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宗教渗透与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几个问题*

2014-10-30 01:11莫岳云
湖湘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传教大学生

莫岳云,李 娜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1)

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未来的中坚力量,也是西方敌对势力的争夺对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苏东剧变以来,高校成为境外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主阵地,宗教渗透形势尤为严峻。研究境外宗教对我国高校渗透状况及其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挑战,提出应对策略,对于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不可轻视的高校学生“宗教热”

在日益开放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出现了一股宗教文化热潮。宗教正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对青年大学生产生着影响。高校一些学生,或阅读宗教书籍、出入教堂寺观、过宗教节日,或追奉宗教人士、参与宗教团体,把宗教作为一种精神生活追求,逐渐形成一种“宗教热”。

2004年戴艳君、马连鹏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信教比例为19.9%;[1]2005年李志英研究发现:“信教大学生占调查总样本的13.58%,与2003年相比上升了4.38个百分点。”[2]2007年,冼德庆对广东省内的18所高校的大学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有19.1%的学生表示其信仰宗教,涉及佛教、基督教、道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多个宗教。尽管这19.1%的学生未必个个都是某个宗教的忠实教徒,但他们对某种宗教认同却是非常明显的。[3]2008年一项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海松江大学城7所高校学生中,有宗教信仰的比例也高达19%,有67.5%的未信教大学生表示对宗教信仰感兴趣。[4]北方民族大学承担的“宁夏高校学生民族观念和宗教信仰状况”课题的调查资料显示:有45%的学生表示信仰宗教,信教的比例很高,信教的学生中有37%的人表示“信仰伊斯兰教”,26%“信仰佛教”。[5]2010 年,吉林省七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资料中,明确表示自己信仰宗教的学生占被调查总数的10.11%。其中信仰佛教占50.75%,信仰基督教占32.09%,信仰伊斯兰教占11.94%,信仰其他宗教 7人,占 5.22%。[6]2011年山东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891份有效问卷中,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有96人,占总数的10.77%,其中,信仰基督教占信教大学生总数的54%,信仰佛教的占31%。[7]同年,兰州地区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资料显示:967份有效问卷中,赞成并信仰某种宗教的占调查人数的23.3%。[8]而2012年刘秀伦课题组对西南、西北、东北及华东地区的重庆邮电大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大学、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吉林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的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进行调查,在回收1638份有效问卷中,有22.3%的大学生信仰宗教。[9]2013年,华南理工大学课题组对广州地区7所高校的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在781份有效问卷中,信教的有109人,占总人数的14%(基于本课题组对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等7所高等院校的调查数据)。

上述调查资料表明,近10年来,高校逐渐形成“宗教热”的现象。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中信仰宗教多者高达45%,(主要是西北地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较多),少的也占10.11%,一般在20%上下,即是说,大约有1/5左右的大学生信仰宗教。这个数字相对于我国对信教人数占全国总人口10%的总体估计来说,比例显然是偏高的。而西方的各种宗教文化对高校的青年学生的影响和冲击,更是比较普遍。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以西方宗教文化为背景的节日对大学生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元宵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有一年的圣诞节,北京市天主教南堂,共有39所大学的学生参加活动,中学生还未在统计之列。[10]P232006年中国印刷发行的《圣经》达4300万册,2012 年就达 1 亿册。[11]《圣经》作为一部宗教文化典籍也被许多大学生所接受。大学生信教,尽管有的受宗教书刊、宗教影视和宗教物品等宗教文化作品的影响,有的受社会上各种宗教活动的影响,有的受家庭背景、民族传统的影响,也有的是从众心理的影响。但是,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高校进行渗透加剧,则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

