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心肺复苏授课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4-11-10 07:47江美兰罗志方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30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应用效果

江美兰 罗志方

【摘要】 目的: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心肺复苏授课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笔者授课的班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心肺复苏授课时,试验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纯理论知识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实操知识部分采用老师做中讲、做中教,学生做中学、做中练,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照组沿用理论讲授-操作示范-实验3步式教学,对比分析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授课总时间:试验组小于对照组(P<0.01);学生实训时间: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01);学习成绩、师生互动率: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实一体化教学节约了教师授课总时间,增加了学生实训时间,师生互动性好,课堂氛围浓厚,学生好学、乐学、学好。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心肺复苏授课; 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30.027

心肺复苏的授课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操作方法的演示。目前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操作示范-实验实训3步教学法,这种理论和操作分别讲解的方式,不仅老师授课时间耗费较多,同时相应地减少了学生实际的实训时间;而且在实训时,学生有个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的过程,部分学生难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和直观的操作方法联系起来学习,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出现有的学生熟悉理论知识而不会动手操作,相反,有些学生会动手操作却难以联系相应的理论知识,教学效果欠佳[1-5]。为改变这种状况,作者尝试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心肺复苏授课,效果显著[6-8]。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2011级6个中职护理班级2年级的学生304名,均为女性。从随机数字表中随机抽取6个两位数并进行分组,奇数组为试验组、偶数组为对照组[9];对笔者所任2011级6个授课班级按顺序进行编号,编号为奇数者进入试验组,偶数者进入对照组。试验组155名,年龄15~29岁,平均(17.000±0.526)岁;对照组149名,年龄16~26岁,平均(16.000±0.815)岁。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材料 教材:外科学、急救护理技术(傅一明主编:急救护理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第1版,2010年第2版)[6-7];2010心肺复苏指南及相应的考核评分标准[9-10];教具:多媒体示教室(配备电脑、投影设备),U盘、激光笔,心肺复苏模拟人及抢救床,急救设备(心脏按压板、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弯盘、纱布、推车等),急救护理包,计时器等材料[11-14]。

1.3 授课方法

1.3.1 试验组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老师在多媒体示教室授课,心肺复苏的知识讲解中,纯理论知识部分采用多媒体展示文字、图片进行讲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教学,使学生易懂易学易记;涉及操作方法和步骤的知识部分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操作实演阐述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即老师做中讲,做中教,学生做中学,做中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授课后学生直接进入实验室实训。

1.3.2 对照组 采用传统理论讲授-操作示范-实验的3步教学法[15-17]。首先老师在教室运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心肺复苏的相关理论知识;然后老师在示教室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方法和步骤的讲解和演示;最后指导学生进入实验室实训。对两组统一操作方法和考核标准,同时固定授课老师、监考老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授课总时间、学生实训时间、师生互动率、学习成绩等指标的差异。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授课时间、实训时间、学习成绩的比较 两组的授课时间、实训时间、学习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授课时间、实训时间、学习成绩的比较(x±s)

组别 授课时间(min) 实训时间(min) 学习成绩(分)

试验组(n=155) 80.000±0.000** 108.567±5.378** 88.115±1.7654*

对照组(n=149) 108.567±5.378 51.433±5.378 83.204±2.4552

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2.2 两组师生互动率的比较 试验组师生主动互动114名,被动11名;对照组分别为119名、30名。两组的师生互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1.067,P=0.001)。

3 讨论

3.1 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好 本文结果表明试验组的学习成绩、互动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做中讲、做中教,以直观形象的操作实演阐述抽象难懂的实操理论知识,以图片、动画结合文字讲授纯理论知识,不仅简化、易化了难懂的书本知识,使学生易学易懂易记,师生容易互动;而且活化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乐学;更重要的是在教师授课的同时,学生做中练,能够做中学,从而使学生好学、学好。

3.2 理实一体化学习效果好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学习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缘于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做中讲、做中教,与此同时,学生做中学、做中练,师生间良性互动,使得课堂氛围活跃、浓厚,不但学生积极上台配合老师授课,而且争先上台尝试动手操作,甚至尝试学生间的活体互练;这种教学方法既使学生能够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省略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步骤相衔接的中间过程,不仅缩短了分步教学法中教师对实操知识与实操步骤反复讲授、演示的授课时间,相应地增加了学生实际的实训时间;而且有效地避免了3步教学法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弊端;同时,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脑、眼、耳、口、手等多个学习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能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endprint

3.3 理实一体化提高了教、学效率 表1显示试验组的教师授课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的实训时间约是对照组的2倍。由于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老师对实操理论的讲解实行做中讲、做中教,与此同时学生做中练而做中学,节约了传统教学中先理论讲授后操作示范的授课时间、理论-实践相链接的时间、实演时间,相应地倍加了学生实训的时间和机会;更重要的是学生做中练、做中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不但能够使学生有效地理论联系实践,而且明显地提高了学生对操作手法的掌握率、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从而不仅提高了教、学双重效率,同时也强化了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操作实演阐述抽象难懂的实操理论知识,教师做中讲、做中教,学生做中练、做中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对接,节约了教师授课总时间,倍加了学生实训时间,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气氛浓厚、师生互动率高,从而提高了教、学双方效果及效率,值得在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俊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完善[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2,41(26):101.

[2]谷文娟.“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院校《分析技术与操作》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3,29(21):281.

[3]刘君.本科院校《大学IT》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数字化用户,2013,22(24):129.

[4]韩军,王凯龄,杨爱军,等.“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在社区护士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5):2487-2490.

[5]蒋进展.初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7):559-560.

[6]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8-85.

[7]傅一明.急救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5-55

[8]宁宗,丘瑛,莫康林,等.本科医学生心肺复苏术培训模式的比较[J].蛇志,2012,24(2):138-139.

[9]敖其,列才华,沈开金,等.依据2010年AHACPR&ECC指南对心肺复苏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69-5870.

[10]覃生金.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在中职卫校应用推广中的几点拙见[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60-61.

[11]张明亚,罗良平.急救模拟人在心肺复苏术教学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1):129-130.

[12]刘琼,曾吉琴,晏翠香.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21-22.

[13]杨丽娟,鲁玲玲,糜庆.珠海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服务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136-137.

[14]谢萍.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132.

[15]徐天和.医学研究统计设计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4.

[16]魏继平,薛文星,冯玉荣,等.体验式教学法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139-140.

[17]李丽.紧密结合临床的护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93-94.

(收稿日期:2014-04-02) (本文编辑:蔡元元)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应用效果
高职物理课程项目化考核的思索
理实一体化体系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