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伟
摘要:声乐理论是一门极其深奥、复杂的学问,它含有音乐学、音响学、心理学、语音学、力学,及多门边缘学科的知识。掌握好对“力”的运用,能够更灵活的控制气息,使整个发声的“管道”更加通畅,演唱更加自然。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协调运用演唱中所要用到的力,其中分别阐述演唱时具体要用到哪些力,还有演唱者在演唱中如何进行力的运用和训练。
关键词:演唱中所用的力 力的训练和运用
一、演唱中所要用到的力
(一)发声器官
人声是人体发声系统器官运动的产物。发声器官分四个部分。1.呼吸器官:即发声动力器官,包括肺、气管、胸廓、横膈膜、腰肌、腹肌等;2.振动器官:即声源器官即声带;3.共鸣器官:即声腔器官,包括头腔、口腔、咽腔、胸腔等;4.咬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齿、牙、喉。
声音是声带震动的产物。声音的好坏,取决于身体如何用力、什么地方用力和用力点的准确与否。我们知道,歌唱如果不用力是发不出声音的,但如果用力不得当,也发不出好听的声音来。因此,关键在于如何用力。身体总共365块肌肉,弄清楚有哪些力参与发声和演唱,弄清楚如何将这几种力协调的运用起来,那么歌唱时声音就自然、悦耳、动听,而且省力。因此,在歌唱训练中,不但要研究声音共鸣和歌唱位置等问题,而且还必须研究歌唱发音中如何用力。
(二)发声的原理及演唱中所要用到的力
歌唱发音所用的力,就是通常所说的“支撑”,它是由力的作用而产生的。如果把“支撑”认为是气的作用,这就把力和气的关系弄颠倒了。实际上,不是气决定力,而是力决定气。也就是说,气息的控制完全是由力来实现的。歌唱发音所用的力基本上有两种形式:推动力和对抗力。
从吸气开始,将喉咙和腰部放松,深吸一口气,如果吸气足够的话,气息会压迫横隔膜下降收缩至扁平状态或向下突出,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气沉丹田。胃肠等内脏受到挤压而把这种力量传递给腰部、腹部肌肉群,同时后腰向四周拉开给气更多的空间。吸好气后由小腹向里收缩,形成人为的推力,也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压力。在小腹向内挤压的同时,后腰同时有一股对抗力,随着小腹的压力变化而变化。发声时,小腹的力大于后腰的力,将气息送出。气息送到喉咙时,声带闭合挡气产生了声波,声波经过胸腔、喉咽腔、口腔、鼻腔、头腔等共鸣腔体扩大与美化,并通过咬字器官形成语言,产生声音。为了使声带与气息更好的结合,声带要形成一股挡气的力,挡住小腹送过来的气。将气息调整合适,从而与声带结合,发出更悦耳,动听的声音。这时口腔仍需要用一股力,将声音集中送出,这就是上口盖与大牙共同形成的“啃”力。类似于在口腔内给气息搭建一个三角支架。将气息跃过大牙,穿过硬口盖送出,形成所说的头腔共鸣。就此形成完整的发声。
二、演唱者在演唱中如何进行力的运用和训练
(一)气息的运用
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原动力,没有气息就不能发声,没有正确地控制气息的方法,就唱不出好听的声音。一首歌曲的艺术处理,如强、弱、快、慢、顿、连、欢乐、悲伤等等变化,都与气息的运用和控制分不开。因此,大量的声乐论文或声乐演唱教学书籍都论及这个问题。从歌唱的角度看,吸气之后就唱,唱完又吸,是吸与唱的交替进行,吸气为歌唱服务。而歌唱时发出声音的过程恰好是呼气进行的过程,因此我们所说的歌唱的气息控制主要是相对于呼气过程而言——用一股持续不断的推动力让气息缓慢呼出,而这种推动力必须是有利于歌唱:1.既要坚持缓慢的输送气息,又要使气息有一定力度;2.能控制气息力度大小的变化;3.同时又要让身体呈放松状态而并不阻碍发声。
(二)呼吸与力的配合
要想达到力的协调运用必须掌握力与呼吸的良好配合,呼吸离不开横膈膜,这一重要肌肉的特点是,它的活动总是由一个间接控制系统所促成的。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首先要做到“松腰”、“松喉”,即在呼吸前放松身体,使“管道”畅通。吸气时,要注意、吸得深、吸得柔而轻,动作自然。吸气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吸气的通道与吸气时身体由上而下、从里向外扩张的力量和感觉。在呼气的时候,则必须在声音延长的全过程中身体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即胃部不能向里瘪,让横膈膜、腹肌的张力控制呼气,使气息出得慢,出得均匀,出得平稳而舒畅。要做到这样,就必须保持控制呼吸的两组力,即保持吸气时一组张力,和呼气时小腹和后腰的对抗力。
(三)演唱中力的训练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 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歌唱者必须通过发声练习的途径, 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 才能使歌声美妙动人。
在平时发声练习中,用音阶do re mi fa sol fa mi re do 。四二拍,前八个音每个半拍,最后一个音两拍。唱“啊”练习过程中,身体自然放松,深吸一口气,发声时小腹慢慢向里压,以气托声。注意胃部不要向里瘪。力求做到送气平稳均匀,这样可以练习对小腹压力的控制。
对于大牙的“啃”力,可以用“唉”与“啊”的转换,音阶为 mi fa sol fa mi re do .四二拍,前六个音每个半拍,最后一个音两拍。前四个音发“唉”音,到第五个音转换成“啊”音。发声过程中大牙咬字,注意“唉”与“啊”转换时咬字位置不变。除了一般的发声练习外,学者还应该突出对与发声有关肌肉的训练。
1.后腰的力
平常在发声练习中经常说到后腰加力,那么后腰的力是如何形成的呢?笔者认为,后腰的力是原本就存在的,后腰有它自己强有力的肌肉群,但是如何运用到发声中,并与气息、小腹配合好就需要通过平时的练习来增强后腰用力的灵活性,将后腰肌肉群唤醒。练习者可以通过做俯卧撑、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等运动来对后腰肌肉进行训练。
2.小腹的力
小腹的力是发声最开始时的推力,也是发声的源泉。
练习“长嘶”和“短嘶”。深吸一口气,吸好后发“嘶”音,小腹慢慢收缩,力求全身放松,气息均匀,悠长,即长嘶。吸好气后,小腹向内抽动,做连续的跳音“嘶”,仍然需要全身放松,气息均匀,即“短嘶”。
参考文献:
[1]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吴天球.让你的歌声更美妙[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3]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