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南族是一个至今依然保留部分原始宗教仪式的民族,其傩戏“求花还愿”是毛南族最隆重的宗教仪式之一,“求花还愿”仪式也体现了毛南族是一个具有双重女性意识的民族,就是在神灵的世界里崇拜女性,在现实生活中贬低女性,因此,毛南族女性意识与社会地位都有待提高。
[关键词]毛南族;女性意识;傩戏
毛南族原称“毛难族”,1986年经国务院同意改为今称。该民族历史悠久,先秦时为“百越”的一支,隋唐时为“僚人”的一部分,毛南族最早的记载见于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一书,该书称其为“茆滩”,此后在史籍中又多有“茆难”、“茅滩”、“冒南”等称呼。毛南族现在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大概有七万人口左右,毛南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分布在桂北、黔桂交界地,而其主要聚居地为广西环江县的上南、中南和下南一带,这三南地区连成一片,素有“毛南山乡”之称。
一、毛南族的宗教信仰与傩戏
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在其形成与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意识,而民族宗教信仰更是伴随着其始终,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宗教信仰,而且都必须经历原始宗教信仰这一阶段,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信仰的显著特征。“毛南山乡”地处云贵高原余脉之中,这里石山连绵,沟壑纵横,自然生产环境恶劣。建国前,毛南族的生产方式还是以刀耕火种为主,由于身处大山之中,自然兼以采集和狩猎为补,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更由于自唐宋到清末,毛南山乡一直处于封建王朝的独裁统治之下,统治者对毛南族实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强行同化,以强蛮的手段革除毛南族的一些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为了保存自己,毛南族只能逃到深山老林,隐姓埋名,与世隔绝。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毛南族的社会生产力长期处在十分低下的水平,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意识自然也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他们的民族意识形态领域中自然地保存了较多的原始自然宗教的残余。
宗教信仰是一种意识形态,它作为一种精神风俗,与人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极为复杂的。判断一个民族是否有宗教信仰不应该以该民族是否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作为评判标准,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如伊斯兰教、佛教等,“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它是人类发展的随生物,不可拂却,只不过是每个民族的宗教特点不同或不鲜明罢了。”[1]在我国,很多少数民族没有形成信奉一神的宗教信仰,其宗教信仰多属于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信奉万物有灵,同时又受到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使多种信仰交融并存,从而开成了崇拜——祭祀——禁忌的信仰风格。毛南族就是如此,他们依然崇拜大自然的各种实体,如山川、树石等都可以成为他们崇拜的对象。毛南族相信与人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现象都是有灵的并崇拜这些自然现象,他们对某些动植物的崇拜就保留着许多图腾崇拜的残余。他们关于人的灵魂和鬼魂观念具有原始古老的性质。巫师和巫术的存在表明了毛南族的宗教信仰有浓厚的原始宗教成份。”[2]一个民族的宗教崇拜其根本出发点就是希望从自己所崇拜的对象身上得到征服自然的力量以保佑本民族的健康发展,为了与所崇拜的神灵能够达到交流的目的,使所崇拜的神灵理解接纳本民族和乞愿并赐福给自己,各民族在与神灵交流的过程中,往往逐渐形成某一种较为固定的仪式。傩戏就是其中之一,傩是古代先民驱疫降福、祈福禳灾、消难纳吉的一种祭礼仪式。傩戏就是由傩发展而来的,傩戏是一种从原始祭礼活动中蜕变脱胎出来的戏剧形式,是宗教文化与戏剧文化相结合的孪生子,它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发展轨迹。
毛南族在其漫长的民族发展历程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傩戏,毛南族最常见的一种大型傩戏在毛南语中称为“肥套”,它其实就是毛南族的一种还愿仪式。毛南族十分敬奉神灵,他们认为人的一生离不开神的护佑与恩赐,为了在达到某一目的,他们往往向神灵起愿,起愿就是向神灵乞福之意,事成之后必须及时向神灵还愿,表示感恩致谢,这与佛教中进香还愿有同工之处。起愿与还愿是毛南族人民一生中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敬神活动,毛南族认为,人生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与神灵息息相关,作为现实人间的人,必须向冥冥之中的神灵有所表示,才能避凶趋吉,因此凡事都要向神灵起愿。毛南族的起愿有大有小,大的如向神灵乞求生子、繁衍种族,小的如向神灵乞求小孩学业有进,根据起愿的大小,毛南族人民的还愿仪式也有大有小,如还小愿,通常只需杀两只鸡供奉所求神灵即可,不用请师公,不用搞仪式,心念感恩即可。还大愿就必须请师公,而且不只一个师公,同时必须举行仪式,仪式的规模要中规中矩才行,否则神灵就不会宽恕。毛南人还大愿往往要凭借“肥套”(即傩戏)来完成,毛南人的还愿“肥套”(傩戏)主要有两种,即“红筵”和“黄筵”。“红筵”是毛南人向“万岁娘娘”(专管生育的花神)求子许愿后要举行的仪式;“黄筵”是毛南人希望家里人畜兴旺保平安而许愿后所举行的仪式,其中“求花还愿”仪式是“红筵”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二、“求花还愿”仪式中所表现出的女性形象
