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树人”为学校的育人活动树立了终极目标和价值标准,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根本上要求育人过程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将“立徳树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进行育人工作,是探索育人理論研究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立德树人 校园文化 学生 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立德树人这一学校教育目标使得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
一、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思想道德趋向
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思想道德趋向,是“立德树人”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建设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思想道德趋向包含于思想文化之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立德应该放在首要地位,“灌输式”的德育教育,在目前信息获取途径增多、教育主客体不断转换的环境之下,效果甚微。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才能让立徳树人落到实处。“在校园思想文化教育中将立德树人融入日常教育工作中,使之融入到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之中去”[2],学校教育把“立德”放在首位,先成人再成才,从人的内在塑造到知识结构的升华,这才是校园文化建设要求达到的思想道德境界。
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德育要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更加说明了德育的重要性。德育工作必须时刻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主体自身素质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不断创新等。
1、教育主体需要提升知识道德素养
教育主体在这里仅指在学校教育中的教育主体,即教师。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作用重大,教师是直面教育对象的领路人,是教育对象获取知识、塑造品质的影响者,因此,教育主体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和学风上做到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德以修己,教以导人,这样的教育主体才能使教育对象在过耳濡目染外化于自身的行为规范模式中去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
2、着眼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建设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追求,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校园文化的改革与建设就是为了实现这一根本任务。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硬化教学质量,在学校醒目的地方如橱窗、标语、展板、学生作品栏、提示语等的张贴悬挂都应当反映出社会的正面、主流价值体系,坚持不断以科学发展来指导学校文化建设。师生的精神风貌、文明礼仪、学习生活习惯,应当充分表现出学校的立德树人理念,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积极引进大量高质量书籍,供给学校师生参阅、完善现代化教育教学用具,充分利用网络等各种资源增强学生课内外知识,拓展知识广度;不断完善教学设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体系,树立爱岗敬业、文明礼貌、诚实信用和谐的校园;积极开展各项文化、体育、艺术、科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自由发展。
3、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教育对象的能动性在活跃校园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载体。发挥学生社团的带动作用,把德育教育外化为学生活动,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促进校园文化繁荣。把师德和学风建设、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等,都纳入为优良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一项系统工程,让教育对象在优良的育人环境中充分实现自我发展。
4、发掘校园文化的文化影响力
校园文化在属于文化大范畴的一种,其内容广泛、呈现形式也多样,以校园文化中的报告、讲座、宣传、比赛等等为教育对象所广泛接受。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发掘外显于校园文化中的多种文化符号,代表的其实是一种精神,发掘校园文化的影响力,是实现文化育人,以文化促进教育对象自我完善和提高的有效手段,将校园文化外显于校园文化的精神特征,有标志性的意义,教育对象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洗礼,才能达到“润物于无声”的效果。
5、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大工程,包含了物质、精神、制度的文化建设内涵,拓展和转换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是“立徳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必须重视的环节,时代在进步,学校的文化建设也应该拓宽建设思路,融进新元素进去,把物质、精神、制度建设溶于整个庞大的德育体系中,全方位的对教育对象进行隐性教育,这样才能发挥文化“软”教育的功能,真正把“立徳树人”贯穿于校园文化建设。
三、结束语
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各项工作建设的内核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办学的宗旨、理念、目标,在文化层面上对“立德树人”予以限定,把“立徳树人”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必然之举。
作者简介:
梁正科(1988- ),男,西华大学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外国语学院学生工作后备人才,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1)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