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明
摘 要: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正面临着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人数迅猛增加,中职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厌学现象严重等的窘境,在数学的教学中表现更为突出。本文简要分析中职数学的教学现状,并提出从改革中职数学教材入手,积极构建中职生对中职数学学习自信心,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达到提高中职数学的教育水平。本文结合我校的数学教育课改实践与思考谈谈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中职生厌学 教材改革 评价体系 学习面貌
一、职业学校中职生目前数学基础的现状
职中学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弱,现行数学教材难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反而使数学这科成为中职学生学习的拦路虎。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和客观原因,大量学生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第九册内容由中职学校完成,之后才再进入中职课程学习,然而就读职中学生大多是普通教育中基础较差者,数学基础薄弱尤其突出。以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为例,该校自2010春季正式开始,为适应社会用工需求形式,经教育本地教育部门批准改秋季招生为春季招生。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各学科的基础知识约60%学生只达到初中一年级水平、30%学生达到初二年级水平、10%左右的学生达到初三上期成绩水平,尤其数学成绩更是慘不忍睹,大约50%只达到小学六年级水平,更有甚者数学应用题都读不懂。这一特点,造成相当多中职学生对数学的厌学情绪特别严重,进而造成学生整体的厌学。
二、中职生厌学形成原因分析
(1)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评价体系基本上都是结果性评价,以成败论英雄,最后考试定成绩。(2)社会因素也助长了结果性评价体系的盛行,多数家长看学生学习好坏也只看到学习考试成绩,而未着眼于学生成长的点滴。(3)教师因素、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也看所教班级的学生成绩,迫使教师不得不重视学生考试成绩(4)中职数学教材本身的部分原因,中职学生本身的文化基础就薄弱,不容易理解教材;其次所举事例又不贴近生活;再加之教材是按体系编写的、语言过于专业,高于学生实际基础,学生既读不懂、又学不懂,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越学越厌。这样就最终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尝失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5)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的落后,现行教材许多还或多或少取材于应试教育教材,它制约了教师开展课改,更不利于学生自我评价,看不到自己学习的进步的点滴,越发尝失学习的自信心。
三、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教材改革初探
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从2009年上半年新生入学开始,数学教师同行每年都深入研究学生实际,了解学生实际数学知识水平、以及知识层次和所占比例,结合中职学校专业培养目标,以问题开始,选择编写分专业数学教材。因为教材适合了学生选择的专业,又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受到学生了欢迎。
2010年,在试用的基础上,总结得失,对教材加以改进。在学校原自编教材基础上,又通过挖掘所教班级诸多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所需数学基础知识、结合专业课问题设置教材中的数学问题等方面进行整合,大胆推进供数学教师结合专业课进行数学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探索创新、以配合教师的中职数学课堂改革,使校本教材进一步与本校中职生所学专业课紧密结合起来,效果更加明显。
同时,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中职数学教师利用校本教材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逐步把对学生的结果评价转变到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上上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使学生逐渐变被动学习为带着问题主动学习,体会到探索学习数学的乐趣,从根本上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特别是机械数控专业学生受惠不小,转变也不小,从讨厌数学到自觉主动学习数学,以解决在机械加工编程中的问题。从不会、不愿看书到自觉利用工具书学习生字,读懂问题、探索解决数学问题以及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
数学自编教材是站在学生学习思维的角度编写的,和学生贴近。试行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职数学的热情,起到了重新构建中职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的极大作用。
四、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校本教材的构架
这本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涵盖了整个初中阶段重要知识点及中职一年级上期部分知识点,下册内容涵盖中职一年级下期至二年级的知识点。并且以通俗浅显的语言,以辅之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知识的数学教材。使学生在学习中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既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促进了专业知识与理论的学习。而且教材所举例子相当一部分都是生活中的事例,就象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一样,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总之,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校通过2011年至今的教学实践检验,对本教材的使用,学生反应良好,厌学数学的现象普遍得到彻底改变。通过改变对学生的结果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现在95%以上的学生都会自觉阅读教材、并读得懂教材,对学生学习数学帮助很大。
虽然教材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中职数学教学改的路还很长,所面对的学生也将各具特点,教材改革探索之路还很遥远,重庆市綦江职业教育中心校也才刚站到了起跑线上而已。
中职教育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的改革是十分重要的。笔者坚信,只要结合学生和专业的实际,编好针对专业、具有专业特色的中职数学校本教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前景是很光明的。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的教学改革[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尚志.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J].数学教育学报,2002,(2).
[3]彭喜欢.对中职数学教学的分析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5,(32).
[4]王晓燕.高中数学教学要回归“生活化”[J].数学教学通讯,2008(3).
[5]王云,李志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