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资源库建设中的知识管理

2014-10-30 11:55由佳鑫
出版参考 2014年16期
关键词:显性资源库隐性

由佳鑫

以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以及阅读习惯的改变,正在改变和重塑出版业。数字复合出版作为一种全新的出版形态,将成为出版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而建成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库将是其根本支撑。目前,已有部分出版社开始并建成了一些数字出版资源库,但大多数资源库存在图书碎片化程度低,碎片后信息单元关联度有限,离散的信息缺乏统一的标准进行标引著录,知识单元或信息单元的组织与利用缺乏从用户(编辑)认知发展层面为基础的考虑等缺陷,造成了全面、准确与高效地知识利用的困难。本文笔者将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在资源库建设中如何融合用户的认知发展过程,做好用户的知识构建与分享,促成知识流动与创新,提高知识应用的效能。

信息、知识和知识管理的概念

1.信息。信息 (information) 是对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的反映。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应用于生产,才能转变成知识。相同的信息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但相同的知识只能产生相同的决策。

2.知识。知识 (knowledge) 是结构化信息,帮助人们思维和决策,进而解决问题。迈克尔·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常被描述为知识的,即以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述的,是知识的一种类型。而未被表述的知识,像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所拥有的知识,是另一种。”前者称为显性知识,而将后者称为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是隐性知识的显性表达,将其转化为他人容易理解的形式。当前的一些智能技术,如知识挖掘系统、商业智能、专家系统等,为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提供了手段,强调基于任务模式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换是一种知识扩散的过程,是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完成后,知识在人们的头脑中还处于零散和无序。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就是知识在人群中传播,人们接受这些知识,使用它们并创造出新的隐性知识。

3.知识管理。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 是指将智力成本和信息资源回报最大化的策略和结构。知识管理依赖创建、收集、共享、整合和再利用知识的文化和技术过程,其目标是通过提高效率和效益来创造出新的价值。

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内容管理。强调对内容的创建、分类、存储;②门户管理。如果说内容管理建立起了知识的后台,那么门户系统就是连接知识的通道,要推开这扇门,走进这个通道,就需要有门户系统的文档索引,搜索以及个性化等技术;③智能管理。内容管理和门户管理搭建了知识管理的基本环境,智能管理是对知识挖掘和创新的高级手段。专家系统、案例推理、神经网络等智能方法和技术为其提供了可能;④应用管理。知识的应用管理不仅是出版业务过程的支撑过程,还是出版业务优化的激励过程。知识过程不仅高屋建瓴地预测未来、应对变革,还不断从具体的业务过程中提炼知识,进化知识。

知识管理在出版资源库建设中的实现途径

资源库建设的目的是要使出版社数字资源在个性化消费者中的配置最经济。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其实质是知识流传的过程,即知识如何以最优的数量,最佳的方式和最好的效果从知识产权人经过编辑加工传播到消费者(读者和编辑)的过程。这实质上是知识管理所解决的问题,在资源库的建设中,知识管理的流程为:

(1)知识目标。通过知识管理,达到知识需求最大化满足。例如为解决某个问题,所需知识的数量、方式和效果。

(2)知识获取。从多种途径收集资源,以简明的形式获取和展示各种知识。

(3)知识鉴别。鉴别知识的来源有效性,辨别需求。

(4)知识组织。利用知识管理技术进行存储和检索,开发形式多样,丰富的产品。

(5)知识保存。知识库的建立、维护、索引、地图、更新和管理等工作。

(6)知识共享。将知识库中的信息向各方传输,以便共享。

(7)知识开发。知识运用到数字化出版的管理和决策过程,并创造新的知识。

(8)知识评估。建立知识管理的量规,以检验数字化出版的绩效。

上述8个元素组成的知识管理模块在数字出版流程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知识的获取、鉴别、组织、保存、共享、开发是知识管理的6个核心过程,确立知识目标后,知识管理系统就开始建立了,资源库的建设必须按照国家技术标准来建设,以利于共享和交流。

数字出版资源库实施过程中的知识管理技术

从技术角度来看,知识管理就是要通过科技手段将正确的知识在正确的时间传递给正确的人。如上所述,知识管理的手段较多,在数字出版领域涉及的知识管理技术主要有:

1.深度标引技术

通过深度标引技术,可以使数字出版过程中的各种资源有序化、结构化。这个过程,既可能是知识的组合过程(组合各种不同形式的显性知识),比如按照某种知识体系建立资源库的知识导航,按照某种资源分类标准进行资源编目等,也可能是知识的外化过程(由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相对地,也是使用的编辑人员将知识内化进入自身知识结构的内化过程),比如编撰资源的主题词和资源描述,对图书资源进行章节的深层编目,对资源的应用进行评价等等。

2.知识关联技术

在资源结构化,知识外化的基础上,出版社建立以知识元为核心的完备知识网络,并依托知识网络提供产品创新服务和自主学习服务。出版社在数字出版升级中的资源库的知识网络包括宏观知识网络和微观知识网络。宏观知识网络指的是资源之间的知识关联,如资源库的每本图书都有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相关文献、图书、图片和多媒体素材。这些资源一方面通过引用关系建立关联,但更主要的是通过知识挖掘和知识元分析,来建立关联,资源库通过这样的知识关联构成一个完备的知识网络,每个资源都是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宏观知识网络可以将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按照数字出版流程中每个使用人员的需求自动组织资源,使其提供个性化成为可能。微观知识网络指的是资源内部的知识元及其关联,可以帮助使用者迅速发现每个资源的内涵,获得所需的知识。知识网络的建立需要高效的数据库技术支持。

3.知识挖掘技术

通过知识挖掘,深度实现知识的外化过程,最大限度地挖掘资源库的内在知识价值。前述的深度标引主要针对显性知识的组织,但大量的存在于资源内部的隐性知识必须通过自动化的知识挖掘技术来实现,如主题词自动标引技术、自动分类技术、知识单元自动提取技术等,知识元及它们之间的关联反映了资源的主题和内涵,挖掘出这些知识元并建立分析他们的关联是资源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关键。

4.信息可视化技术

信息可视化技术(Information Visualization)是利用计算机对抽象信息进行直观地表达,以利于快速检索信息和增强认知能力的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对一维、二维、三维、多维、层次、网络、时序等各类型的信息均有许多可视化方法。出版社将多源异构的资源聚合成为相互关联的资源知识库后,就可以分析各种知识类型、用户类型、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可视化工具,将知识推送给用户,从而提高用户获取、理解、应用、传播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可视化的工具包括概念图、思维导图、认知地图、语义网络、思维地图、知识图谱等。

资源库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知识库,应该改变传统资源库中以“物”为主的静态资源库建设思路,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思路来指导,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资源库的开发,把资源库的开发建设看作是知识积累、挖掘、更新、动态流动的过程,挖掘编辑身上的隐性知识,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建设以流动生成,不断更新为特征的动态资源库。

(作者单位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显性资源库隐性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隐性但可预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