汤向阳 许敏 龚尔涛
摘 要:近年来,国家的HSE管理力度逐渐加大,企业对HSE事故的容忍度不断降低。HSE事故的发生不但给企业和员工带来巨大损失,而且还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甚至严重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实践案例,重点论述了风险管理与HSE管理深度融合的路径与良好前景。
关键词:风险管理;HSE管理;融合
ISO31000:2009标准是人类管理学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的成果,开辟了人类管理风险、管理未来的新纪元。 HSE管理是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领域,HSE管理的核心是风险管理。实践证明,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能够有效提升传统HSE管理的水平。
一、风险管理与HSE管理融合的背景
石油化工企业HSE管理领域的矛盾比较突出,中原油田采油四厂积极培育风险管理人才,践行风险管理理念,在加强日常HSE管理的同时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对HSE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估,在实现风险管理与HSE管理的深度融合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二、风险管理与HSE管理融合的理论依据及融合路径
主要管理理论依据:ISO31000:2009标准
融合路径:
1、风险管理环境构建理念与HSE管理环境建立的融合。在内、外部HSE管理环境识别、建立上取得最高管理层的有力支持。
2、运用ISO31000:2009标准不以认证为目的,适用于第一方、第二方审核和评价的特点,由企业内部专业风险管理人员进行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实现专业风险评估与基层HSE管理需求的“快捷”融合。
3、风险管理环境要素与HSE检查考核要素的融合,实现HSE检查考核硬件与软件并举的格局。
4、风险管理应对策略与HSE风险应对措施的融合。增强了风险应对措施的科学性、多样性和有效性。
5、风险评估技术与HSE风险管理的融合。实现风险分级管理与集中管理结合。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实现HSE风险的定量、半定量评价。
三、风险管理与HSE管理深度融合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强化HSE管理环境建设
“输入决定输出”,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环境,管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风险管理的成败。对照这一理念及其内涵,结合HSE管理工作实际,主动优化HSE管理环境,在组织结构、职责与分工、员工的胜任能力(包括管理者本身)、管理方式、信息流与决策控制等方面进行提升。
组织结构方面,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单位重点管理岗位人员的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岗位人员管理、选拔、任用、培养、考核机制,制定了《基层单位重点岗位人员管理规定》,基层单位的HSE管理员、经营管理员、设备管理员等七类重点岗位人员的任免由基层单位内部决定转变为厂主管部门负责的公开竞聘、选拔、监督、培训、考核。同时确立了中层科级管理干部逐步实现公开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
职责与分工方面,对27个部门(单位)的管理职责、运行项目和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共统计260项业务,梳理218项业务流程)。并分5个论证组(经营管理论证组、政工管理论证组、生产管理论证组、科研管理论证组、生产辅助管理论证组)进行了论证优化。实现了项目分工、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可视化管理。
(二)强基固本,HSE检查考核软硬件并举。
改变以集中检查结果为HSE季度、年度考核主要依据的工作方法,采取日常安全管理信息搜集、分析、评价与集中检查结果相结合的方式,消除检查结果与被检查单位安全管理实际水平之间的落差,发现HSE管理中的“短板”。对下步HSE管理重点的确定,整改措施的制定,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灵活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多角度拓展HSE风险应对措施。
在HSE专项风险的管理中,以事件为导向,建立风险清单,开展风险分析与评估,根据风险的内部、外部风险源特点,在原有措施的基础上,运用风险管理应对策略,从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共担)和风险接受的角度,指导应对措施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使安全保障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如私家车交通安全管理,针对恶劣环境这个外部风险源,依据风险规避策略,制定了雨、雪、雾等不良环境下的私家车使用参照公用车管理模式进行限制和引导的措施,以规避恶劣天气对交通安全的不利影响;对井下作业、采油维修等工作危险系数高的岗位人员,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分担风险损失。对文88注气站大型注气增压机组严重超期服役的风险,在油气生产形势严峻的背景下,采用强制停机待检修措施,以规避重大设备损毁风险。特别是井下作业大队在专业管理人员和一线操作岗位中对“物体打击伤害风险”开展识别和评价的过程中,共查找出起下管杆、洗井作业、倒扣、换井口、卡钻等28个内外部风险源,对每个风险源的应对措施有效性进行详细分析。最终改进风险应对措施5项,新增应对措施12项。例如作业队下油管挂井口的现象经常发生,历史上曾发生过挂伤人的事件,通过全员分析、识别,这个风险源受到重视,进而完善了设备安装对中、人员站位、起下速率控制等风险减小措施。
风险管理应对策略融入HSE风险管理,改变了模糊的“削减”认识,而是针对内、外部风险源的不同特点,科学制定组合应对措施,有效提高了HSE风险应对措施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四)应用风险评估技术,促进了HSE风险的精确定位与管理。
管理HSE风险是HSE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应用风险评估技术,实现了风险分级与集中管理的结合。实现风险定量、半定量评价,初步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
通过厂级及基层级风险事件库的建立,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组织开展风险识别、分析,进行半定量、定量评估。依据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对各个层级的重大重要风险进行排序,绘制风险图谱,实现了风险的“可视化”。落实“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理念,进行风险的分级管理和集中管理。
在风险预警管理上建立了风险预警逐级报告制度,实践中初步建立了HSE管理风险预警和HSE专项风险预警。
以往基层单位HSE管理检查考核用“达标”和“不达标”排序界定,单位不出事故,多界定为“达标”单位。无法满足HSE管理的精确需求,我厂在调整HSE检查考核方式以后,一些管理问题高发,但没有事故的单位也进入“不达标”预警区域,有的放矢的指导这些单位对HSE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升。实现了HSE管理关口的前移。
HSE专项风险根据半定量、定量指标确定风险预警阀值,直观反映风险的不确定,为風险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如在停产井、废弃井井控管理中,完善了建档、承包、定期测压、巡护、安全施工等制度。定期对停产井、废弃井测压,重点关注注水(气)井网区域停产井压力变化,制定了相应的预警压力阀值。
四、结束语
ISO31000:2009标准为HSE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风险管理与HSE管理的深度融合,使企业的HSE管理环境得到改善,全员的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HSE风险应对措施更加科学、丰富、精确、有效。实现了风险管理的精确定位,初步建立HSE风险预警机制。企业安全发展保障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安泰环球技术委员会,管理风险 创造价值·深度解读ISO 3OOO:2009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