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思政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学习的意义与策略

2014-11-07 14:41:19周全胜李晓微
学理论·下 2014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高师院校

周全胜 李晓微

摘 要: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是旨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与素养的那些具体课程,是思政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符合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要求的学习内容。高师院校思政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学习利于培养和提升思政教育专业学生的多元智力、思维品质、综合能力。应用型课程学习需要调动非理性因素作用、“真情、真意、真信”;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论为指导,“真会、真行”;交互引用学习,“融会贯通”;实践学习,“运用升华”。

关键词:高师院校;思政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学习意义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0-0182-03

引言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学应用型人才的摇篮。高等师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政治素质与道德素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大发展潜力,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同时也适合在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特别是城乡基层组织从事宣传、教育和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1]的重要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应用型课程学习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托。为此,我们拟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学习的意义与策略进行论析。

一、高师院校思政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的含义、特性与内容

(一)思政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的含义

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是旨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与素养的那些具体课程,是思政教育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媒介,是符合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要求的学习内容。它以高等師范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依存体,以思政教育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为依归,是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学习活动展示的重要平台与施展空间。

(二)思政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的特性

1.应用型课程具有系统多元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是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是适应学生多元智力发展而逐渐建构起来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知识与方法论价值体系。其基本含义:(1)课程本身是系统的多元的,包括工具性应用课程,专业技术应用型课程,拓展性研究应用型课程等。每一门应用课程都有特定研究对象、特殊领域规律、特殊的技能技巧等系统理论及其方法;(2)课程学习和培养的要求是系统的多元的,有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掌握的要求,有技能运用与操练的要求;(3)学习主体的学习所得也是多维的,从应用课程学习中获得应用性知识和方法,提升知识运用能力的。

2.技术操作性。应用型课程的技术操作性,是指应用型课程理论在实践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步骤、程序、格式等。技术操作性是学习者的理解和掌握为前提,是以学习主体分析和处理具体问题为外在表现形式,是以服务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为宗旨。技术操作性存在于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之中,以具体活动为展示平台。技术操作性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学习者个性不同、所学专业知识不同、熟悉的技能不同,技术操作的方法和侧重点就不同,这就是技能操作的主观性特点。学习者进行技术操作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所遵循原理和规律等,就是客观性的表现。

3.发展性。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社会生活变化、应用型课程要与时俱进。体现为新兴应用型课程的涌现、新兴理论与方法的创立、众多应用型课程的交互融合形成边缘性学科等。应用型课程源自社会实践,服务于社会实践,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其内容越来越丰富,技术手段越来越新颖和先进。

(三)思政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的内容

依托于思政教育专业的应用型课程按其性质和作用,我们可以分为“工具”类、“生存技能”类、“专业技能”类、“拓展”类等应用型课程。

1.“工具”类应用型课程,主要有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VF程序设计等。从性质上看,它们是公共必修课程;从作用上看,是学生学、做、用的工具。

2.“生存技能”类应用型课程,主要有大学体育、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机关应用文写作与处理等。从课程性质上看,它们属于通识平台课程;从作用上看,它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

3.“专业技能”类应用型课程,主要有现代教育技术、中学政治课教学论、社会调查理论与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教学测量与评价、班主任工作艺术、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从性质看,它们是思政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从作用上看,它们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4.“拓展类”应用型课程,主要有领导艺术与方法、社会工作艺术与方法、科研方法与技能训练、谈判学、演讲与口才等。从性质看,它们是专业方向课程,从作用看,它们可以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强化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上述应用型课程内容划分只是从“侧重于应用”角度来说的。事实上,任何课程的理论知识都强调应用,且通过各种方式凸显其应用价值。

二、高师院校思政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学习的意义

(一)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利于开发与培养思政教育专业学生的多元智力

美国社会心理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个人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下,解决难题、生产某种有效产品的智力,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单一的;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数理逻辑、音乐、空间、交际、自我认知等智力。智力是人类智慧基础,是人类创造性发展的根本条件。不同的应用型课程,其知识结构、知识内容、操作技能、应用领域、适应对象等都有所不同。学习应用型课程,利于思政教育专业学生多元智力的开发与发展,也是设置应用型课程的目的所在。学习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谈判学、演讲与口才等应用型课程,有利于开发与培养学生的言语智力,提升他们听、说、写、表达等智力水平。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VF程序设计等应用型课程,利于开发与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智力,提升学生计算、测绘、统计、量化等智力水平。学习大职业规划与创业教育、国家公务员考试、领导艺术与方法等课程,利于开发与培养学生的生存智力,扩大他们社会生存空间。学习中学政治课教学论、班主任工作艺术、毕业实习等应用型课程,利于开发与培养学生专业智力,提升他们的职业技术水平。

