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登菊
摘 要:在当前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有效的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创新人才,这是当今教育领域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将创新教育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信息技术人才,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探索并实践的过程,该文就以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做相应的探讨交流。
关键词:创新培养 信息技术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59-0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极其紧密的联系。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首当其要的教学任务,经过多次信息技术实践教学后发现,创新的教学思路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成果也尤为明显,在此基础上还使学生领会了科学的、独立的思考能力,为学生们今后朝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夯实了思想基础。
1 开阔创新精神的培养阵地
未来的教学发展,作为主力军的不仅是学生队伍,更重要的是教师团队,名师才能出高徒,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学实践的主要训练阵地,要想为学生打造一片自主创新学习的新天地,教师们就不得不重视教学实践的创新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创造力和全面素质是相辅相成的,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首先是要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这是创新的核心,将所学课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创新阵地上,可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各个学科教学、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感知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在思想意识上得到创新。这些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求教师要在以教材本身的客观理论基础上,科学地根据教学所需处理加工教材,精准地自选优质教材,合适地拓展创新教材。由此可见,教师不仅做到了自我超越还引导了学生超越了他们自己,正因为这样的不断超越,勇于探索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们才得以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培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 营造新知识、新技术的思维发散环境
所谓的创新精神,并非深不可测、难以参悟,其实就是利用自己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思维去发现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并加以思考,应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常见的问题,从而突破思想的禁锢。若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建立各种情境性的问题,不仅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且还可通过多种多样的生动画面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有利的基础条件。比如在教学word软件中,学生已学会了文本美化、插入图片、艺术字等基础知识后,教师可利用学生生日,节日等,在班上搞一个生日、节日贺卡制作比赛,让同学们用word中已学的知识,制作贺卡,并将作品作为礼物送给过生日的同学、过节的老师,这不仅提升了同学们实践操作能力,也学会了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审美情趣,同时也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样在word中,老师还可以引导同学们观看生活中的宣传画、学生用的信息技术书、学习报纸等,让同学们分析其构成元素,想想自己可不可能利用学所知识制作出类似的电子小报,要应用哪些知识点来完成这些作品的创作,这些知识哪些已会,还有哪些不会,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知识台阶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发散创新思维。
3 提升形象创造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研究发现,教师讲解抽象的问题要点,使用大量的、生动的、有趣的表象动画,并加以实际操作将这些表象实化,使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更能使学生快速理解记忆,从而提高学生的形象创造思维,以此达到创新意思的培养目标。比如在讲授“画图”软件时,如何实现把图形图像的复制、移动、翻转、旋转等教学操作目标有机的融为一起,用一幅完整的作品将这些知识点展现出来,而且让作品不生硬,自然而丰富。教学时,教师可先展示融入了这些教学目标元素的画图作品,最后定格在学生熟悉的校园一景如教学楼、公寓等作品上,将此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对象,让学习学会将全景中的部分抽离出来,用基本工具画出建筑主体,对教学楼的窗户、树木等重复出现的内容用复制,对阳光照射下的教学楼、树木产生的阴影就可以用翻转、旋转等操作,并结合实际对颜色进行处理加工,老师不仅展现了已有的作品,并演示其操作,用屏幕录制将操作过程记录下来,做为视频文件帮助没有掌握知识的同学,这样就让这些知识形象而具体化了,也学生确实感受如何在现生活中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而学生则可以先通过模仿操作再进行自主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将所学知识灵活的应用起来,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的形象创造思维的发展。
4 激励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的有效发挥
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和创新性的培养是密切联系的,创新性是自主性的最高表现。没有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态度,就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激励学生勇于参与,激发学生把思考的火花迸发出来。在时间有限制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可抓住课堂时间训练学生的基本功,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操作,而在课后休息时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机会,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引下,则可有效的把课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课下,使课下活动成为愉悦轻松的第二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第二课堂成为巩固知识、复习、补充知识内容的最好时机。比如在初中教学Excel软件时,学生已掌握用公式和函数“求和”和“求平均”后,可让学生对他们自己班上的半期或期末成绩进行统计,任务要求学生计算每位同学的总分和平均分,每科的平均分,还要有及格率、优生率、每个分数段的人数,以及中考中对各学科折合计算后的总分等,让学生分小组在第二课堂中完成,在这些任务中,即有学生已会的知识,也有学生不会的知识,还有需要学生动脑筋将各知识融合才能完成的,老师在引导时,可将要用到的函数告诉学生,让学生结合“求和”和“求平均”函数的使用方法,去学习新知识的应用,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即能巩固旧知识,自学新知识,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正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潜在的无限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教师更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实践,多一些创造的空间,多一些成功的信心。驱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的超越自我,为成为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勇鹏.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
[2] 曲雁.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