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之趣史

2014-10-31 03:21王祖远
上海企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绕梁鼓琴蔡邕

王祖远

琴,近代为了与钢琴、提琴、竖琴等有所区隔,故改称为“古琴”。其实在古代,琴是古琴专用的名称。

琴,是中国非常古老的乐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诗经》中屡屡提及,如:《国风·周南》:“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等等。由于发源甚早,因此不知为何人所创制。初为五弦,汉代起订制为七弦,且有十三个音律记号,称为“徽”。

弹琴,古称为“鼓琴”,是中国古代文人必修的技艺,有‘左琴右书之说。文人既善鼓琴,琴遂因文人而留下大量的琴曲、诗篇,以及有关琴的浪漫故事。如伯牙、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几乎无人不知,”知音成了好友的代名词,“琴台”被视为友谊的象征。

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琴人,伯牙在学琴的过程,也有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这故事被记载在许多古册里:

话说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根据古代学徒制,学三年必须出师。伯牙在三年中努力学会了老师的所有技术,但根据《太平御览》的记载,说伯牙:“……至于精神寂寞,情志专一,尚未能也。”也就是说,伯牙虽学会了鼓琴的技术,但弹起琴来,仍无法像老师那么感动人心。

为了这件事,成连带着伯牙来到海边,并且告诉伯牙说:“我的老师子春居住在海中岛屿,他能教你如何弹奏出情感。我去请他来,你在这里等我。”伯牙独自在海边等着老师,等了很久,伸长了脖子东张西望,就是不见老师的踪影。

“但闻海上汩没漰澌之声;山林窅寞,群鸟悲号。”面对这样的情景,伯牙突然有所感动,于是拿出琴来,弹奏了一曲《水仙操》。弹罢之后,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只是要他在这种情境之下,将内心的感动化为琴音。经过这样的体悟,伯牙终于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琴人。

这个故事,其实是告诉我们:老师能教的只是技术,至于如何透过技术,把内心深层的情感表现出来,则必须透过体悟与自己的修养。光有技术,充其量只是个艺匠,这样的演奏或艺术作品,是无法撼动人心的。

“不惜歌者苦,但感知音稀。”一个艺术家努力的创作,是希望有懂得的人来欣赏。只可惜“曲高和寡”,愈精致的艺术,愈少人能欣赏。所以刘长卿在他的《弹琴》一诗中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白居易在他的《废琴》一诗中也这么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是啊!“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屈原就这样慨叹过。

所以伯牙在钟子期过世之后,认为无人再能听懂他的琴音,从此不再鼓琴。当然这手段是有点太过激烈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中国文人,因有老庄思想,因此有他豁达的一面。没人欣赏,弹给明月听,再没明月,自娱也可。

虽然古代文人大都爱弹琴,但也有喜欢听琴的。

白居易的《听幽兰》诗说:“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听人弹琴还是比自弹有趣。

诗仙李白也是很喜欢听人弹琴,而且听得随意潇洒。比如他的《山中与幽人对酌》的诗:“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想来李白这位朋友也够潇洒,容得太白这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难怪被称为“幽人”了!

李白还有另外一首著名的听琴诗《听蜀僧浚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把听琴的感受,利用琴曲名,如《风入松》、《流水》、《霜钟》等,形容得淋漓尽致,让读诗的我们,也感受到琴音的美妙!

而此诗中所说的“绿绮”,则是大有来头,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曾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所拥有的一张琴。琴内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

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虽善弹琴,但买不起这样的名琴。由于相如的诗赋也极为有名,当时的梁王请相如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梁王则以他收藏的传世名琴“绿绮”回赠。后来,司马相如在卓王孙的宴会上,就是以这把琴演奏《凤求凰》,引得通晓音律的卓文君倾慕,不顾新寡的身分,连夜与之私奔,造就了一段传唱千古的佳缘。

由于“绿绮”太有名了,因此后来“绿绮”二字就成了琴的代名词。

另外还有三把名琴,都有如人的命运,各有其幸与不幸的不同遭遇: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由于琴音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故名。传说中伯牙也曾弹过此琴;后来传到了齐桓公手中。桓公曾弹奏“号钟”,并令部属敲牛角唱歌助乐,由于牛角歌声凄切,加上琴音悲凉,使听者人人感动得泪流满面。

“号钟”与“绿绮”一样,算是幸运得其所的名琴。

而另一把名琴"绕梁"则没那么幸运了。

据说一位名叫华元的人,把这把名琴献给了楚庄王,由于琴音太美,足以绕梁三日。于是楚庄王日日弹琴作乐,陶醉在琴音之中,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

王妃樊姬异常焦虑,于是规劝楚庄王;但是,楚庄王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好壮士断腕,命人用铁锤将琴碎为数段,从此绕梁绝响了,名琴有知,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因美声而招致祸害吧?

而另一名琴“焦尾”的遭遇,则属不幸中的大幸了。“焦尾”是东汉着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名琴。

根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蔡邕在其“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于吴国偶见有人烧桐木煮饭,蔡邕听到桐木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块良木,因此抢救出来,裁制成琴,果然声音十分美妙;然而,琴尾仍留有烧焦的痕迹,无法裁去,所以当时人称为“焦尾琴”,后来又被称为“焦桐”。

良木因所遇非人,差一点就葬身火海,然巧遇伯乐,虽成焦尾,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吧?因此,后人遂用“焦尾琴、焦尾、焦桐、焦琴”等指美琴,或比喻历尽磨难终成大器的良才。

人琴对照,幸与不幸,境遇竟是如此!如何不令人嗟叹再三!endprint

猜你喜欢
绕梁鼓琴蔡邕
老腔新韵绕梁来
读,文言文教学的一张好牌
读出经典的新意
陪老父回乡散步(通韵)
问世间,“琴”为何物
泉水滴答
蔡邕听琴
第二回 笑谈之间音绕梁
倒屣欣逢迎
蔡文姬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