(二)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利于提高思政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品质

1.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可以提升思政教育专业学生思维“广阔性”品质。应用型课程门类众多,知识领域广阔,方法多样,所以学习应用型课程,可以克服他们思维的“狭隘性”弱点,使其善于“由此及彼”,开拓思维视野,把握问题的相关因素,做到“闻一知十”,“以点带面”。

2.应用型课程学习可以提升大学生思维“深刻性”品质。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肤浅性”思维,让他们学会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善于“由表及里”的深层次思维。

3.应用型课程学习可以提升思政教育专业学生思维“敏锐性”品质。善于捕捉思维的契机,在多门应用型课程知识启迪下,通过对问题和事物进行系统、全面、深刻思维,以综合、归纳等方式,概括出问题精髓,得出新颖结论,从而闪现思维的亮点。

4.应用型课程学习可以培养思政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批判性”品质。应用型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克服“随大流”的固化思维弱点,突出思维的创新性与发散性。综合利用多门应用型课程的知识和方法论,开放思维领域,打破思维束缚,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工艺等。

(三)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利于丰富思政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内涵,提升其综合能力

知识是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根与本,知识是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存发育的土壤。工具类应用课程的学习,可以增加学生的“工具性”知识涵养,增强知识撷取能力;生存类应用型课程学习可以增加思政教育学生谋生谋发展的识涵养,增强生存发展能力;专业技能类应用型课程学习,能丰富学生的专业研究、专业教育教学、专业管理等知识涵养,增强专业技术能力;拓展类应用型课程学习,能增加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推广运用的知识涵养,增强实践创新能力。

三、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学习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个性特征、学习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的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学习策略讲究主体性、有效性、适应性和灵活性。思政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因其复杂多样,应用技能与社会实际有距离,致使学生对其学习意识不强、知识和技能掌握与运用自主性差。为此,需要选择科学的学习策略,以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一)调动非理性因素作用,对应用型课程的学习要“真情、真意、真信”

非理性因素也叫非智力因素或情商,主要是指学习主体的欲望、动机、信念、情感、意志、习惯等。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与效果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非理性因素对于思政专业学生学习应用型课程具有“激活、驱动、控制”作用。一般说来,在学习者理性因素相近情况下,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非理性因素。所以,我们在不忽视理性因素的前提下,充分调动非理性因素作用,力图使应用型课程学习有实效性。

所谓“真情”,是指学习者对应用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有真正的“感情、热情、激情”等。“真情”就是喜欢,喜欢就有兴趣,有兴趣就能自觉、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它。今天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越来越多的知识被生产和再生产出来,越来越多的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并形成经济效益。今天的社会,对人才的考量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转换。一个人能将所掌握的丰富知识迅速转化为工作技能,便是社会所需要的能人和强人。应用型课程的学习,能帮助思政教育专业学生撷取系统而丰富的应用型知识,掌握多样化的应用型技能,为在激烈的生存与发展博弈中赢得主动权。因此,学生需全情与真情投入到应用型课程学习中。

应用型课程每类多,每一门应用型课程可谓博大精深,包容了知识、观点、原理、案例、操作方法、模拟训练等方方面面。所以,在学习每一门应用型课程中肯定会遇到好多想象不到的困难与挫折,这就需要学习主体有坚强的意志力。坚强的意志力是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强大精神动力。“真意”表现为坚持、坚韧、坚定。学习过程中,要能花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思考、领会、操练等。“真意”的贯彻就会养成学习的习惯。