二、境外宗教对我国高校的渗透无孔不入

所谓宗教渗透,是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从事的针对我们国家宗教界、宗教信仰和宗教政策的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活动。苏东剧变之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成为境外敌对势力进行宗教渗透活动的重要目标。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经制定了关于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其中第二条就指出:“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核心是宗教传布。”[12]高校是境外势力进行宗教渗透的一个重点。具体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专职人员亲自传教。传教人员一般都隶属于某个宗教机构或者宗教团体,他们利用自己的正当职业,以工作上的正常联系为由,通过各种手段接近大学生群体,进行传教。或利用大学英语角活动,与大学生沟通、交流,进而宣传教义教规;或是利用资助贫困生的名义宣传教义发展教徒,如在一些贫困地区,将贫困学生列为资助对象的首要条件是加入教会,或利用贫困学生感恩的心理进行传教。很多大学生在校园公共场所经常会遇到基督教的传教士,他们经常以“交朋友”、“学外语”等为诱饵,吸引大学生参加宗教团体,发展和培养宗教信徒。课题组对广州地区多所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所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在你接触过的外国人或境外人士中,是否遇到过向你传教的人”这个问题,781份有效问卷中,有25%(192人)选择偶尔遇到;2%(15人)表示经常遇到。(见下表)

二是通过传输宗教读物对大学生进行传教。或邮寄宗教经书、书刊、音像制品,或通过陆路和水路走私大宗宗教宣传品等,甚至在中国内地建地下工厂私自印刷传教书籍制造宗教活动用品,向中国公民包括大学生发放。近年来,各地海关截获大宗宗教宣传品的事件经常发生。其中不少宗教宣传品直接攻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攻击我国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13]

三是通过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进行传教。因传统的大众传媒如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大都掌控在国家手中,境外势力很难直接操控用其进行自由的宗教宣传。互联网的出现从根本上冲破了这层阻碍。互联网集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优势为一体,并具有自己鲜明的传播特性:快捷性、海量性、开放性、互动性、多媒体性、虚拟性。加之互联网传播低成本、难监控、匿名性、受众广,为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进行宗教宣传和渗透提供了绝佳的前提条件。他们设立宗教网站和网页,进行视频传教,电子教义传教,建立网络宗教活动平台及互动机制,包括网上教堂、网上弥撒、网上论坛、网上远程进香等;设立宗教网络学校,招收网络学生和信徒,建立宗教电子教务;设立宗教电子商务,进行宗教书刊和宗教用品销售;还通过大量群发电子邮件进行传教等。据《宗教与世界》杂志提供的材料显示: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中文网站大约就有1040个,天主教的有160个,70%设在香港、台湾地区;基督教的有380个,一半以上设在港台,105个设在北美、欧洲和东南亚。其中一些网站、网页已经成为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重要渠道之一。[13]大学生是网络最大的受众群体,所受影响极大。

四是利用高校的“文化交流”、“学术研究”等活动进行传教。有的通过外教对高校师生进行传教,不少在中国高校从事教育教学的外籍教师,利用各种方式进行非法传教活动,或是利用研讨会之机对中国的教师进行传教,或是借举办英语培训班之机对学生进行传教渗透,或是利用讲学或捐资办学之机进行宗教渗透。有的利用中国高校师生出国留学之机进行传教,发展他们成为教徒,回国后再在国内高校进行传教。有的以讲学、学术交流为名,或打着合作研究的旗号,通过资助经费等手段,潜移默化地对中国高校师生施加宗教政治影响,甚至暗中搜集我国情报。有的利用各种培训活动的机会进行传教,如在组织一些类似文化论坛、“夏令营”、“外语培训班”活动期间,打着某些专题文化培训的幌子,在文化培训中放入宗教渗透和传播宗教的内容。

五是利用广播电视进行“空中传教”。美国之音、自由亚洲电台及一些国家的宗教电台都有针对中国的汉语和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固定传教节目;梵蒂冈电台的汉语广播则直接传达罗马教体对中国天主教的指令,操纵我国天主教的地下势力;从香港、马尼拉到汉城的半月形地带约有30个广播电台有针对中国的宗教节目。这些媒体主要以传播基督教和天主教为主。通过宣讲福音节目,吸引人们信教;宣扬“基督教超于国家、民族界限”,全世界都要接受上帝的福音;“美国富强因为是基督教国家”、歪曲中国宗教状况,攻击我国没有宗教自由;攻击中国政府“迫害宗教”。[13]高校不少学生成为这些媒体的听众。

本课题组对广州7所大学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的数据显示,对于“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宗教知识”这个题目,在781份有效问卷中,选择“通过收听福音广播电台”的占5.63%,选择“通过网络”的占47.25%,选择“通过宗教信仰者的传教”的占14.34%,选择“通过私人聚会散发的小册子和传单”的占6.79%。(见下表)这一组数据也能充分说明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进行宗教渗透的方式。这些渗透活动大都带有明显的政治图谋。