“求花”是毛南人向万岁娘娘求子的意思,“还愿”就是毛南人求子祈愿成功后向万岁娘娘娘有所表示而举办的“红筵”仪式,在这一过程中,师公们头戴面具,有唱有跳,动作古朴粗犷,旋律清晰优美,是毛南人至今保留的傩戏之一。毛南人自古以来都认为,人类能够生儿育女,繁衍生存,都是万岁娘娘降福所致。万岁娘娘是毛南人最为敬奉的神灵之一,在毛南山乡,她被视为掌管婚姻和生育的女神,毛南族传说她住在花山上,管理侍奉花山上的“花”,而这些“花”是人的灵魂,人死之后,其灵魂就会回到万岁娘娘的花山上还原成花,等到万岁娘娘再次赐花下山才能重新转世为人。因此,生下儿女的毛南人家为了消灾纳福,每一个人(男子)都要准备祭品,请来师公,祭拜各方神祇,尤其是为万岁娘娘做一场还愿活动,以答谢万岁娘娘的“送花”(送子)之恩,久婚无子的夫妇更是希望通过祭神向万岁娘娘虔诚拜求,希望早日得“花”,早生贵子,这就是毛南人的“求花还愿”仪式。值得一提的是,还愿仪式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只有年满36岁的男子在娶妻生子之后才有资格举行还愿仪式的,女性是不必也不允许做还愿仪式的。
毛南人在举行“肥套”(还愿傩戏)仪式的主要目的是求子女,保子孙,祈祷神灵保护家族人丁兴旺,六畜平安,五谷丰登,由于毛南族是一个多神信仰的民族,所以毛南人各路神祗都能共同保佑他们,所以在进行“肥套”活动时,所要祭拜的神灵对象就有包含万岁娘娘在内的共36路神仙,更由于毛南族是一个人口稀少的民族,种族的繁衍一直是毛南人面临的头等大事,所以在“求花还愿”中,对女神的表演尤为精彩,在36路神仙中,其中共有5位女神,她们是:万岁娘娘、三娘、瑶婆、花林仙官和灵娘。毛南人在还愿的过程中,除了供奉丰富的祭品之外,主要是靠傩舞来达到娱神、乐神和知神的目的,在整个仪式中,师公们要表演的傩舞总共有15个部分,其中《土地配三娘》、《花林仙官送银花》和《万岁娘娘送金花》是“求子”仪式中的重中之重。比如《土地配三娘》这一场傩戏主要是生动活泼地表现了毛南族男女青年勇敢热烈的爱情生活,这一场要由4个师公来共同表演完成,其中一个男扮女装演三娘(女青年),(值得说明的是,毛南族的所有师公都必须是男性)一个扮演土地(男青年)其他二人演小土地(小青年),整个傩舞表现的内容主要是:三娘如何从一个少女成长为多情的姑娘,土地如何爱上三娘,在小土地的帮助鼓励之下,定下终身之好。傩舞的情节完整生动,通俗易懂。
三、“求花还愿”仪式所表现的双重女性意识
所谓的女性意识,一般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特别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与醒悟,在男权社会中,它主要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与反对,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在本文,为了更好地认识理解毛南族的深层民族意识,姑且把这一定义的外延稍加拓展,主要是体验者与审视者的范围有所延伸,就是说毛南族的女性意识不局限于毛南族女性本身对女性价值的体验,也包括毛南族男性对女性生命价值的审视。毛南族的女性意识具有鲜明的矛盾双重性,即毛南人在宗教神灵的观念中,女性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女性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极为低下的,是不平等的,毛南族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主要是指建国以前),女性自身也是很自卑的,为此也放弃了许多本属于自己的权利,比如教育的权利。
毛南族由于自身发展的原因,它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一样,也是一个多神信仰的民族,有的学者进行了比较,发现毛南族创造出来的神袛的最多的,这在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毛南族对大自然与生命是极度敬畏的,他们认为每一个神祇都可以主宰他们的命运,都是必须要崇拜的,不得冒犯。而在众多神祇中。毛南族总共出现了五位女神,其中的万岁娘娘最得毛南人的崇敬与供奉。前文已述万岁娘娘的地位,毛南人认为人生在世最应该完成的一件大事就是举行“求花还愿”仪式,向万岁娘娘偿还心愿并感其恩德。毛南人认为人(男子)在成家立业的一生中,不举行婚礼尚且得到理解,如果不举行“求花还愿”仪式是被人看不起的,如果真的没有能力举行“求花还愿”仪式(因为举行这一仪式是要很多钱财的),毛南人的内心就会十分不安与自责,他们觉得对不起万岁娘娘与子孙(毛南人规定,这一代人没有能举行还愿仪式,下一代就必须举行,所花的钱财就加倍了)。“求花还愿”仪式在毛南族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种无形的精神约束力,逐渐成了一种行为规范,成了毛南民族的精神支柱。毛南人认识到如果没有万岁娘娘,他们的民族将得不到繁衍与延续,他们的民族就会消亡,所以毛南族妇女对于万岁娘娘赐给孩子的恩德铭记于心,想方设法还愿(毛南族妇女认为,有生育能力是万岁娘娘赐给的最大恩惠,没有生育能力的女子在毛南族社会中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如果因为生活贫穷而无法还愿,她们就会心存恐惧,所以如果没有牲品供奉万岁娘娘,平时也要上香供奉,争取万岁娘娘的宽宥,以求心安。毛南族男子在举行傩戏的过程中,对女性也是十分尊重的,对身边的女性也是崇敬有加,绝无轻视之意,对万岁娘娘是更不必说了。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在宗教信仰神灵的世界里,在“求花还愿”的仪式过程中,女性的在位是崇高的,是不可亵渎的,这也似乎可以说明另一个问题,毛南族在其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也许经历了母系氏族的社会发展阶段(这当另文论述)。
