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隆基 唐瑭
在认真贯彻新一轮课程改革与实施的过程中,我校一直试图从“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 寻求一种对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最优美术教学模式。它既能培养学生达到美术高考要求的良好素质,又能充分发挥我校美术特色教学的优势。在学生美术基础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我校试行“分科教学、分层施教、动态管理、科学评价”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区别我校过去沿用的教师个人承包美术三科教学的制度,以能合理调配教师的专业技能分科分层为学生授课,较好地体现美术各学科的特点,有利于解决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性。在该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试验中,为了更有计划、按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分科分层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进行动态调整和细化,我校以本校全体美术教师和部分学生作为对象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的问题围绕“美术分科分层教学模式”的实验展开,调查对象包含了:1.学校全体美术教师共28人。发放面向教师的调查问卷共28份,收回有效问卷22份;2.高一双优班、高二双优/专优班、高三双优/专优/平行班共6个班的学生共309人。发放面向学生的调查问卷309份,收回有效问卷220份。
两份问卷的问题包括了教师版15道、学生版14道的选择题以及分别2道问答题。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 对美术科目前实行的“分科分层”教学模式是否了解、所持态度;2. 跟我校曾实行的教师个人“包干制”相比,“分科分层”的教学效果;3. 分科教学的优势的主要体现;4. 分科教学的劣势的主要体现;5. 目前老师所执教的科目是否其擅长的科目/实行分科教学模式后,老师在教学上专业性是否更强;6. 分科以后,对所执教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关心程度;7. 如何分科才合理;8. 分科教学的时间跨度如何设置;9. 分科教学走班应保持怎样的频率;10. 如何划定美术分层教学的范围;11.分层教学应保持怎样的频率;12. 三大构成、设计、陶艺、书法(篆刻)等课程应如何开设;13. 对高三封闭式集训的教学形式所持态度;14. 应如何确定集训时间的长度使其效果更好;15. 应从什么时候开始开展集训形式的教学;16. 您认为在各年级集训中,特别是高三备考集训应如何进行合理的分科分层教学; 17. 在分科分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方面面,您有何建议。
以下为调查统计的数据反映出的结果:
一、师生对分科教学实施的基本态度
大部分的师生对分科分层的教学模式都持有支持的态度。选择支持的老师有45%,而反对的仅5%,选择支持的学生有58%。绝大部分的老师在看待分科教学模式与原实施的教师个人“包干制”模式相比较问题上还是比较理性,认为两种模式各有利弊。有半数的老师承认分科教学存在多种优势:“能更好的发挥老师的专长、减轻教学负担”“对学科教学研究更精透、教学准备更充分”。而对分科教学的劣势,也有较多的老师选择“对学生的跟踪不到位,了解与沟通不够深入”,学生方面,除了此项,还较多选择了“老师之间在教学上容易发生分歧,让学生无所适从”。半数老师承认在分科以后,所执教的科目是自己擅长的,对所执教的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态度,有27%的老师表示“有所了解,并时刻关注学科发展趋势”,有23%的老师认为“学科间难以割裂,必须全面发展”,但也有18%的老师表示“很少关心”,因为“一科就花很多时间,没有时间研究”。而对比之下只有5%的老师选择了“同时关心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情况”。学生方面,有将近四成的学生认为老师的专业性加强了,只有不到两成的学生对此表示否定。
二、师生关于分科教学实施办法的意见
在如何分科才合理的问题上,半数师生都倾向于“素描(包含速写)、色彩两科为主,设计等单考科目为辅”的选项。对分科教学的时间跨度,超五成的的学生和超六成的老师认为应该从高一到高三都实行分科。更多师生希望走班的频率保持在三周一换或者分两科的情况下半学期一换,较多教师希望分层的频率和范围分别在一学年分一次和工作室内分层。三大构成、设计、陶艺、书法篆刻等课程师生都认为应该在选修课中开设。对于大家都一直关心的高三封闭式集训的问题,老师们大多抱有怀疑、不太确定的态度。在集训长度的问题上老师和学生抱有不同的意见,特别是高三经历过集训的学生,比较希望集训的时间能够延长,而老师则认为保持在30天左右集训的节奏和效果会更好。
三、分科分层教学模式如何应用于高三美术教学和提高联考过线率
分科分层教学在学校美术科高一高二的常规教学中的实施难度较少,相对来说,高三应考阶段,学生进入复习考练的环节,三个学科知识互相交叉重叠以及学生学科强弱势各有不同,分科分层教学的实施因此存在一定的难度。那么在各年级集训特别是高三备考集训中应如何进行合理的分科分层教学,我们也为此在师生中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与意见征询,不少教师还分析了分科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影响美术高考过线率的主要因素。
首先,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同分科分层教学在高三备考集训中应继续实施。老师们指出,高三备考集训同样实行分科教学,这样对于备考的研究更加深入,对学生的辅导更加有针对性。因为各科的教师对学生单科的学习情况更加了解,那么在备考期间对学生单科专题性的提高更为有利。有些老师则提出集训的团队性特点,在分科分层的基础上适当的合,将特征相近的学生结合成整体,灵活调配老师辅导,体现教学团队的协调性与合作性。