三、境外宗教渗透对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冲击和挑战

宗教所具有的社会控制、群体整合、心理调适和文化交流的功能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大学生群体大多比较感性,容易青睐并追逐外来的文化产品,也容易接受外来文化产品所包含的价值观。境外宗教渗透在传播宗教文化的同时也传播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使高校学生在思想观念深处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境外宗教在我国高校的渗透,使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在高校的传播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据2010年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在第7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上所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85%的中国人有某些宗教信仰或某些宗教信仰活动的实践,只有15%的中国人是真正的无神论者。其中,有18%的人(约1.85亿人)自我认同为佛教信仰者,有3000万人自我认同为基督教信仰者,还有4000万人虽不认同基督教,但却相信耶稣的存在,并且参加过基督教的宗教活动。[14]这组数据说明神灵观念自古以来就是在中国人的意识中根深蒂固,当代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也不完全是舶来品。在当代中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已经有两千年历史的佛教也是对中国社会影响最为广泛、正式皈依信徒最多的宗教。但是,全球化影响下的中国高校的“宗教热”现象并不能完全用上述的数据来说明,境外的宗教渗透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所实施的“福音计划”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传播宗教,而是进行价值观的植入。“基督教普世精神”根植于西方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中,并赋予了西方政治道德上的“正确性”。基督教依靠“普世价值”和在宗教文化上具有的道德劝诫、人文关怀等方面的终极属性,已成为西方社会意识形态输出的主要手段。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虽然综合国力在迅猛提升,但是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市场经济体系不尽完善,国内社会矛盾多发,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使很多人更渴望一种公平的、合理的社会秩序和收入分配制度。而宗教正好为人们塑造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公正的、理想的社会秩序,人们这种美好的心理愿望在宗教世界里得到了满足。高校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深入分析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和社会问题时,容易冲动走极端。反映在思想上就是对社会主义道路持怀疑的态度,有的甚至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西方文化在更广泛、深入的领域进行交流、碰撞,宗教作为西方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渗透明显增强。对于缺乏政治敏感性的大学生而言,过多地沉浸于基督教中的《圣经》等宗教典籍中,被其较强的文学性、故事性以及哲理性所吸引,却难以正确辨别西方某些国家推行西方价值体系甚至借机干涉他国内政的目的和动机。伴随着宗教信仰而来的是对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的抵触。很显然,这就是境外敌对势力进行宗教渗透所要达到的目的。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在回答“思政课能否促进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问题时,在781份有效问卷中,有23%(181人)的学生认为不能促进,还有16%(125人)的学生认为不仅没有促进反而削弱了。而进一步问及原因时,有69%(537人)的学生认为当前一些大学生对马列主义情感淡漠的主要原因是多元价值观的冲击。(见下表)这两组数据都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高校的影响削弱了。

境外敌对势力对我国高校进行宗教渗透,从事非法传教活动,发展信徒,企图通过传播基督教以控制信众,即“基督羊驯服中国龙”,进而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冲击主流价值体系,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境外敌对势力以宗教为载体对我国高校进行的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所产生的冲击和挑战是十分明显的。

境外宗教渗透影响和冲击着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宗教强调“神不灭”,混淆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的界限,模糊了青年学生的视线,给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选择上带来困惑,甚至是影响一些大学生的信仰选择。境外宗教渗透削弱青年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崇尚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思想意识,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宗教把超自然的对象神灵作为人们崇拜的偶像,挤压了科学的发展空间,窒息了青年学生正在成长的科学精神。境外宗教渗透扼杀青年学生的进取心和自我超越的动力。宗教强调上帝主宰一切、人命神定,宣扬“与世无争”、“无欲无求”思想,让人们将希望寄托于神灵,不去努力,不去创造,等待神灵保佑,极大地扼杀部分学生的进取之心和自我超越、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使他们的人生态度变得消极。

四、如何抵御境外宗教对我国高校的渗透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并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高等院校作为引领文化、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应该成为宣传、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坚决抵制境外宗教的渗透,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第一,把抵御境外对高校的宗教渗透提高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战略来认识

