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秀+王玉+马红光
教材简析:
教材在编排时先出示一幅主体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引导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以及多位数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10的认识时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10是学生第一次认识由两个数字组成的数,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明确10的左边是1,右边是0,合起来读“十”。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数10以内的数,既能熟练地从0顺着数到10,又能从10倒着数到0。在教学10的组成时,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摆小棒的过程边摆边填出10的组成,如学生把10根小棒分成9根和1根时,就引导学生根据左右两边的小棒数说出“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学生从一组组成,就能想到另一组组成,减轻了记忆负担。另外,还要指导学生从下往上说组成,如:1和9组成10;9和1组成10。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被动汲取、模仿、记忆和反复练习,而是创设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体现知识形成过程,体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10的认识过程,学会数数、认数、读数、写数、掌握10的组成及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对10的概念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2.初步建立10的数感,通过认识10的数学活动,获得对观察、操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初步感知一一对应、有序思考等思想方法的价值。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进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0的概念的理解。10的数感的建立。
教学准备:课件、10个圆片、10个正方形,10的组成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有一天,0~9这些数宝宝打算去游乐园玩。这时,一个数宝宝说:“我们排好队再出发吧!”同学们,你们说它们应当怎样排队呀?
生1:它们可以从小到大排,0在最前面,0、1、2、3、4、5、6、7、8、9。
生2:也可以从大到小排,9、8、7、6、5、4、3、2、1、0。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数宝宝排好队正想出发,这时9又站出来说:“等等,我们先选个队长吧。这里我最大,干脆我当队长吧!”大家只好同意了。9当上了队长特别骄傲。它指着1说:“你要跟我比,实在小得可怜,像一根小麻杆,风都能吹倒。”然后又走到0的跟前说:“你就更小了像个大鸭蛋,太难看了。”1和0听了十分生气,一齐走上前要和9理论理论。呀!1和0站在一起就变成一个新的数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吗?
生:知道,是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数数(出示主题图课件)
师:同学们,在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一位老师和几位同学在喂鸽子。
生2:我数出图中有10只鸽子。
师:你数出了小鸽子的数量,你是怎样数的?
生2:我先从上面开始数,1、2、3、4、5,还有地上的,6、7、8、9,还有一只在一个同学手上,就是10只。
师:这位同学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数,非常好。还可以怎样数?
生:先数地上的和同学手里的,再数天上的。
师:让我们一起数一遍。
师点击课件,学生按顺序数出10只鸽子。10只鸽子用几表示?
生:10。(板书10。)
师:数数的方法真好!10只鸽子可以用10来表示,你还能在图中找到10吗?
生:9个学生和一位老师在喂鸽子,合起来是10个人。这里也有10。
(学生数数,师点击课件,数到9个同学时,特别强调:再添上一位老师就是10个人。10个人用10来表示。)
师:同学们说得很完整,9添上1就是10。
2.认识点子图、摆学具
师:同学们,认真看点子图,看看点子的数量是几,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生:点子的数量是10,是上下排列的。
师:这10个小圆点可以表示什么呢?
生1:可以表示刚才的鸽子数,还可以表示人数。
生2:可以表示花朵数量是10朵。
生3:还可以表示10棵大树。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点子图中的10个点可以表示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你们会用学具来表示10吗?动动手摆摆吧!
(学生操作,老师请一学生演板。)
师:说说你摆了什么,可以用几表示。
生1:我摆了10个圆片,可以用10表示。
生2:我摆了10个正方形,可以用10表示。
师:现在我们再来找找身边含有10的物品吧!
生1:钟表上有10点。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2:我们这一组有10张桌子。
师:快看一下10张桌子占了很大空间呢。
生3:我们都有10个手指头和10个脚趾头。
师:伸出10个手指看一看。
3.出示计数器图
师:我们先来数红珠子,1、2……8、9,9个珠子再添上一个珠子就是几个珠子?
生:10个珠子。
师:9添上1就是几?
生:是10。endprint
4.出示直尺图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直尺图,现在我们边看图边数数。
生:0、1、2、3、4、5、6、7、8、9、10。
师:还可以怎样数?
