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翠英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孩子一生的财富。然而,现在孩子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幼儿;自理能力;增强自理意识
一、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1.家长的溺爱,是孩子自我服务的绊脚石。现在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大多是百般呵护,使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长们总怕辛苦了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的一切都由大人包揽,孩子没有自我服务的环境和空间。
2.家长低估孩子的能力,造成孩子懒惰的不良心态。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做不好,这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是极为不利。如果大人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压抑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令孩子从小有了一种不良意识:我什么也不会干,我什么也干不好,有大人帮我就行了,我不需要干这些,这些等以后再做。
3.家长的错误认识,是孩子形成自理能力的拦路虎。在家长眼中,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保护、灌输、训教,具体表现于对孩子的冷暖饥饱、人生安全等方面的过度保护。不可否认,安全第一,但是,如果成人整天对孩子说,这个要小心,那个也要小心,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那么孩子就不能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应付危险的能力。本来,自理能力的形成及成长都是在锻炼中磨练出来的。在种种限制保护下的孩子就没有机会锻炼,因此,成人的这种错误认识给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4.家园脱节,效果弱化。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已经是自己睡觉、自己穿脱衣服、叠被,自己整理床铺了。可是放了一个暑假或一个寒假回来,就会出现“退化”现象。其实这就是幼儿园工作与家庭的工作脱节所引起的。
二、对症下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老师可以为幼儿准备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老师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幼儿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儿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再如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系鞋带是弱项,老师就要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幼儿吃饭,开始可能会有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就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一句“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幼儿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提供幼儿练习自理的机会
孩子都是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成长的。老师要为幼儿提供尝试的机会,不要低估他们做事的能力,应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可以让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值日:早晨帮老师一起给桌子和椅子排排队,上课帮老师发发手工纸,彩笔等。中午帮老师一起发发勺子,分分饭碗,午餐后一起收拾餐桌等。下午帮老师一起收收碗筷,理理自己或同伴的衣服。幼儿对这些活动都很感兴趣。常常会听到孩子抢着说:“老师让我来发手工纸。”“老师让我来取碗。”……
(四)坚持锻炼幼儿自理的能力
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有耐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不能今天让幼儿学习掌握生活自理能力,明天嫌幼儿做得不好或添麻烦,就包办,代替了。另一方面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不小心打翻颜料或弄了一地的水等。这时,老师应多鼓励,少指责埋怨,以保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老师还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五)家园同心,巩固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技能的形成是一个反复的过程,還要注意以后的巩固练习。教师经常督促、检查、提醒幼儿,使幼儿良好的习惯得到不断的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同时,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单方面的,良好自理能力的培养还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配合,要做到家园同步,合力教育,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家长要有不厌其烦的精神,正确的方法教育幼儿,耐心帮助,鼓励幼儿独立完成。要根据幼儿能力和年龄特点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不要溺爱孩子,也不要剥夺孩子动手的权利,只要没有危险,放手让孩子去做。另外,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幼儿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孩子们才能更好的适应将来纷繁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