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予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这门课不仅能培养中职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的素质。该文就目前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本篇文章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61-02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提高,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使计算机在各行各业及家庭的应用更加普及。而一般的应用操作、办公软件的使用等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每个专业都要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这门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以下就笔者四年来在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行阐述。
1 问题
1.1 学生水平层次不齐
随着家庭和中小学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在那些经济发达地区,中职计算机教育已经不是“零起点”。但笔者所在的中职学校地处广西百色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极少数学生在上中职前,在中学学习过信息技术,但是这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掌握得不系统、不全面,仍停留在简单的操作上。而其余大部分的学生则来自偏远山区,在这些学生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因为地域的差异,中职学校学生水平层次不齐,计算机教育应从“零起点”开始。
1.2 与所学专业完全脱节,教材所涉及知识点陈旧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有所不同,它具有“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特点。虽然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在面对不同专业时,应该侧重点不一样。但是笔者发现,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与其专业完全脱节,一本教案讲遍所有专业。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无论是计算机专业的,还是非计算机专业的都使用一样的计划。完成的仅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并未注重学生不同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未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存在质疑。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软件时,既不清楚这门课到底有何用处,也不了解所学的这些工具软件在其专业领域的用途和重要性。所以出现学生不重视此课程,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了就忘的现象出现。
在教学中还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是按教材上课,虽然这种做法没有没有错,但是教材里某些知识点早已过时,跟不上时代发展,学生所学习到的东西也不是最新的,这样的授课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教材所提供的例题过于简单,只能满足水平较低的学生,因而在上机操作的时候若是继续使用教材的例题,会影响到教学效果。
1.3 学生缺乏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而学习动机分为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成就归因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在计算机基础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知识价值观上就出现问题,知识价值观就是人们对学习内容是否有用的看法。学生认为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对于他们未来就业没有任何帮助,觉得学习它是没有用。使中职学生产生这种错误的看法原因之一是教师的原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能体现出所学课程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若是所学的课程不能体现出对技术掌握的重要性,则让学生觉得没有学习这么课的必要性;原因之二是学生自身的原因。中职学校学生的主要都是些无法升入高中的后进生,有部分学生来学校的目的不明确,且因在之前学校的不受重视的缘故,从而产生学习无用的错误想法。
由于学生知识价值观错误确立,从而造成学习兴趣的低下,使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低下,最后导致学生学习失败。而后,学生会将学习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部因素。而这样的认知是错误的,只要持有这样的认知,学生永远不会进步,而教师在授课时会因为学生的态度问题,而影响授课的有效性。
2 解决方法
2.1 采用分层教学
对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需采用分层教学法。不过,在这里所说的分层教学并不是要将学生按照计算机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班,因为中职生自尊通常极高,对于这种形式的分班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上课时不配合。因而,我在这里所强调的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上机操作课的分层。
2.1.1 实施分层教学前的准备
在实施分层教学法之前,需要对所上班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测试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根据调查所得结果,了解整个班级的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分布情况。这样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才能把握好度,究竟在课程的什么知识点上开始进行分层教学。
2.1.2 将理论课时全部变成上机操作课时
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全部课时都安排在计算机实训室。当然并不是不讲理论,而是将理论放到上机操作之前讲。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还是以动手为主理论为辅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训室通过教师对上机练习的演示操作后,立刻让学生重复刚才教师的操作,这样能使学生能快速的掌握操作软件的方法。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上机操作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机械性的操作软件,而应该培养学生一种能够解决操作软件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2.1.3 上机操作课的分层教学
上机操作课的分层教学相较于理论课更容易实施。在上机操作课上,教师要准备难度等级为难、中等、低难度(基础题目)的上机练习。其中低难度和中等难度的题目,在老师进行讲解后,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都必须要完成。而难度高的上机习题,教师不统一讲解,学生可以选作,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教师起到指导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对上机操作题的分层,不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word2003操作,当学习到图文混排的操作时,上机练习的难易程度可以这样分。涉及到图片插入、图片格式设置及文本格式设置基础知识的题目为难度低的题目;涉及文本框使用、图片、部分段落分栏的知识点内容的为中等难度题目;涉及表格、文本框、图片、自选图形等知识点混合使用的,则为高难度题目。endprint
2.2 尽可能将课程与专业相结合
中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程不可能与所有的专业都能相结合,因为这门课所教授的软件没有能涵盖所有的专业,例如汽修、数控等工科专业,当教授这些工科专业时,可以以办公软件为主,主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办公软件,是为成为文员做准备。即使是以后进入工科类企业工作,这些企业也会需要文员,对于自身的就业选择面可以更广。
在教授计算机专业时,课程重点应放在计算机系统组成和计算机硬件,及office办公软件上。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及时更新知识的觉悟。
在教授会计、市场营销等文科类专业时,就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在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就不需要详细讲解计算机的硬件,只需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的基本构成即可,将课程重点放在办公软件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办公软件的讲解并不是把Microsoft Office这个套装软件的所有软件都讲完,而是重点讲解Word、Excel、Powerpoint这三个常用办公软件。对于不同专业,讲解这三个软件时,侧重点也不同。例如,对于会计专业,重点学习word、excel;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三个软件都要详细学习。所以对于不同的专业所用的例题和上机操作题都应该不同,且题目应该与专业相关。例如,在教授会计专业的excel软件时,所用的例题和上机习题的内容是应该是如何合理的设计表格及与会计相关的函数。因而为了满足授课的要求,所用的题目就不能完全使用课本中的题目。因为课本中的题目以基础性题目为主,而且题目的针对性不强,所以就需要授课教师通过网络或是在实际工作中,找到针对性强的例子且适合学生的题目。
2.3 增强学生学习动机
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现在谈谈我的浅见。要增强学生学习动机首先要矫正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学生之所以不愿学计算机基础,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这门课没有用。那么要矫正学生的这一错误观念,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授课时的所讲的知识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具有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矫正学生的知识价值观。
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算矫正了学生的知识价值观,但是课程内容枯燥难懂,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下降。笔者在授课中就曾经碰到过类似的情况,在教授五笔输入时,最初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但是当学习到五笔拆字时,学生的开始产生畏难情绪,而后学习热情下降,无法再继续学五笔。因而在教授课程时,教师就要思考课要如何上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次,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中职学生缺乏自信心,是因为之前的求学阶段所受到的挫折引起的。因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十分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当学生自主完成一道上机习题后,要给予鼓励,当学生遇到不会操作的题目要给予适当的帮助。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浅见。根据以上的分析,说明了,中职教师要教授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时,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技能操作水平,也需要不断更新专业知识,还需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授课时随时调整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金希萍.浅谈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J].当代教育之窗,2010(5).
[2] 肖辉容.浅谈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8(16).
[3]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88-3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