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城市群与产业群耦合发展实证研究

2014-11-10 16:30王炳文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26期
关键词:产业群城市群

王炳文

摘 要:如何通过产业群和城市群耦合发展进一步发掘内在动力已成为中原经济区面临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量化研究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明,中原经济区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之间相互推动发展局面尚未形成,主要表现是城市发展不能推动产业发展。

关键词:产业群;城市群;耦合发展;Granger因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F 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32-05

以城市群和产业群互动发展为核心,提升地区竞争力,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向。特色产业能够最大程度地吸收资源和要素,使原本的优势更具有区域竞争力。因此,产业集群成为当今最为推崇和地方政府最为热衷的发展模式。但是,实际情况是许多地方“打造城市群”的规划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成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忽略了产业群与城市群发展的关联性,忽略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耦合效应。鉴于此,本文实证研究中原经济区产业群和城市群耦合发展所达到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文献回顾

关于产业和区域之间共同发展,马歇尔(2005)做了较为全面论述。对聚集在特殊地区的产业专业化,马歇尔提出“外部经济”这一概念,并指出外部经济是行业集聚的结果,这是因为某一行业在一定空间聚集以后,行业个体可以相互之间获得一定的外部经济性。此后,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这种外部经济的溢出效应做了解释。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角度。

1.成本。韦伯(1997)的“工业区位论”理论认为,企业普遍向耗费其更少支出的地点靠拢,以降低成本,当达到了某种聚集化程度之后便形成一种优势。

2.生产条件。格迪斯(2012)提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体系,认为一些企业会考虑到生态环境、经济现状、发展前景、工业布局等因素联合周边企业形成一定的地域组合体,这样的组合体可以更加完善各成员的生产条件。

3.经济增长。沙里宁(1986)的“增长极理论”认为,特定的经济体在城市的聚集,会促进该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并且这种促进发展的作用具有辐射效应,拉动周边地域的经济和社会同时发展。

4.竞争优势。克里斯泰勒(2010)在分析“竞争优势理论”的框架下,提出产业集群概念,并通过建立“钻石模型”分析指出,一国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是其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点。极力主张一国的所有行业都积极投身国际竞争。

对于产业和区域发展,中国学者也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例如,曾忠禄(1997)、仇保兴(1999)、景普秋(2003)、徐林(2006)等在国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探讨了产业群发展的程序、模式、原因、环境、策略等,并针对中国产业集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这对未来中国不同地区产业群发展起到积极理论指导作用。

二、中原经济区产业群-城市群耦合发展的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

中原经济区(CPER)是指,以郑州为核心、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为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级经济区。为了深入了解中原经济区产业群和城市群发展之间的耦合互动关系,我们选择该地区人均GDP在5万元以上的郑州、洛阳、焦作、三门峡市为研究对象,考察这些城市产业群与城市耦合发展状况。

(一)指标选择

构成产业群实体的是众多企业。这些企业形成依次为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的供应链。资金流是实现信息流和物流日常运作的首要基础;信息流反应资金流和物流的管理效率,;物流以资金流的货币表现形式对信息流做出反馈,是供应链的核心。 “三流”相结合,完整的体现出产业群竞争力的评价标准。本文选择检验对象为中原经济区的制造业、信息业和交通运输业为指标,对应产业群供应链的“三流”。

本文选择的城市发展指标主要是人均收入、人均公共产品投入和城市绿化面积三个方面。公共产品的投入主要包括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社会保障等。样本数据选择2001年第一季度到2012年第四季度的相关数据。为了扩大样本数量,避免样本数据过少的缺陷,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将年度统计转化为月统计值以获得较多的样本。

(二) Granger因果关系测试

滞后阶数选择对于VAR分析至关重要。常见的滞后阶数的统计标准有四个,本文选择最常见的两个标准AIC和和HQC。根据相关数据,估计结果如表1显示,选择2阶滞后效果最佳。

在Granger检验中,如果变量是协整的,那么Granger因果关系的检验或者Wald检验是无效的,因为检验统计具有非标准的不对称分布。考虑到协整问题,我们用修正的MWALD模型进行Granger检验。MWALD模型估计一个,其中是每个变量的滞后长度,是模型中协整的最大阶数。为了使用MWALD模型,我们需要知道每个变量在模型中的协整特性。因此我们连续对每个变量运用ADF单根检验。表2给出了每个变量ADF检验的统计值。结果表明,如果我们选择滞后2阶,所涉及得变量是稳定的,且变量不存在协整关系。

按照MWALD模型的程序,我们通过检验具有2阶滞后期的VAR模型,并检验产业是否是城市发展的Granger原因,检验结果显示在表3—5中。

以上检验结果表明:(1)制造业的发展很大程度的促进了四个城市的人均收入的增长,但对人均公共产品的促进只在郑州市和洛阳市有效果,而就城市绿化面积而言,制造业只在郑州市有影响;(2)信息业的发展对三城市的人均公共产品的投入几乎无影响,对人均收入和城市绿化面积只对郑州市和洛阳市有影响;(3)交通运输业对三城市的人均公共产品投入均有影响响,但对人均收入和城市绿化面积都无影响。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原经济区城市群和产业群发展之间的发展互动关系,本文还需要检验城市群发展是不是产业群发展的Granger原因,即检验城市发展不是制造业、信息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检验方式同上,检验结果如表6—8所示。endprint

