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呼唤教育家,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需要教育家。顺应时代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哈尔滨市启动实施了“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经过近3年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一、培养教育家是深化区域教育改革的现实需求
教育要由教育家来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这是国家的要求、群众的期盼,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认真思考并回答好的一个时代命题。
哈尔滨作为边疆省会城市,辖8区10县(市),中小学生80余万,校长、专任教师近8万人,具有明显的大城市、大农村的城市特征,地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这种现实条件下,我市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近二十年来先后开展了全员性的教师职业基本功训练、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新课程专业能力岗位大练兵活动,特别“十二五”以来,全市教育围绕“服务中心、突出特色、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工作主线,全面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重点打造10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县(市)、创建百所特色学校、培养千名骨干校长、万名骨干教师,以此牵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全局。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实践,促进了全市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校长和教师,也使得哈尔滨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始终保持持续提高的势头。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我们也深刻体会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办人民满意教育的任务十分艰巨,也面临诸多矛盾和困难,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创新能力,具有大家风范的名优校长、教师,担当教育改革的急先锋,领跑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育家不是培养出来的,而是经过长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长起来的,但是教育家成长需要环境、条件和土壤。教育家培养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借鉴,但教育家具有“献身教育的职业理想和追求、高尚的人格魅力、独到的思想见解、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一定影响力”等共同特质,为我们如何开展教育家培养提供了参照。我们组织专家对全市有代表性的名师成长状况进行群体和个案研究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本地名师向教育家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及努力方向。在此基础上,制订《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把总体工作定位在“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搭建平台、助推教育家成长”上。突出教育家培养工作的系统性、自主性、研究性和实践性,在此基础上,围绕教育思想、专业理论、实践技术3个层面,设置了基础理论、教育教学、名师成长、科学研究4大模块15类课程,形成符合学员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使教育家培养工作能从问题入手,帮助学员弥补不足,发扬优势,为他们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育家培养的实践探索
2011年下半年,历经了半年多的层层推荐和考核选拔,遴选出“工程”首批学员72人,其中校长、教师各36人。遴选过程在遵照基本条件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参选对象的已有资格和荣誉,注重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学员中既有经验丰富的名优特教,也有业绩突出的青年才俊。围绕搭建发展平台,助推教育家成长,开始了教育家培养的实践探索。
(一)搭建思想发展平台
教育思想是教育家的灵魂,也是教育家的标志。培养教育家,我们从使学员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见解、主张起步。
一是名家思想引领。“工程”启动伊始,我市召开了赵翠娟教育思想研讨会。赵翠娟是哈尔滨市南马路小学校长,教育部首批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之一,也是黑土地上土生土长的教育名家。她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让读书成为习惯”的理念,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学习型教师团队、学习型学校建设,形成了“学习成就人生”的办学思想。通过赵翠娟教育思想研讨,让全体学员深入剖析教育思想的形成基础,由初步形成、逐步稳定到趋于成熟的发展过程,从中得到深刻启迪,引领学员走上总结提升已有实践经验,形成并发展自己教育思想的道路。
二是《手册》导航。为了促进学员建构起自己的教育思想和主张,我们组织专家编制了《学员研修发展手册》,紧紧围绕教育思想的形成和个人专业发展,设计开放性问题,引领学员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总结、梳理自己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思考和认识,逐步构建各具特点的教育思想和主张。
三是成长规划制订和论证。学员入选后的第一件事是用半年时间边学习、边制订个人成长规划,重点是个人教育思想形成、发展方向、目标和路径,通过组织召开论证会、研讨会、主题论坛等活动,在导师一对一的指导下,不断修正、完善个人成长规划,在持续的研讨、碰撞与论辩中,实现思想的螺旋式提升。
(二)搭建理论学习平台
理论学习是教育家成长的基石。我们着重对学员进行系统化理论培训。
一是自主读书积淀理论。定期为学员选配经典教育书刊,确定必读、选读内容,要求学员以自学为主、研读原著为主和批判性阅读为主,每年精读研习教育典籍10本以上,撰写大量积聚思想含量的、有思辨的阅读笔记、体会文章,并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全员论坛、网上互动等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读书交流研讨活动,使读书成为学员生活常态,通过读书进一步完善自身理论体系,增强理论功底。
二是集中学习丰富理论。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分期分批组织学员走进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高校,开展封闭式集中培训;同时聘请国内外教育名家来哈讲学。培训内容既有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也有社会、历史、文化领域拓展性课程,为学员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