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化安全的主要内容。它要求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共同的法律和秩序意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决定了它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主要阵地。宗教意识蕴涵在一定的文化形式中,并通过它表现出来。境外对我国高校的宗教渗透,主要的还不在于发展更多的单个信仰者,而在于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念与精神信仰,用宗教思想和西方价值观来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高等院校是知识传播最集中的地方,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专门人才的后备军,是未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他们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想教育的根本任务。

宗教意识虽有其合理的成分,但毕竟是与唯物论相对立的,与科学相背离的。西方的宗教渗透,会消解甚至解构主流社会价值体系,从根本上整体性地动摇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境外宗教渗透从未间断,且愈演愈烈,已对国家意识形态构成威胁,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以,应该站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战略的高度来看待宗教渗透的问题,抵制宗教渗透,遏止宗教渗透蔓延趋势。

第二,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关于宗教的本质、根源、社会功能、发展规律等重大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颠倒了的世界观,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宗教是人们头脑中虚幻的反映,一切宗教宣扬的神灵观念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颠倒的反映;宗教感情是社会的产物,宗教是人的异化,宗教的基础在于现实社会;宗教的本质有世俗社会的基础,不能把宗教问题看作纯宗教的问题;只有彻底批判颠倒了的世界观并消除产生人类精神异化的社会基础,才能把人类从宗教异化的精神桎梏中完全解放出来。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科学揭示了宗教的本质、根源、社会功能、发展规律。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大多数高校未开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相关课程,也未开设宗教类的通识课程,导致宗教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普遍缺位。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其他思想,如宗教思想就会去占领。当思想困惑无法得到有效疏导和解答时,一些大学生就沉没于网络世界求解疑惑,许多西方社会思潮包括宗教思潮借此通过网络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预知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宗教政策”必选课,增加宗教文化类任选课,坚持不懈地对大学生进行无神论教育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通过这些课程,帮助他们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包括宗教本质观、宗教价值观、宗教历史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方法,理性分析和科学对待宗教信仰问题。在满足大学生对宗教在文化层面上的兴趣的同时,增强大学生对宗教的理性认识,让他们了解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消除其对宗教的神秘感和距离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正确方式分析和处理信仰问题与宗教问题。保持对境外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警觉。

除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思想免疫力之外,还要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校园宣传主阵地,采取多途径、多渠道和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反渗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青年大学生自觉反渗透的意识和自觉抵制宗教渗透的能力,令宗教渗透无容身之地。

第三,按照宗教活动管理法规,严格校园宗教活动管理

一是做到“三个严禁”,即严禁在高校传教,发展教徒;严禁在高校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和组织宗教活动;严禁在高校成立宗教性的组织或团体。根据《宗教事务条例》,我国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规定,宗教不能干涉教育,在高校严禁出现传播宗教和发展信徒的情况;也不能在高校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和在高校举行宗教活动,境外宗教势力在高校举行的宗教活动皆为非法宗教活动,私自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皆为非法活动场所,一经发现,立即查处;在高校严禁成立宗教性的团体和组织,未经批准私自成立的团体和组织,皆为非法行为。

二是疏堵结合、区别对待、分类处理。宗教问题有其特殊性、敏感性、政策性,在处理境外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时应注重方式方法,依照法律法规,合理有效处置。既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看待和认识宗教和宗教问题,不要将其神圣化和神秘化,同时对非法渗透和传教活动进行依法查处;对未带境外政治背景的宗教组织和个人进行的传教活动,以批评教育为主,对带有境外政治背景的宗教组织和个人进行的宗教渗透和校园传教活动,则严格进行依法处置;对一些社会面(校园外)的一些活动点,符合纳入依法管理条件的,则依法纳入规范管理。

三是做到依法打击与教育疏堵结合。在预防境外宗教渗透工作中,对有境外政治目的和背景的宗教渗透和校园传教进行依法打击,绝不姑息,对有关误入的师生则主要由教育部门负责,以教育和引导为主。切实加强对抵御和防范校园传教渗透的工作组织领导,在高校专门成立相关专项工作的小组,在确保整治成效的同时,建立起抵御境外对高校进行宗教渗透的长效机制。

