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歌的考察与传承

2014-10-30 14:21:46孙婉璐
艺术评鉴 2014年18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历史发展

孙婉璐

摘要:山西民歌是山西劳动人民生活历练的沉淀,是人民群众抒发情感、记录生产劳动的有力助手。也是几代人传唱的精华凝聚,它的久远、质朴和鲜活的音乐风格,对于生活在新时代的人们是一种精神的洗礼。本文从山西民歌的历史溯源入手,通过对山西民歌的体裁及题材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类,挖掘其形态特色、风格特征等方面的内容,并呼吁当代人们要注重山西民歌的学术研究价值以及传承与保护。

关键词:山西民歌 历史发展 题材与体裁分类 传承与保护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春秋时为晋国,故简称“晋”,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蕴藏着众多民间文化宝藏,民歌就是众多历史文化瑰宝之一。山西民歌种类丰富、历史悠久,生动地反映了山西这块土地的民情、民生、民俗,因而山西被誉为“民歌的海洋”。主要分布在河曲、定襄、忻州、离石、临汾、祁县、太谷、左权、沁源等地。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而各歌种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一、山歌;二、号子;三、小调;四、秧歌;五、套曲。这些民歌题材广泛,反映内容深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并以不同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农民的真实生活,反映了他们的心理、感情、意志和愿望。山西民歌的题材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和他们对自己悲惨命运的不满和反抗的歌,如《回头看》、《扁廷扛长工》、《死活不种财主的地》、《走西口》等;二是反映青年男女之间爱情和有关婚姻问题的歌,如《桃花红杏花白》、《有了心思慢慢来》、《苦相思》、《依心小话话说不完》等;三是反映一般社会生活(包括劳动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的歌,如《推船号子》、《打夯歌》、《掏苦菜》、《摘棉花》等;四是歌唱历史人物或传说故事的歌,如《三国调》、《珍珠倒卷帘》、《杨门叹十声》、《祝英台下山》等;五是反映人民革命斗争的歌,如《黄岩洞大胜利》、《打红都炮台》、《窑洞保卫战》、《围困蒲阁寨》等。山西民歌有着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各地所处的环境、经济、文化、语言及风格习惯的不同决定了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像一面镜子一样反映着山西人民的生活和历史。它今后仍将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展,随着人民日新月异的新生活而放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然而伴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传统农耕文化的衰弱、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西方专业音乐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山西民歌失去了以往的包括经济、文化因素在内的生态环境。或因传承范围较窄而日益荒漠化、边缘化;或以非主流音乐的方式流布于乡镇、农村,面临着瓦解消亡的处境。因此,山西民歌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就显得迫在眉睫。一、在山西民歌的发展中,当以民间的社会自然传承为主体。即保护山西民歌的生存环境、风俗活动及重要的仪式活动等。二、积极保护优秀的的山西民歌传承人或团体,并从物质、时间等方面对传承人的工作生活予以保障。传人在,传统就在,所以保护山西民歌传承人是全部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三、通过国家政府相关政策法规以及专家学者们的参与研究,做好山西民歌的保护工作。在山西民歌的传承保护上,音乐学术界是一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以乔建中学者为代表的大批音乐家,在采风或者田野实地调查中获取了较为珍贵的民歌录音、录像及曲谱资料,并对民歌领域进行音乐学性质的分析研究,涌现出了众多的理论著述研究成果,对民歌的传承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四、通过学校教育来扩大山西民歌的影响力。音乐艺术院校作为人类文化的传习地,应主动承担传承民歌和培养保护非物质文化专业人才的义务。在院校整体结构中,民歌课是具有基础性地位的,在这门课程的开设中,可以遵循“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通过让民间艺人进课堂授艺以及组织学生深入民间进行采风活动来提高人们学习和研究民歌的兴趣从而引起更多人对民歌的重视。此外,伴随着“乡土教材进课堂”的教学实践,黔东南侗族地区的学校中推行的侗族合唱队、内蒙古自治区的某些学校中举办的“长调班”福建泉州学校的音乐教育必修课“南音演唱”等等均取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与反响。五、电视媒体的传播。电视作为现代社会独一无二的传播工具,其影响力是不可企及的。如果能在电视节目中多播出一些介绍山西民歌和山西民间艺人的节目,或者经常性举办一些与山西民歌有关的比赛和活动,一定可以最大程度地引起人们对于山西民歌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促使人们更加热爱这种民族艺术的瑰宝,从而增强社会各界对山西民歌的传承保护意识。央视播出的《民歌中国》、由山西省拍摄完成的原生态电视连续剧《大河风歌》节目即是很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M].北京:中国ISBN 中心出版,1990.

[2]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3]周大风.漫谈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4]袁静芳.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5]于秀芬.山西民歌[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6]刘德增.漫话山西民歌[M].河北:北岳文艺出版社,2005.

[7]孙秀华,宗天.山西经典民歌100首[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8]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9]乔建中.中国经典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0]令狐青.山西民歌山曲及唱法研究[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历史发展
河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我国性别平等教育的历史发展考察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东方教育(2016年21期)2017-01-17 18:50:08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未来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 20:38:39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艺术评鉴(2016年19期)2016-12-24 09:08:15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艺术评鉴(2016年15期)2016-11-29 10:22:58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42:30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6:54:29
浅谈宋代宫廷乐与民间音乐的联系
戏剧之家(2016年17期)2016-10-17 10:43:15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15期)2016-06-30 11: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