三是境外培训拓展理论。2013年上半年,组织首批学员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展高端研修,从“国际教育价值取向”“切拼学习理论与实践”“学习风格创新”等课程中,学员系统学习了当前国际最前沿教育思想、理论以及教育改革的新领域、新视角,引发了学员对当前教育改革深度思考和对自身实践的深刻反思,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化教育视野,丰富了自身理论羽翼。endprint
(三)搭建科学研究平台
科学研究是教育家成长的助推器,在实践中我们将研究贯穿于教育家培养的全过程。
一是小课题个性研究切入。学员们结合自身岗位实际每人确定一个微研究课题,以“小、近、实”为特点,突出基于现实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开展系列微创新活动。学员自主研究为主,团队阶段性共同研讨,专家把关论证,在持续研究中,积累成果,提高能力。
二是大课题综合研究引领。培养周期内,每个学员都要主持或参与一项基于办学特色、课程改革、教学创新等不同领域的市级以上重点课题研究,学员自由组建研究团队,团队间结成研究协作体,在课题研究中共同成长。市教育局在立项、审批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在过程中配备专家指导,并予以经费保证。
三是项目专题研究提升。将校长办学风格、教师教学风格作为研修项目,专项开展研究,在学员自我挖掘提炼的基础上,邀请吴正宪、赵翠娟等名家定期做特色风格研究引领,组织专家为学员召开个人风格研讨会,促进学员深入研究自我,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办学)风格。
(四) 搭建教育实践平台
丰富的实践是教育家成长的舞台,在“工程”实施中,我们突出强化学员的实践锻炼。
一是立足岗位实践。要求学员在培养期间,坚持开展“做中学”,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需求,选取切入点,把理论学习、课题研究的新成果、新思考即时转化和应用到办学和教学实践中,立足岗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创新活动,使学员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水平。
二是深入农村实践。每学期组织开展“师德引领”“郊区定点支教”“名优教师下基层、走农村”“名优校长进村小”等系列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互动研讨、案例示范、现场教学指导等方式,在发挥学员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实践领域。
三是走进发达地区实践。为进一步创新实践形式,去年11月份,我市组织首批学员赴江苏进行实践性研修,以“深化改革与教育家成长”为主题,开展访名家、进名校、名师课堂、两地教育家论坛等活动,对话苏派教育家,通过这种异地同质同伴交互式实践体验活动,使学员的实践由本岗位、本区域向异地延伸,进一步丰富了教育家在实践中成长的内涵。
(五)搭建交流展示平台
学员每一项研修内容完成后,都要在全市进行成果汇报交流,从主题、内容的确定到成果呈现方式,完全由学员自主创意完成。新加坡高端研修的专题片《远航》、成果集《浸濡》;江苏之行的主题微论坛《寻找地平线》;北大集中学习论文集《润泽》和微访谈《渐行渐远,渐行渐近——北大归来话思考》等,从不同侧面呈现了学员由个体到团队的研修成果和实践智慧,学员在一次次交流碰撞中得以持续发展和提升。
我们还积极争取《中国教育报》《黑龙江教育》等专业报(期)刊及《哈尔滨日报》等地方媒体的支持,宣传教育家培养成效,展示学员个人风采、学习成果和取得的业绩;在哈尔滨市教育行政网站开辟了《哈尔滨名师宣传》专栏,大力推介学员的成长经验、教书育人风格特色、教育思想理念,大力营造有利于教育家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成效与收获
在总结首批学员培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5月,我市遴选并启动了第二批学员培养工作,两期学员总数达到 200人,其中校长、教师学员各100人。3年的实践,教育家培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教育家成长和教育家培养规律性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完善。与“工程”启动同步,即申请省级重点课题《教育家成长基本规律的实践研究》,努力在实践中探索规律,结合我市实际,逐步明晰了“思想为先导,理论为基础,专家引领,群体互助,自主发展,在研究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的教育家培养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了“行政推动,业务实施,加强保障,注重过程,动态考核管理”的工作机制。市、区、县(市)、学校紧密联手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市教育局每年为每名学员提供不低于3万元的经费支持,用于访学研修、课题研究、交流考察等;强化学员动态考核,对达不到阶段考核要求的,取消学员资格,学员团队始终保持充满活力、高效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使“工程”实施更常态化、科学化。
二是学员自身成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学员普遍感受任务重、压力大,同时,又充分享受着成长和发展的愉悦,历经磨炼,在成长中逐步走向成熟。首先是思想的提升和个人风格的初步形成。学员在持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对自己多年的思考和实践进行系统提炼与提升。首批学员中,二十余位校长学员开展了办学风格研讨活动,全体教师学员对自己教育思想、教育风格进行系统总结提炼,以曹永鸣为代表的一批学员初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主张和各具特色的风格,开始有了“教育家的味道”。其次是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学员由被动转向自觉,自我成长成为学员内在需求和驱动力,普遍能跳出本岗位、本学科,站在更高层面思考问题、反思自己,为今后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再次是发展成果初显。3年来,仅教师学员在省级以上和省外做示范课达百节,承担国家、省规划科研项目 58项,发表论文 126篇、著述37部,省级以上学术讲座182场,有7名学员的教学成果被推荐参加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评选, 2014年又有12名学员被评为特级教师。
三是“工程”的实施在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学员在自身快速成长的同时,充分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校长学员通过办学风格研讨、校长论坛等形式传播先进办学理念和经验,带动全市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学员在培养万名骨干教师中,以一带十,指导千名学科带头人,并通过学科带头人辐射万名骨干教师,形成了“教育家培养对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金字塔结构的名优骨干教师发展梯队,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学员们通过领衔名师工作室、担纲学习型团队建设、指导教研组建设以及校本研修等,活跃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在全市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工程”实施的3年来,我们始终走在尝试与探索的路上,在取得可喜成效的同时,也面临很多尚未破解的难题,诸如:缺少国家层面更大的平台支持、受地域限制优质高端资源匮乏、缺乏对教育家培养规律深度研究、学员工学矛盾以及培养周期完成后学员持续发展问题等,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做更深入的研究探索,助推一批又一批学员在通往教育家道路上渐行渐远,使教育家办学由理想变为现实,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做出新的贡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