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者姓名在对外汉语词汇例句中的嵌入

2014-11-07 16:54戴嫕
学理论·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

戴嫕

摘 要:首先明确了词汇例句教学在语言课堂中的重要价值,后从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教学的角度出发,提出将学习者姓名有效地嵌入在词汇例句设计中的教学建议。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学习者对这一课堂教学行为的看法,并对笔者在过去一年中实施这一教学过程的行为进行反思。据此,我们在例句的呈现内容和形式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词汇例句;学习者姓名;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226-03

引言

词汇教学作为汉语课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对外汉语教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目前对外汉语学界倾向于在语境中掌握词汇,词的教学和句子的教学相结合是词汇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江新,1998)。因而词汇例句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好的例句能有效地展示生词的意义、用法和使用情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词汇例句教学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之一,已得到了一些对外汉语研究者的关注。刘若云、徐韵如(2005)认为,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在选择例句时考虑其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和形象性;张文华(2012)提出例句教学设计应注意积极因素、情感因素和文化背景因素;徐茗(2009)认为词汇教学中的例句设计要充分考虑词汇的语法、语义和语用因素;单天罡(2013)根据传统例句设计的途径及利弊提出构建汉语例句语料库的原则和方法;郭文娟、郑翠(2013)从宏观上对教师的课堂举例行为进行了观察与分析。以上研究或是从教师角度出发的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或是从宏观上对例句的内容和呈现方式提出建议,对新手教师备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对外汉语界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细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风靡全球,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在微观上指导词汇例句设计的研究还未涉及。笔者通过以往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基于以上词汇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在词汇例句设计时恰当地嵌入学习者姓名,这一教学行为可以建立有效的语言输入机制,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拟对在词汇例句设计中嵌入学习者姓名这一教学行为做一次探索性和反思性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通过笔者的预设和调查结果的对比,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以期给对外汉语同行一些教学参考和建议。

第一,学习者对在词汇例句设计中嵌入他们姓名这一教学行为的态度是什么?个体因素不同的学生对待这一教学行为有何差异?

第二,课堂中在词汇例句设计中嵌入学习者姓名有哪些效果?

第三,汉语教师在嵌入学习者姓名时,词汇例句在内容上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第四,反思笔者在过去一年的汉语教学中具体实施这一教学行为时存在哪些问题?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Y大学二年级某班留学生发放了问卷,留学生分别来自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加纳、毛里求斯、泰国、印度、南非、埃塞俄比亚等八个国家,其中男生17人,女生19人,共发放问卷36份,收回问卷35份。问卷包括17个问题,采用利克特量表的形式(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为了防止部分学生看不懂中文的意思,从而给研究带来不便,因此调查问卷全部采用英文。由于调查对象均在过去一年中和笔者共同完成了500个学时的汉语学习,他们都参与了在课堂词汇例句中嵌入学习者姓名的具体教学过程,所以该问卷得出的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一)学习者对在词汇例句中嵌入其姓名的态度分析

根据受试者的回答和性别、汉语水平的对比等调查数据,我们对学习者对在词汇例句中嵌入其姓名这一教学行为的态度进行了分析。

表1是参与问卷的学习者对此教学行为的态度的回答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学习者对自己名字或班上同学名字出现在例句中的教学行为持非常肯定的态度,但同自己的姓名相比较,他们更希望看到其他同学的姓名出现在例句中。

表2中的数据显示,女生在问题1、2上的均值均大于男生,她们同比男生更倾向于自己的名字或班上同学的名字出现在例句中,这种选择的差异说明女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要高于男生。

为了区分学生的汉语水平,我们以是否通过HSK四级考试为标准,把已经通过了HSK四级考试的20名学习者看作汉语水平较高者,把没有通过或者还未参加HSK四级考试的15名学习者视为汉语水平较低者。从表3可以看出,对问题1,通过了HSK四级考试的学习者倾向于“同意”,还未通过HSK四级考试的学习者倾向于“不同意”。对问题2,通过和未通过HSK四级考试的学习者均持非常肯定的态度。这种选择的差异明显与学生的汉语水平有关,也与我们的预设相符。因为语言水平的限制,水平低的学生学习新词语的负担更重,存在着害怕老师此时对他们进行提问的心理因素,从而更希望老师可以选择别的同学的名字设计在例句中。

(二)课堂中在词汇例句设计中嵌入学习者姓名的效果分析

为了分析在词汇例句设计中嵌入学习者姓名能够带来哪些教学效果,根据其课堂内外的属性,我们预设了两种,分別命名为课堂效果(如问题3、4、6、8),和课外效果(如问题5、7、9)。

表4是受试者对在词汇例句设计中嵌入其姓名的效果回答情况。从中可以看出,问题3、4、5、6、8、9基本与我们的预设相符。而受试者对课堂效果问题6的回答均值最大,为4.31,说明受试者对此问题持最肯定的态度,认可“例句中出现自己或者同学的名字时,更容易让我记住这个词语和句子”。对课外效果问题5的回答均值次大,表明受试者也非常同意“例句中使用学生名字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和了解彼此,增加同学间的感情。”由于学习者来自不同的国家,背景、个性、生活习惯都不相同,老师若能在课堂上恰当地引用学生的真实例子运用于教学,可以尽快帮助学习者了解彼此,增加同学间的情感和熟悉度,有利于为学习者营造良好的班级融合气氛。