生:还可以倒着数,10、9、8、7、6、5、4、3、2、1、0。
师:谁还能从0两个两个数,一直数到10?
生:0、2、4、6、8、10。
师:同学们,谁能不看直尺图,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数呢?
(学生数数。)
师:现在我们来抢答,10的前面是几?
生齐答:9。
师:7和9的中间是几?
生齐答:8。
师:现在同桌互相考一考。(同桌互考。)
5.出示点子图比大小
9○□ 10○□
师:点子图上各有几个点,分别用几表示?
生:左面图有9个点,可以用9表示;右面有10个点,可以用10表示。
师:现在我们来比较它们的大小,你有几种方法?
生:9<10,10>9。
师:想一想:□<10,□里填几?
生:填9,填8也行;填0、1、2、……一直到9都行。
师:真了不起!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按顺序填,只要比10小的数都可以。
6.10的组成
师:现在同学们同桌两个人合作,把10个小圆片分成两堆,还要练习说组成,并把分得的结果记在练习纸上,看看哪桌同学最先完成。
同桌合作完成。(师巡视。)
学生汇报。
请按一定顺序分的同桌,两名学生上台汇报。
生:10可以分成9和1,10可以分成1和9。
师:这样写组成有什么好处?
生:不容易漏掉。
学生继续汇报,师板书:
10 10 10 10 10
/\ /\ /\ /\ /\
9 1 8 2 7 3 6 4 5 5
10 10 10 10
/\ /\ /\ /\
1 9 2 8 3 7 4 6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10的组成?
生:按顺序记,还有看到9和 1,想到1和9……
师:我们还可以从下往上说组成。(边拍手边说,9和1组成10,1和9组成10。)
生:(边拍手边说)8和2组成10,2和8组成10,7和3组成10,3和7组成10,6和4组成10,4和6组成10,5和5组成10。
师生对口令练习。
师:我拍4……
生1:我拍6。
生齐说:4和6组成10。
(拍手练习,师拍的次数与生拍的次数组成10)。
7.书写10
师:同学们能很快说出10的组成,真了不起。现在看谁能把10写得最漂亮。
(出示田字格中的10。)
师:说说写10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1:10在写时要占一个整个的田字格。
生2:写完1个10后要空出半个田字格。
(师在黑板上范写10,边写边讲解: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5页,把书上的10描一描。(师巡视指导,发现不足及时纠正。)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你觉得他们写得怎么样?与自己写的10比一比。
三、 应用提高
1.完成书上做一做
师:说说你是怎样连线的。
2.填空练习
3.师教学生“儿歌手指操”
师:先伸出10个手指,手心对着自己,先把左手大拇指与其他9个手指分开——“一九一九好朋友”,接下来是两个手指与其他8个手指分开——“二八二八手拉手”,依次是——“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10的认识,学会了10 的读写和组成,希望同学们牢牢掌握,为今后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反思:
“10的认识”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8、9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先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10,再学习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10。在研读了教材之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在实际教学中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下面我就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做游戏是小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课堂上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形式。在教学“10的认识”时,我用一个有趣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有一天,0~9这些数宝宝打算出去游乐园玩。它们排队后,9当上了队长。它笑话1像一根小麻杆,它笑话0像个大鸭蛋。1和0听了十分生气,一齐走上前要和9理论理论。呀!1和0站在一起就变成一个新的数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数吗?