检验结果表明:(1)四个城市的发展都不是制造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即城市绿化面积增加、人均公共产品投入增长和人均收入增长都不能引致郑州、洛阳、焦作和三门峡地区制造业发展;(2)公共产品投入的增长都不能引致四城市信息业的发展;(3)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和城市人均收入的增长能促进郑州和洛阳两市信息业的发展;(4)城市绿化面积和人均收入几乎不影响四城市交通运输业,但人均公共产品的投入增长能引致洛阳、焦作和三门峡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三、结论

本文研究表明,中原经济区的产业群和城市群的耦合发展还处于形成阶段,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之间相互推动发展局面尚未形成。

1.产业发展对城市的发展的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很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四市发展存在显著的引致作用,而交通运输与信息业对中原经济区四市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比较微弱。

2.城市的发展对产业发展的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城市的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四市制造业几乎没有引致功能,对信息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引致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且只在特定地区有用。

3.信息和交通运输业对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发展促进作用有限,尤其是信息业。这表明,以资本和技术为依托的新兴信息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发展相对滞后,没有起到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与中原经济区资本和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不无关系。

4.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虽然可以依托中原经济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相对优势获得稳定的发展,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现代制造业越来越向资本和人才靠拢。相对于东南沿海而言,中原经济区经济落后,这就导致了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发展不能成为资本和人才的聚集地,没有充分实现城市群对资源的聚集和配置作用。

参考文献:

[1] 阿尔法瑞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廉运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13-243.

[2] 阿尔法瑞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李刚剑,陈志人,张英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2-13.

[3] 费洪平.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研究综述[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2,(1):41-44.

[4] 申兵.城市群产业结构及空间分布的特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7-07-09.

[责任编辑 仲 琪]endprint

检验结果表明:(1)四个城市的发展都不是制造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即城市绿化面积增加、人均公共产品投入增长和人均收入增长都不能引致郑州、洛阳、焦作和三门峡地区制造业发展;(2)公共产品投入的增长都不能引致四城市信息业的发展;(3)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和城市人均收入的增长能促进郑州和洛阳两市信息业的发展;(4)城市绿化面积和人均收入几乎不影响四城市交通运输业,但人均公共产品的投入增长能引致洛阳、焦作和三门峡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三、结论

本文研究表明,中原经济区的产业群和城市群的耦合发展还处于形成阶段,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之间相互推动发展局面尚未形成。

1.产业发展对城市的发展的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很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四市发展存在显著的引致作用,而交通运输与信息业对中原经济区四市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比较微弱。

2.城市的发展对产业发展的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城市的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四市制造业几乎没有引致功能,对信息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引致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且只在特定地区有用。

3.信息和交通运输业对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发展促进作用有限,尤其是信息业。这表明,以资本和技术为依托的新兴信息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发展相对滞后,没有起到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与中原经济区资本和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不无关系。

4.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虽然可以依托中原经济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相对优势获得稳定的发展,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现代制造业越来越向资本和人才靠拢。相对于东南沿海而言,中原经济区经济落后,这就导致了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发展不能成为资本和人才的聚集地,没有充分实现城市群对资源的聚集和配置作用。

参考文献:

[1] 阿尔法瑞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廉运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13-243.

[2] 阿尔法瑞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李刚剑,陈志人,张英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2-13.

[3] 费洪平.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研究综述[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2,(1):41-44.

[4] 申兵.城市群产业结构及空间分布的特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7-07-09.

[责任编辑 仲 琪]endprint

检验结果表明:(1)四个城市的发展都不是制造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即城市绿化面积增加、人均公共产品投入增长和人均收入增长都不能引致郑州、洛阳、焦作和三门峡地区制造业发展;(2)公共产品投入的增长都不能引致四城市信息业的发展;(3)城市绿化面积的增加和城市人均收入的增长能促进郑州和洛阳两市信息业的发展;(4)城市绿化面积和人均收入几乎不影响四城市交通运输业,但人均公共产品的投入增长能引致洛阳、焦作和三门峡地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三、结论

本文研究表明,中原经济区的产业群和城市群的耦合发展还处于形成阶段,产业集群与城市群之间相互推动发展局面尚未形成。

1.产业发展对城市的发展的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很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制造业的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四市发展存在显著的引致作用,而交通运输与信息业对中原经济区四市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比较微弱。

2.城市的发展对产业发展的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城市的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四市制造业几乎没有引致功能,对信息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引致作用也是非常有限的,且只在特定地区有用。

3.信息和交通运输业对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发展促进作用有限,尤其是信息业。这表明,以资本和技术为依托的新兴信息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发展相对滞后,没有起到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与中原经济区资本和技术基础相对薄弱不无关系。

4.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虽然可以依托中原经济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相对优势获得稳定的发展,但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现代制造业越来越向资本和人才靠拢。相对于东南沿海而言,中原经济区经济落后,这就导致了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发展不能成为资本和人才的聚集地,没有充分实现城市群对资源的聚集和配置作用。

参考文献:

[1] 阿尔法瑞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廉运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13-243.

[2] 阿尔法瑞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李刚剑,陈志人,张英保,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2-13.

[3] 费洪平.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研究综述[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2,(1):41-44.

[4] 申兵.城市群产业结构及空间分布的特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7-07-09.

[责任编辑 仲 琪]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群城市群
复杂网络视角下产业群治理研究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协同创新发展探讨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基于产业群的江苏高职重点专业群发展研究
广元市物流产业群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集群对接基本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