而与我们预设不符的是问题7。问题7的均值最小,为2.80,说明大部分学生不同意“例句中使用他们的名字时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一看法。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学生认为在例句中添加学习者姓名只是老师的一种课堂教学手段,并不能让他们有得到老师关注和重视的感觉。

(三)词汇例句在嵌入学习者姓名时例句在内容上的数据分析

在考察对词汇例句嵌入学习者姓名时例句内容的选择时,我们从四个方面对例句内容做了预设,分别命名为例句的真实性(问题10)、积极性(问题11)、趣味性(问题12),以及开放性(问题13)。

(说明:选项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

如表5所示,对问题10,62.8%的受试者认为在词汇例句中嵌入学习者姓名时,例句表述的应该是学习者的真实情况,而不是老师对其随意不符合事实的举例。同例句的真实性相比,受试者对例句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做出了绝对肯定的回答,表明他们希望老师给出的例句描述的是学习者生活中好的一面,同时是充满趣味性的而非事实的简单罗列。而对于例句的开放性,43.8%的受试者持否定的态度,22.8%的受试者持肯定的态度,说明大部分学习者不希望例句中包含个人隐私的信息,而是一般化可分享的个人信息。根据以上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词汇例句中嵌入学生姓名时,例句在内容上的属性重要程度为趣味性>积极性>真实性>开放性。

(四)笔者在过去一年的汉语教学中具体实施这一教学行为时存在的问题

为了反思笔者在具体实施将学习者姓名嵌入词汇例句设计中这一教学手段时是否存在不足,我们预设了3个问题,问题14(在过去一年的汉语学习中,我的名字在例句中出现过)如图1,问题15(在过去一年的汉语学习中,我觉得老师在例句中经常使用我的名字)如图2,问题16(在过去一年的汉语学习中,我觉得汉语好的同学的名字在例句中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如图3。

(说明:选项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

从上图可以发现,8%的受试者对问题13持否定的态度,意味着笔者在过去一年的汉语教学中,在具体实施将学习者姓名嵌入词汇例句设计这一教学手段时,没有做到让每位学习者姓名出现在例句中,且倾向于拿汉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姓名举例(如图3所示)。

二、研究结论和教学建议

通过对学习者的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了在课堂词汇例句中嵌入学习者姓名时教师的预设和笔者反馈之间的异同,同时反思了笔者自身在过去一年的汉语教学中实施这一教学手段时存在的不足。调查结果显示,学习者对教师在词汇例句中嵌入其姓名这一教学行为是认可的,此教學手段具备可以加深学习者对例句的印象、提高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促进学习者之间相互了解等课堂内外效果。根据调查结果和访谈资料,我们针对例句的呈现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供对外汉语同行在实施这一教学手段时作为参考。

第一,在例句的呈现内容上,要尽量做到真实、正面、有趣,同时避免出现学习者的隐私。这要求汉语教师在课外多与学习者接触,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学习者的生活学习情况,发现其个体差异,并有选择性地提炼一部分典型事例运用在教学例句中。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学生对问题17(我愿意老师通过问卷、访谈的方式了解我的基本信息,比如家庭状况、兴趣爱好、特长等等)的回答均值为3.77,教师可以在接触学习者初期时通过英语问卷的方式掌握他们的第一手信息和资料,供后面的教学使用。

第二,在例句的呈现形式上,应有针对性地做到难易程度结合,汉字拼音结合。汉语教师可根据具体词汇把汉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姓名穿插在较难的句子中供汉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朗读,反之,在相对简单的句子中选用汉语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姓名,供汉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朗读,然后全班进行朗读,这样,既可以使语言水平低的学习者融入课堂,又可以通过全班朗读个体学生的具体事例的方式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氛围。另外,在设计例句时,有时学习者的姓名较难,超出了学习者的学习范畴,为了不增加学习者的学习负担,同时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此时汉语教师可以采用拼音替换汉字的方式将学习者姓名嵌入在词汇例句中。

在语言课堂上,我们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从不同角度设计例句以展示生词的语义项,帮助学习者分别从自己的已知出发去掌握生词。汉语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不仅要备课,而且要“备”学生,在上课前了解和关注学生的情况和想法,我们希望汉语教师多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在例句中嵌入学习者姓名这样一种教学手段,以此来强化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课堂输入意识。

参考文献:

[1]刘若云,徐韵如.对外汉语教学中例句的选择[J].中山大学学报,2005(6).

[2]张文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例句设计[J].文学界,2012(10).

[3]徐茗.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例句设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7).

[4]单天罡.基于语料库的对外汉语词汇例句收集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9).

[5]郭文娟,郑翠.对外汉语教师课堂剧烈行为的观察和分析[J].国际汉语教育,2013(3).

[6]曲文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外语教师的角色调整[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
探讨小学数学高效率教学行为特点
ISEC项目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研究
教师讲好政治课要注重身心投入
物理教师课堂教学板书与媒体呈现行为的分析与策略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及提升策略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探索初中数学教学
随堂练习,阅读教学的应然选择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