这样创设出学习情境课堂显得生动有趣,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提高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愿望。
2.动手操作,理解组成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此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数以及多位数的基础。endprint
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组成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我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也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一次培养。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找出各个分解式之间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数感,联系生活
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数学具里的图片;计数器上的珠子;在直尺上找出0~10各数,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读数、数数、写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引导学生区别10和第10,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在课上我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上有什么数学知识,哪些物体是表示10的,从而认识10。在正确认识了10之后,我设计了找找生活中的10。这个环节给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可以从生活中找出许许多多跟10有关的事情,让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受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评析:
“10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9这9个数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认识1~9的过程中,学习了数数、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基数序数、写数和数的组成等知识。本节课,既要建立数10的概念,又要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数、进行加法运算奠定基础。王老师执教的“10的认识”一课,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整节课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地认识和发现,课堂上再现的是师生和谐共生的活动情景。
1.创设情境,以趣激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为此,在新课开始时,老师注意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老师惟妙惟肖地讲述学生喜欢的小故事,并且适时引入1和0站在一起就是10,它可比9大。这种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这节课安排了“拍手说组成”“连线找朋友”“儿歌手指操”等活动,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大量主动探索体验成功与创新学习的空间,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2.合作交流,培养数感
小学生喜欢游戏活动,喜欢和同伴一起合作活动。“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数感描述的内涵之一。怎样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发展数感呢?王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数感。在学生认识了10以后,老师设计了用数传递信息的环节:点子图中的10个点可以表示生活中的许多事物,现在我们再来找找身边含有10的物品吧!学生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从同伴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了解信息,边听边思考,学会相互启发、学习、借鉴。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人对数学与运算的一般性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既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否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体现。教学中,老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学具中的10个圆片;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读数、数数、写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到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丰富了学生对10的认识。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在学习点子图后,王老师问学生:“点子的数量是10,这10个小圆点可以表示什么呢?”学生回答:“可以表示刚才的鸽子数,还可以表示人数。”接下来学生回答:“可以表示花朵数量是10朵,还可以表示10棵大树。”这一环节的设计打开学生思维的门锁,学生举出许多好例子,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的个数。学生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方法指导,建构知识
在10的本质探究上,教师借助主题图及课件,一方面两次沟通了10与9的联系,自然地把新知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另一方面又精心设计了把直观事物抽象成点子图,再看点子图来说、看、想生活中的实物,完成了由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螺旋式上升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样,既还原了数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又引领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了10的实际意义,形成了清晰的10的表象,感悟了10的本质。王老师在指导学生数主题图上的人和鸽子的时候,指导学生要“有序数数”。在探究10的组成环节,多次强调“有序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这样的教学不是一课之用,而是为了学生长远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又自然引出正着数、倒着数、两个两个数的方法,丰富了学生认数活动经验,深化了1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关系的理解。经历了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对10的认识由个体本身拓展到数列群体,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又跨出了重要一步。endprint
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组成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我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也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一次培养。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找出各个分解式之间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数感,联系生活
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数学具里的图片;计数器上的珠子;在直尺上找出0~10各数,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读数、数数、写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引导学生区别10和第10,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在课上我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上有什么数学知识,哪些物体是表示10的,从而认识10。在正确认识了10之后,我设计了找找生活中的10。这个环节给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可以从生活中找出许许多多跟10有关的事情,让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受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评析:
“10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9这9个数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认识1~9的过程中,学习了数数、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基数序数、写数和数的组成等知识。本节课,既要建立数10的概念,又要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数、进行加法运算奠定基础。王老师执教的“10的认识”一课,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整节课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地认识和发现,课堂上再现的是师生和谐共生的活动情景。
1.创设情境,以趣激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为此,在新课开始时,老师注意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老师惟妙惟肖地讲述学生喜欢的小故事,并且适时引入1和0站在一起就是10,它可比9大。这种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这节课安排了“拍手说组成”“连线找朋友”“儿歌手指操”等活动,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大量主动探索体验成功与创新学习的空间,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2.合作交流,培养数感