再次,也有不少老师从高三年级的分科分层教学安排应更加细致灵活的角度出发,认为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充分些,不要太过于统一画法,统一审美。分层教学要针对每一个层的学生进行科学的规划。
老师们还倾向于将分科分层跟学校的工作室责任制相结合,并发挥备课组长、学科主教和助教的职能加强学科主导力量。如某老师提出的建议,在高三集训中也应保持原来在校的分科模式和工作室模式:分科走班、工作室内分层,但走班的频率应加快,学生一天就走完三科。增加助教到各专业组进行手把手辅导,主教老师可针对问题进行局部或关键要点的示范。备长对全年级每天的教学进度进行检查和把关,并及时调整方向统一目标。工作室内对学生进行三科的沟通教研,让老师有效跟踪每个学生的总体情况。或者另一位老师的方式,分科教学在集训中可按工作室基本结构,每个工作室内都应有双优、专优、文优与平行班的学生。最优的30人与最差的30人,年级安排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其他工作室的同学进行常规训练。工作室内各科教师按自身负责的学科进行教学,不作其他学科教学,备课组应每天教研,交流教学情况。以上等等诸位老师提出的实施方案都是从自身备考经验出发,其中不乏实效与创建。endprint
四、分科分层教学模式实施至今所呈现的症结
美术分科分层模式在教学上带来的改善有目共睹,老师们在学科的研究和课堂备课中都做得更精细,能给予学生更充沛的知识含量,分科同时实现了老师学科教学能力的“扬长避短”,分层有效实现了学生的因材施教,周期性分层又能促进学生的良性竞争,教学模式实验改革的初步成效在师生中得到了普遍认可。但在实验过程中,分科分层教学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一些困难,不少老师在调查中反映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分科分层不应隔断教学的连贯性。
高一、高二客观上的课时不足以及连续性不足造成学生基础薄弱。一是由于课时自身安排不连续,二是由于学生分科走班的形式造成学生在单学科的课时上有较长时间的隔断。我校原来的优势在于常规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与专业性,本应在高一入学阶段就根据学生水平拟定学生三年目标与去向,并有针对性地连贯地进行学科教学。而高三的分科分层更是三年分科分层的集中体现,不能把三年的教学压力都集中在高三年级,集训应作为总结性突击训练模式出现在整体教学安排的终端,此时学生学科强弱已经明确,且应考目标已清晰。高三的分科分层便可细化到学科单元模块。
2.分科分层难以灵活调配学科比重。
在分科分层教学实施以来,老师们较强烈地感受到速写学科在课时的比重上比以往多了,教学更容易做得精透。但与此同时,素描学科的课时却相对地大幅减少,并且在前期教学中,素描涉及的基础性知识较多,同时支撑其他学科的知识建构,在学科课程开设的先后问题上,分科教学难以灵活调配教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知识框架建构的灵活性。另外
3.分科分层在对学生的教学跟踪上较难到位。
分科分层的走班形式,令每位老师都要教辅一百多名学生,工作量大,学生轮换频繁,难以快速地跟踪、了解和掌控每位学生全面的学习情况,即使按工作室责任制将学生分配到导师名下,也只能通过面谈、书面等沟通方式来得到某些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心理的一些信息,还是不能在学科层面上得到有效的跟踪。
综合这次调查的结果,课题组对分科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得到承认和支持感到有更坚定的信心。针对调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课题组开展了多次推进会,成员间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教学研讨,并在新学期中,尝试对分科分层模式进行合理的改革。学校在高一、高二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实施方案。如高一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暂缓色彩科目的开设,老师独立带班,进行素描和速写的基础教学,由于这部分的知识属于框架构建与前期铺垫,对学科深度要求不高,所以老师暂未分科,直到第二学期色彩科目开设以后再进行全面分科。设计欣赏类选修科目由一位老师专任,轮班穿插上课。而高二则在第一工作室内试行了分科改革的实验,即由速写老师在素描老师教学主导下,将半天速写课安排素描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并让学生走班时每周接触两个学科的学习。以此解决素描课时不足和教学缺乏连贯的问题。
诚然,分科分层教学模式虽然在不断试验、不断调整和不断革新,却还是不断产生新的难题,如老师们在分科教学实施后,对所教学科以外的学科已经陌生了的情况下,要重新适应合科的教学安排,在“分”与“合”之间可能存在不易调适的情况等等。但本课题美术分科分层教学的相关研究与应用试验,正是为了不懈地追求美术课程设置的科学和合理、改革和创新,力图使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专长,因材施教,让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和最适合发展的教育。因此,不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以人为本”的利好体现,故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应该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课题组将会沿着这个目标,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教科室的有效指导下,不断地解决困难、踏实地验证,在研究中一致寻求最适合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注: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能效专项课题《美术特色高中的美术教学“分科分层”研究》(课题编号:11D044)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校 徐国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