毋庸讳言,毛南族的“求花还愿”仪式是一种具有浓厚宗教巫术色彩的祭祀活动,毛南人把自己最诚挚的祈愿都寄寓其中,他们对所敬奉的万岁娘娘心存敬畏,然而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毛南族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十分低下的,例如,毛南族是十分重视教育的,教育风气是十分浓厚的,他们自古就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但这仅限于男性,如今在广西环江县毛南族男性在各个教育阶段所占的比例比其他少数民族相比是比较高的,建国后毛南族女童的九年义务教育人数比例是不断提高了,而女性的教育权在建国之前几乎丧失殆尽,面对如此不公,毛南族女子也是习以为常,从不抗争。除此之外,毛南族女子的经济地位也是很低下的,如今毛南族家庭绝大多数还是由男子掌控钱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建国后,随着社会的进步,毛南族人民也逐渐接触并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也逐渐得到提高,在傩戏“求花还愿”仪式中就可见一斑,建国前,“求花还愿”仪式中是没有《土地与三娘》这一部分的,这一部分是在建国以后才增添进去的,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是歌颂毛南族少妇三娘的勤劳善良聪慧的品质,三娘是现实生活中毛南族女子的形象化身,据傩戏的师公们说,增加这个部分,主要目的就是让人们更能够了解毛南族女性的优秀品质,由于三娘的形象生动感人,更多的观众都来观赏傩戏,有助于提高傩戏的影响力,同时,增加了这一部分也说明了毛南族人民在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逐渐认识到了女性的重要性,并给予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这是一种进步。另一方面,无论如何,在毛南族现实社会生活中,男女的地位还是不平等的,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毛南族规定,只有年满36岁成为人父的男性才有资格举行“求花还愿”仪式,女子是不能举行的。这种不平等的对待自然在毛南族女性内心产生重大的影响,她们更加自卑了,社会和家庭地位也就自然低下一等了,而毛南族女性对这一不平等的规定约束也是心存敬畏的,不敢越雷池半步,由此可见,促进毛南族男女平等确实是任重道远。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毛南族也在不断地接受外部世界的新技术与新思想,现在毛南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虔诚程度是有所减弱了,他们的科学意识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也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放弃宗教信仰,他们认为现实中的科学技术与冥冥之中的宗教力量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冲突的,他们相信“人在做,天在看”,认为只有敬重祖宗(神灵),科学技术才能运用得好,否则就会遭到报应。同样,毛南族女性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识也有所提高了,这主要得益于她们的教育程度得到了普遍提高,目前毛南族女童90%以上能够享受至九年义务教育,文化水平的提升自然促进认识水平的提高。如今还有一些毛南族女性大胆地走出大山到外面谋生,这样她们的眼界自然开阔了,对自身和社会和价值认识自然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也得到提高了,最终她们的社会地位提高了,现在毛南族女性在家庭中真正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但是毛南族妇女在心灵深处的男尊女卑的观念还是根深蒂固的。
总之,从毛南族“求花还愿”的傩戏仪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毛南族传统宗教信仰的发展痕迹,也清楚地看到毛南族人民对女性的认识一直处在一种对立的矛盾之中,就是在神灵的世界里崇拜女性,在现实生活中贬低女性,而毛南族女性自身的自卑心理也并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完全消除,如何提高毛南女性的自我解放意识,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周佐霖.刘三姐巫仙形象的宗教意蕴初探[J].河池学院学报,2013,(1):58.
[2]蓝树辉.毛南族原始宗教初探[J].广西民族研究,1989,(4):119.
作者简介:周佐霖,男,壮族,广西环江人,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广西地方文化。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广西区教育厅科研立项课题《桂西北地方戏剧艺术内涵与发展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1204LX405)阶段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