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之探微

2014-11-10 10:43沈丽英
课外语文·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

沈丽英

【摘要】为了让学生主动、愉悦地、有效地进行学习,并获得情智和谐发展,人格健全成长,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设置各种情境,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画面情境等,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画面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情境教学”应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种自觉行为,这是我们追求语文教学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如何有效地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还是大有学问可做的,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立足文本,创设问题情境

(一)问题情境中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问题之间更要有层次感

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但要讲究实效性,在教学陆黎的《囚绿记》时,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这样三个问题情境:

1.作者为何对“绿”情有独钟?请从文中找依据,并作圈点批注。2.作者又是怎样囚绿的?3.绿被“囚”后情状如何?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很明显,三个问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性,能激发学生由浅入深进入思维状态,既要动脑,又要动手,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感官;问题中的“情有独钟”“囚绿”和“情状如何”等字很抢眼,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读、思、写、说的积极性。事实上,这三个问题在巧妙地引领学生精读文本,在阅读中学生能把握与问题相关的重要信息,在解读文本中,在品味“绿”意中,感悟作者对绿的情感,绿的形象跃然于心中,具有自然之美又永不屈服,同时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绿”精神的感染,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由此得到了提升。

(二)问题情境要善于把“发现”的机会留给学生

《沁园春·雪》这首词尽管只有114个字,但给人的感觉就是气势磅礴。写景,纵横千万里;论史,上下几千年,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教学时,除加强朗读外,可以放手让学生沉浸文中去发现、去感悟这首词的巧妙写法,通过“发现”,品味具体词句的深刻内涵。

(三)问题情境要把文本解读引向深处

我们常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教学的方法又何尝不是如此?阅读教学可谓千头万绪,不同的老师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关键是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

一堂好课最起码要做到:重点突出,教学思路清晰,能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层层分析,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有意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找准切入点,然后顺藤摸瓜,由浅入深挖掘文本。

教学《威尼斯商人》时我就以双方的“矛盾”为切入口,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

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矛盾双方分别牵涉到哪些人物?关系如何?双方的矛盾怎样在法庭上体现?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作者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矛盾?

根据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的矛盾,并以此为线索,层层剥笋,如顺藤摸瓜,追根究底,深入挖掘文本,最终解决疑问。这样安排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特征之一,以双方的矛盾为切入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戏剧这种文体特征。

教学思路清楚,而且层层深入,符合一般的认识规律。

由双方的矛盾展开对人物的分析,有助于学生认识人物,从而正确、客观地评价人物。

根据双方的争辩及情节的变化,又可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所采用的方法,也就是如何写的问题。

不过,一堂课上问题的创设很有讲究,弄不好就会一盘散沙,或者给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感觉,所以主问题的创设显得尤为重要,而主问题又可以自然衍生出一些小问题,由此引领学生解决疑惑。问题的设计最好从学生中来,由学生课前自学产生,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整合形成。

二、联系实际,创设活动情境

教学《拱桥》一文时,我创设了“精彩回放,拍摄电视片段”这一活动,具体情境是这样的:如此感人的画面,我们何不把它拍下来呢?哪几段最感人?请以四人为一组组成电视拍摄小组,演练拍摄电视片段。

小组内演练后,我再次组织学生在全班演练,学生情绪高涨,个个把手高高举起,争先恐后,可见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然后再组织学生从语言、动作、神态等角度揣摩人物的心理,结合关键词句品味人物形象。

如果说“演练拍摄电视片段”只是对文本内容的浅层认知,那么,品读人物就是一种再认识、再提炼的过程,从中培养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也提升了他们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画面情境

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深意,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我们常常借助各种媒体,创设可以直观的画面情境,使学生穿越时空,置身于事物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一文时,可以通过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可感的情境,一方面插入与词匹配的画面,让学生在欣赏中理解这首词每句话的内涵;另一方面插入歌曲,让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感悟词人的情感,在兴奋中不知不觉背诵这首词,真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情境的创设远不止这些,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摸索,不断创造。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冯卫东.“情境教育”对语文教学现代性问题的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2008(11).

(编辑:刘 影)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
高中生解决情境性化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情境教学法提升化学实验课程价值的探讨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