第四,构建抵制境外宗教渗透的联动机制

在校内建立相应反渗透的联动机制和应急预案,建立反渗透网络,校园内的保卫、统战、宣传、外事、教务、院系、团委及学生会等部门和组织要加强相互联系,形成反渗透的合力。建立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为骨干的信息员工作队伍,组成强大的工作网络;加强对可能出现的宗教渗透渠道进行监管,成立监察小组,建立及时发现、积极引导,坚决抵制宗教渗透的预警机制,拒绝宗教布道者在校园布道,取缔非法的宗教集会和传播宗教书刊材料活动,对有苗头和可能侵袭大学生思想意识的非法宗教渗透要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加强防范校园宗教渗透具体环节的管理,在具体措施上构筑牢固防线。如完善出国留学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管理制度,以及学术交流管理制度,加强对国际学术交流的研讨会、报告会、讲学等活动的管理,了解其活动背景,密切关注动态,提高防范意识,预防那些以学术交流为名进行宗教渗透;加强对外籍教师、留学生和港澳台侨生的教育与引导工作,既尊重其宗教信仰,确保其宗教活动在合法的宗教场所进行,又引导他们遵守我国的宗教法规,不允许其在校园内传教和从事其他宗教活动。在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工作中,尽力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在处于萌芽状态或者苗头的时候去处理。对校园周边和社会上发现的私设点要按照“明确、登记、停止、稳控、取缔”的措施来进行处理,以免对高校产生辐射与不良影响。

第五,加强网络监管,构建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平台

网络信息传播本身具有的智能性、开放性、交互性、快捷性、不易控性,加上西方的网络渗透具有媒体的强势性、渗透渠道的多样性、传播手段的现代性以及渗透方式的隐蔽性的特点,使西方网络的宗教传播与渗透力极大。必须对境外宗教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宗教渗透总体情况和态势进行分析,包括对境外宗教网站和网页名称的掌握,对宗教网站和网页的内容和设置分析,宗教网络学校设置以及电子教务的形成及其渗透功能分析,宗教电子商务与宗教书刊及宗教用品销售分析等,揭示境外宗教网络渗透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威胁。同时,从构建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平台着手,实现政府部门网络安全综合管理。

具体说来,构建与完善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平台。一是进行网络虚拟行为检测,即通过对网络虚拟行为建立合适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动态对网络行为进行检测。二是进行网络传媒与网络行为监控,包括对网络中主机的各种行为进行监视、控制、审计、取证,使网络行为处于“可控”状态。三是网络传输内容检测与过滤。对网络传输内容的检测是监控网络的最基本的手段,各种检测技术与方法都依赖于网络内容检测。根据宗教的网络渗透的特点,可采用双并行快速内容匹配算法DPSM。四是建立入侵检测系统与入侵防御系统,进行宗教渗透信息的检测。包括IPS入侵防御系统及IDS入侵检测系统的构建和IPS(入侵防御系统)的丰富和完善。在国家层面上,要制定网络信息安全的政策与法律调控。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建立高校校园网络监管体系,净化网络环境,有效打击境外利用网络进行宗教渗透的弥散和侵蚀。

[1]戴艳君,马连鹏.大众传播对青年学生信仰教育作用的调查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4,(2).

[2]李志英.信教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及成因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1).

[3]冼德庆.对广东高校学生宗教观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探索,2008,(2).

[4]何桂宏,何虎生.当前我国高校“宗教文化热”的心理解读[J].青海社会科学,2011,(5).

[5]李晓宁.校园“宗教热”、“民族热”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6]赵良.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D].吉林农业大学,2011.

[7]马莉,万光侠.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与分析——以山东某高校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12,(2).

[8]张久献.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兰州高校为例[J].大众文艺,2011,(17).

[9]刘秀伦等.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其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7).

[10]李素菊,刘绮菲.青年与“宗教热”[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11]中国印刷圣经超过 1亿册[DB/OL].新华网,2012—11—2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25/c_113790543.htm

[12]莫岳云.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于构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J].湖湘论坛,2010,4).

[13]龚学增.关于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渗透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

[14]马丽.中国基督徒有多少[N].中国民族报电子版,2010—08—24.http://www.mzzjw.cn/zgmzb/html/2010-08/24/content_70314.htm

猜你喜欢
传教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师者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浅析1869年—1926年中华内地会在江西传教活动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近代湖南教会之传教
近代英国圣公会在浙江的传教活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试析传教活动主体的伦理正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