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提高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教师旨在通过“融情、激趣、明理、导行”四方面的努力,营造活泼愉快、积极向上、充满创新的课堂氛围,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关键词:德育实效;融情;激趣;明理;导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如何提高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实效是每一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必须认真对待且刻不容缓的课题,作为其中一员,我也进行了许多的探索和尝试,下面我以《职业理想的作用》一课为例,谈一谈我的心得和体会,同大家共勉。
一、融情
德育课是一门以“育人”为目标的课,而外在的道德知识、德育价值只有通过相应的道德情感体验和感悟,才能内化为学生发展的自主选择。我们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心理素质也相对脆弱,比较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想、信念。基于以上两点,融入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应该是德育课教学中最有价值、最应重视的东西。
实现的方式一:通过教师的教态融入情感,如,目光、语言、神态、手势等,它们可以是轻柔温和的,也可以是激烈昂扬的,但传递的都是爱、信任、尊重、宽容,没有漠视与伤害,永远是鼓励和期望,用真诚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使他们在被关怀、被信任中愉快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实现的方式二:在教学资源选择中融入情感,课的开始和结尾选用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名作《理想》的视频渲染情感;在课的最后用高飞的大雁烘托情感;结合建筑专业列举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结合中职生的培养目标列举当代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来拉近和提升学生的情感。通过这些努力,让课堂充满激情,让激情孕育思想,让思想铸就灵魂。
二、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他们就会对所学内容表现出积极探究的心理倾向,并在行为上对学习表现出持续的热情和积极性。而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整天无所事事,无心向学,甚至厌学。如何将德育课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解脱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中,我们做了如下的尝试:
1.采取多媒体教学,把课堂打造成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改变以往德育课枯燥乏味的印象。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听诗、读诗、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3.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三、明理
德育课要实现“育人”,关键的一环要使德育知识和道理被学生掌握、理解并相信。前面的“融情”和“激趣”只是为“明理”打下了基础,而真正要做到“明理”,还需要我们采取恰当的符合中职生认知特点和规律的教学模式,我们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采用如下四个环节:
1.创境激趣:创设环境,导题激趣。
2.心海导航: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3.求知探理:精选素材,归纳道理。
4.人生启迪:推理到己,认同真理。
这一过程,使得德育不再是生硬地讲道理,并强加给学生的过程,而变成学生由产生疑问,到认真探索,进而获得真理的自然过程。
四、导行
最能体现德育“育人”效果的是学生是否把明白的道理延伸到自己的行为上,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靠课上和课下给学生提供的一些活动来实现。在这一课中,我给学生提供的课上活动是:
1.用职业理想的特点评价自己的职业理想。
2.预测一下自己的职业理想会对自己的人生和社会的发展各起到什么作用?
课下:
3.上网搜一搜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看看他们是如何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的?
4.诵读流沙河的《理想》,并写一篇读后感。
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做到“知行”统一,最终实现德育目标。
以上是我们通过《职业理想》这一课,对高效课堂所做的尝试,当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做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吴洪成.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9-06.
作者简介:康秋枝,女,1968年7月出生,本科,就职于河北省井陉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方向:中职德育课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