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国昌+刘京京
摘 要 我国高职专科教育存在着学位“缺位”现象,导致职业教育地位不受重视,职教与普教体系相互脱节,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并悖离于世界学位制度的发展大潮。因此,构建合理完备的学位体系极为必要,可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追求,并顺应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推进“工士”学位制度改革,不仅需要从思想上重视高职学位建设,从制度上构建完整的职业教育学位体系,还需从实施上制定“工士”学位实施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工士学位;职业教育;学位制度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2-0005-06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高职教育则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板块,是推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的决定性力量。据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公报的数据,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88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91所,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70所,高职(专科)院校1321所[1]。从数量上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占高等学校总数的47%,其数量高于普通本科院校。虽然高职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但是,高职教育仍存在学制体系不完备的问题。高职教育目前最高层次为专科,且没有纳入学位体系,其学位的短板不仅影响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也制约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因此,探讨我国学位制度的建设,尤其是高职“工士”学位的设置实属必要且迫切。
一、高职学位体系“缺位”之影响
(一) 高职教育地位尚未得到应有重视
高职教育是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是实现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主渠道。但是,单就学位体系而言,高职教育并未受到重视。高职院校的学生接受完专科学习之后,并未获得学位认定。对于学生而言,学位代表着学识的定位,因为学位不仅代表着“社会通过管理活动对其评价认可的形式”,也代表着“个体通过教育活动追求学术的成果形式”;对于社会而言,学位成为定位学历层级的主标识。学生在校期间,获得了各种职业技能证书,但这些证书只能表明学生已具有某方面的技能,而学位是对学生整体知识水平的评定。职业教育的“次等”定位,加之学位制度的缺位,导致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受重视,以及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次等”定位。
(二)职教与普教体系相互脱节、彼此割裂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学位制度应与高等教育制度相并而行,学位等级与学历层次相互对应。目前学位制度起点于本科,高职专科则被排除在外,成为职业教育的最高点和终结点,导致学生失去上升空间,而且高职生很难转入普通学位的轨道。目前,我国施行的“专升本”考试,一定程度上为高职生提供了升学机会,但由于名额有限,加之所修课程不一,学生很难从“技术”向“学术”轨道转行。职教与普教的脱节现象,导致职业人才培养止于“专科”层次,从而影响了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最终背离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终身教育的价值诉求。
(三)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受到约制
无论是职业教育还是普通教育,其终极目的都是培养“人”。刘延东曾指出,“要增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之路,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落实到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2]。当前学位体制不完备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学生的“上阶”发展受到限制,高职体系中的学生,因学位层次的限制,较难转向学术体系,即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与求学愿望,制度缺陷强行切断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人才质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社会对高水平技术型、实践型人才的需求不断高涨,但由于人才培养的层级限制,使职业人才的培养失去了连续性,“科学技术愈来愈相互渗透和结合,涌现出大量新兴的交叉和边缘学科,高职教育仍然固守狭窄的专科层次专业技能教育,显然无法满足时代和社会的需求”[3]。
(四)落后于世界学位制度的发展大潮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无论是在教育制度抑或教育理念方面,都需积极吸纳国外学位制度的经验。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学位制度的发展可以发现,我国学位制度建设相对缓慢。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甚至是我国的台湾和香港地区,都建立了适应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学位制度,并搭建起普教与职教相互衔接的“立交桥”,可以说,设置适应高职发展的学位制度已成为世界职教发展的趋势。
二、建立“工士”学位的必要性分析
(一)满足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需求
汤敏认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市场是什么?是中小企业。中国最缺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是能够直接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高等教育和专业。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急需高等教育为其提供充分的智力和人力支持”[4]。近年来,社会对高职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如2014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3届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其中,中西部地区毕业生本地生源在本地就业的比例达到67%。2013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为2940元,分别比2012届、2011届毕业生增长7.7%、18.5%,毕业生3年后收入翻番,增速高于城镇单位在岗职工的平均水平”[5]。同时,高职院校的数量也是逐年增加。
高职专科学校数量持续增长表明,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但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形式单一,仅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缺乏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据测算,我国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之比一般为1.5∶5∶3.5,而我国现有的技术构成中,初级工偏高,高级工奇缺;中级技术人员偏低,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更低[6]。随着经济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岗位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岗位对技术的要求随之而变,不再需要简单的劳动技能,而是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力,这就迫使高职人才的培养从单一技能型转向高学历、高技能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建立“工士”学位,拓展学位授予领域,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及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