小学生喜欢游戏活动,喜欢和同伴一起合作活动。“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数感描述的内涵之一。怎样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发展数感呢?王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数感。在学生认识了10以后,老师设计了用数传递信息的环节:点子图中的10个点可以表示生活中的许多事物,现在我们再来找找身边含有10的物品吧!学生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从同伴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了解信息,边听边思考,学会相互启发、学习、借鉴。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人对数学与运算的一般性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既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否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体现。教学中,老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学具中的10个圆片;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读数、数数、写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到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丰富了学生对10的认识。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在学习点子图后,王老师问学生:“点子的数量是10,这10个小圆点可以表示什么呢?”学生回答:“可以表示刚才的鸽子数,还可以表示人数。”接下来学生回答:“可以表示花朵数量是10朵,还可以表示10棵大树。”这一环节的设计打开学生思维的门锁,学生举出许多好例子,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的个数。学生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方法指导,建构知识
在10的本质探究上,教师借助主题图及课件,一方面两次沟通了10与9的联系,自然地把新知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另一方面又精心设计了把直观事物抽象成点子图,再看点子图来说、看、想生活中的实物,完成了由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螺旋式上升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样,既还原了数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又引领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了10的实际意义,形成了清晰的10的表象,感悟了10的本质。王老师在指导学生数主题图上的人和鸽子的时候,指导学生要“有序数数”。在探究10的组成环节,多次强调“有序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这样的教学不是一课之用,而是为了学生长远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又自然引出正着数、倒着数、两个两个数的方法,丰富了学生认数活动经验,深化了1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关系的理解。经历了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对10的认识由个体本身拓展到数列群体,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又跨出了重要一步。endprint
在教学10的组成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法进行教学。因为学生在学习2~9的认识时,已经对数的组成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我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学习,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这也是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一次培养。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找出各个分解式之间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数感,联系生活
教学中,我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数学具里的图片;计数器上的珠子;在直尺上找出0~10各数,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读数、数数、写数;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感知数的顺序,引导学生区别10和第10,建立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课本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物,它对教学起着指导作用。在课上我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上有什么数学知识,哪些物体是表示10的,从而认识10。在正确认识了10之后,我设计了找找生活中的10。这个环节给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可以从生活中找出许许多多跟10有关的事情,让学生经历了由物抽象到数的过程,感受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评析:
“10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9这9个数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认识1~9的过程中,学习了数数、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基数序数、写数和数的组成等知识。本节课,既要建立数10的概念,又要为今后进一步认识数、进行加法运算奠定基础。王老师执教的“10的认识”一课,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整节课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地认识和发现,课堂上再现的是师生和谐共生的活动情景。
1.创设情境,以趣激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力。为此,在新课开始时,老师注意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老师惟妙惟肖地讲述学生喜欢的小故事,并且适时引入1和0站在一起就是10,它可比9大。这种设计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这节课安排了“拍手说组成”“连线找朋友”“儿歌手指操”等活动,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大量主动探索体验成功与创新学习的空间,学生兴趣盎然,主动参与,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2.合作交流,培养数感
小学生喜欢游戏活动,喜欢和同伴一起合作活动。“能用数来表达交流信息”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数感描述的内涵之一。怎样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发展数感呢?王老师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数感。在学生认识了10以后,老师设计了用数传递信息的环节:点子图中的10个点可以表示生活中的许多事物,现在我们再来找找身边含有10的物品吧!学生热情洋溢地介绍着。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从同伴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了解信息,边听边思考,学会相互启发、学习、借鉴。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人对数学与运算的一般性理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既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是否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体现。教学中,老师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主题图中的鸽子与人物;学具中的10个圆片;点子图;直尺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物体个数或事物,体会到数是数出来的。注重让学生经历认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读数、数数、写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到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丰富了学生对10的认识。
3.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在学习点子图后,王老师问学生:“点子的数量是10,这10个小圆点可以表示什么呢?”学生回答:“可以表示刚才的鸽子数,还可以表示人数。”接下来学生回答:“可以表示花朵数量是10朵,还可以表示10棵大树。”这一环节的设计打开学生思维的门锁,学生举出许多好例子,学生通过想一想、说一说、数一数,知道10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的个数。学生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方法指导,建构知识
在10的本质探究上,教师借助主题图及课件,一方面两次沟通了10与9的联系,自然地把新知纳入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另一方面又精心设计了把直观事物抽象成点子图,再看点子图来说、看、想生活中的实物,完成了由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螺旋式上升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样,既还原了数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又引领学生从多角度理解了10的实际意义,形成了清晰的10的表象,感悟了10的本质。王老师在指导学生数主题图上的人和鸽子的时候,指导学生要“有序数数”。在探究10的组成环节,多次强调“有序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这样的教学不是一课之用,而是为了学生长远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又自然引出正着数、倒着数、两个两个数的方法,丰富了学生认数活动经验,深化了1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关系的理解。经历了这一系列活动,学生对10的认识由个体本身拓展到数列群体,学生在认知结构上又跨出了重要一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