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欢 杨杰
摘 要:职业素养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当代护生的基本素质与社会高层次护理人才需求的差距日益明显,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加强对高职护生在校期间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 护理学生 隐性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87-02
“冰山理论”是根据弗洛伊德、海明威和萨提亚在各自领域将“冰山理论”提出并加以应用到心理学界、文学界、管理学界、医学界等,传播广泛。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海明威认为: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在研究任何文学作品的时候,首先要搞清楚水下的“八分之七”,因为这一部分是冰山的基础。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心理治疗师需要做的工作往往是透过来访者的表面行为,去探索来访者的内在冰山,从中寻找出解决之道。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体现对人和劳动的尊重,反映从业者对社会和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其内涵十分丰富,涵盖职业道德、职业形象、职业安全、职业能力、职业体能等诸多方面的观念意识及相应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一小部分我们称之为显性职业素养,它包括学生的外在形象、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是人们可以看得见的,并且可以通过相关材料来佐证的,例如,毕业证书、执业资格证书及相关等级考试;而隐藏在水面以下的却占整个冰山绝大部分的我们称之为隐性职业素养,它包括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等方面,这是人们看不见的。由此可见,职业素养包括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二者的关系为,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而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这对高职护生的培养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护理专业现已被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许多国家护理人才紧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2015年我国对护士的需求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随着我国向老龄化社会转变,将来从事老人医学的人才将走俏,保健医师、家庭护士也将成为热门人才。另外,专门为个人服务的护理人员的需求量也将增大。在就业范围的逐步扩大的同时,对护理人才的相关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护士的职业素养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呈现为护士遵循护理工作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
高职护生毕业后不可避免要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从事光荣而重要的护理行业,其职业素养达标与否在其职业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护士的显性职业素养包括护理形象、护理知识、护理技能,这些在学校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训练都可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但与此同时,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众所周知,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在医疗工作中护士的职业道德、职业安全、职业体能等隐性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护理技能和护理知识类的显性素养是护士职业素养的载体,而技能、知识以外的隐性素养特别是职业道德类素养是护士职业素养的核心和灵魂,在重视人文护理的今天,更为如此。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下护理专业学生应具有的隐性职业素养。首先是职业道德:国际护士协会护士职业道德准则规定护士的4项基本职责: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要达到这一要求,护理工作者应热爱护理事业,对病人及其家属要有爱心,有献身精神、同情心和责任感,树立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尽量帮助病人减轻痛苦,时刻为病人着想,服务细心周到,注意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其次是职业安全:护理工作者应养成护理医疗工作所要求的安全行为习惯,具有在医患纠纷中保护自己的能力,注重用相应的岗位安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懂得防火、防爆、防震,安全用电知识,自觉维护病人、家属和医院的安全。再次是职业体能:护理工作者应有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即有与职业技术、工作环境密切相关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等身体素质。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知道了护理工作者的隐性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而当代护生的基本素质与社会高层次护理人才需求的差距却日益明显[1],所以我们更要加强对高职护生在校期间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即学校、学生和实习单位,其中,学校起着沟通和协调的重要作用。
第一,是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护生入校的第一天,其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就已经确定,所以首先应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其次,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
第二,是学校对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对护生人文教育的培养,将人文教育融入护理专业教育中,培养护生良好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判断和沟通能力,使护生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建立客观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
第三,实习单位对高职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作为带教老师应做到既传知识、带技术,又传医德、带作风,帮助学生在护理实践中提高医德认识,培养医德情感和医德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护士形象。
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因此,高职院校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要依据“冰山理论”,即在注重对学生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培养的同时,更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安全、职业作风、职业态度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才能使我们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伍庆,陈艳红.论在护理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素质教育[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3(3):292-293.
[2] 计晓月,乔丽娇.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1):9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