“真信”。(1)相信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对我们知识的增加、能力的增强、素养的提升一定是有用的。应用型课程是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是劳动者、研究者们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捷径。学习和掌握应用型知识技能,无论是对个人的生存发展、社会的繁荣和谐、国家的强盛等都一定是有用的。(2)相信自己一定能学懂、学好应用型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也是社会的精英分子,年轻、聪慧、精力旺盛,并且经过多年的基础教育学习训练,学习能力强,学习方法多,还有专业老师引导、有学校、社会提供的众多练习平台与机会。所以,学好应用型课程有充足的主观和客观条件。(3)相信学好了应用型课程,一定有用武之地。社会会慧眼识人,社会有无数机会与空间需要大学生人才去展示应用才能。教育事业需要有扎实教育教学技能的大学生增添新鲜血液;行政部门需要掌握了领导艺术与方法的年轻大学生去充实与延伸;社会工作也需要掌握了社会工作艺术与方法大学生们去从事;科学发展也需要掌握了科研技能与方法的大学生们去发挥作用等等。

(二)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论为指导,对应用型课程的学习要“真会、真行”

任何应用型课程都是由概念、范畴、规律构成的知识系统,任何应用型课程也都是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任何应用型课程还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综合体。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论指导下,对应用型课程学习的主要策略:(1)全面学习。学习应用型课程的概念、范畴、观点、原理、案例、操作步骤、练习方法、统计数据、发展趋势、最新动态等;(2)联系学习。不同的应用型课程之间、同一应用型课程的不同内容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英语、语文、计算机等工具性应用课程,中学政治课教学论、教育科学技术、班主任工作艺术等专业应用课程,公务员考试、职业技能训练、应用文寫作等拓展应用型课程的学习一定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就某一具体应用型课程来说,其内在的各种因素之间也一定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3)发展学习。掌握应用型课程的矛盾运动规律,抓住应用型课程的主要矛盾,寻找制约应用型课程学习的次要制约性因素,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推陈出新。

(三)交互引用学习,对应用型课程学习要“融会贯通”

根据优生学规律,血缘关系越远,杂交而生的后代越聪明。受此启发,应用型课程学习应该交互引用学习,打破条块分割,打破领域封锁,切实开放融合。交互引用学习的作用:(1)不同应用型课程学习的交互进行,会缓解学习疲劳,增加学习的新鲜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2)不同应用型课程融合生长,知识之间、方法之间会相互启发,容易滋生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甚至新的学科,比如,教育论理学、化学哲学、材料科学等,都是多门应用型课程杂交生长起来的新兴课程;(3)扩展思维视野。不同应用型课程的思维方式不完全相同,比如,英语思维与大学语文思维、计算机思维等是不同的。不同应用型课程交互引用学习,利于打破思维的意义障碍,形成集中思维与开放式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等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习主体的思维广度与深度,挖掘学习主体创新潜质。

(四)实践学习,对应用型课程学习要“运用升华”

应用型课程的最大特点是在于“运用”,“运用”要落实到实践过程中。所以,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应该立足于实践。一方面,任何应用型课程理论的滥觞在实践,任何应用课程的学习的归宿在实践。学习者学习应用型课程主要目的不是在于掌握其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学习掌握了应用性知识和技能以后,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认识人类、改造人类,助推世界、社会、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应用课程的实践学习作用:(1)深化应用型课程的理论知识,检验、纠正、补充和发展应用型课程理论;(2)增强应用型课程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在实践运用中加深对应用型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在实践运用中结出新的硕果。实践性学习以某一应用型课程理论为指导,集中解决某些理论或现实问题,通过探索研究总结形成某些新理论成果、新物质成果、新工艺方法等,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做贡献。

参考文献:

[1]长江师范学院(原涪陵师范学院)专业介绍[EB/OL].高考网,(2009-06-13).http://www.gaokao.com/e/20090613.shtml.

[2]刘新宝,范明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发展困境探索[J].大学教育,2013(12).

[3]宋立军.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改革[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1).

[4]宣葵葵.应用型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3).

[5]許斌,罗学渭.“新课标”背景下的高师“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3).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高师院校
独立学院法学应用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价值工程(2017年8期)2017-03-25 10:29:13
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高师院校禁毒防艾课程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7年1期)2017-01-20 22:04:55
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物理“翻转课堂”应用型课程建设初探
东方教育(2016年20期)2017-01-17 20:35:39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中反思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应用型课程大学物理的改革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9期)2017-01-16 10:58:06
高师院校非师外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结合学科定位谈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75期)2016-10-12 21:58:09
中国高师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3期)2016-09-22 16:16:30
CDIO教学模式指导下网路工程类课程改革研究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