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阅读教学展现魅力

2014-10-27 00:24杨萍
启迪·教育教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对话教学阅读有效性

杨萍

[摘 要] 有效解读文本,精心设计“读”的各个环节,更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读,于感知中走向厚实,扎实、充实、丰实,皆而有之;美读,于情真中走向灵动,多彩的想象、个性化的朗读带来不同的幻想境界。课堂教学中设计多种有效读的环节,引导学生读中感、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得,精彩的生成自然流淌。

[关键词] 阅读 对话教学 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读的训练是提高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它有诸多功能:语言的感知、积累、理解靠读;掌握语言的规律靠读;情感的激发熏陶也靠读。实践证明,有效地解读文本,精心设计“读”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细细读、理解读、入情读,有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更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读,在感知中走向厚实

语文课应该是厚实的,即扎实、充实、丰实,三者皆而有之,第一课时的初读感知更应如此。扎实即有意义,要让学生通过初读既学到新的知识、锻炼能力,又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欲望。充实即高效率,读的活动既要简洁又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有了变化”。丰实即有生成性,初读既要有预设,但又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给学生留有创造的空间。

以《水》第一课时教学为例,老师布置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有这样一个要求:学生按自由读课文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读完课文后还要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且明确表明只有认真按要求读才能顺利地通过随后的检查。在随后的自读检查中,以这样三组词语有效检查了初读的效果,更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以查促读,以读促感,以感携思,收效明显。

第一组词语:骄阳 炎热 晒干 风干

第二组词语:一担 一勺 (“勺”为生字,用红色凸显) 一滴

第三组词语:缺水 珍贵 期盼 储藏(“储”为生字,用红色凸显)

第一组词语先让学生会读,接着比较“风干”和“晒干”的相同和不同处?然后让学生读着这些词语想象相应的的画面?最后再带着情感把画面读出来。

第二组词语,红字凸显生字,在学生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找一找三个词语的规律,为它们排序,之后的读,不须老师过多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水之珍贵。

第三组词语,同样红字凸显生字,指名让学生理解“储”的意思即“藏”,接着让学生从记忆中搜索“储藏”这样类型的词语,最后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用这些词语连起来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怎么让初读有效,一要求要明,二初读后的检查要扎实有效,让检查不枯燥,而且功能要多元。上文仅仅以词块检查为例就很好地落实了初读感知中的相关要求,同时工具性和人文性也得到了有效的落实,真正体现着初读感知应达到的扎实的、充实的、丰实。首先,词语组块体现了词语的情境性,不会因为词语教学割裂思维破坏营造的情境。其次,有利于多手段的理解,多层次地积累,避免了解词的机械和积累的无序。再次,给了学生多角度运用的机会,使词语“活”起来。在这儿既有画面描述,有量词的巧妙渗透、感悟,有特殊词语类型的活学、引申,有连词成句、连词成段的说话训练,还把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蕴含其中,可谓“多功能、全方位”。

初读感知,有要求,就有检查,让多功能、全方位的检查替代单向的一对一的检查,更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和感知的时效性,真正让初读感知走好阅读教学的第一步。

二、美读,在情真中走向灵动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夹竹桃》第五自然段描写了月下的夹竹桃引起了作者许多的幻想,每一种幻想都精妙绝伦,风情独具,怎样引导学生做到代文者说话,替作者抒情呢?最关键的是要让他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学文之前,学生通过自己的预习和同学的介绍对作者已有所了解:曾远渡重洋赴德留学、曾回忆“我一生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每日都要到楼前的数亩清塘前漫步,还写下了《清塘荷韵》……

学文之时,我这样设计:自由选择三种幻想之一,细细揣摩作者在月光的沐浴下,叶影参差、花影迷离、芳香袭人的意境中,心头涌起的缕缕情思,把这种情思通过朗读加以表现。

生1:此时作者似乎想起了远渡重洋赴德留学的一段经历,游子在外,时时思念自己的祖国,回回梦中都会梦到自己乘着海轮回来与亲人、朋友团聚的情景,月是祖国明,人是故乡亲啊!

于是读文时便有了殷殷期盼、缱缱思乡情。

生2:家乡的小院后就是一个清澈的小池塘,童年的时候和小伙伴们在塘边看小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童年的生活无忧无虑,让人回味无穷!

于是读文时便有了游鱼般的自由灵动,有了孩子般的天真无邪,有了一份回味、一份渴望。

生3:故乡院子前的那一片竹林,不仅记录着作者童年时的很多趣事,还因为作者在离别故乡的时候,母亲送别是那样不舍,又那样期盼,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深情的叮咛,竹林随着风儿摇摆,也好像在唱着送别的歌儿。

于是读文时便有了慈母的细细嘱托,似三月的和风,如小溪的流水,绵绵不绝,永远流淌在作者的心间;栩栩如生,永远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不同的学生在“思”的浓烈间品味着不同的情感,多彩的想象、个性化的朗读又把我们带入了不同的幻想境界。文中虽然只写了区区三种幻想,却在学生智慧的碰撞中衍生出更多不同的精彩,拓展了语文教学的空间,让人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不知品了多少离情别愁、童真童趣、感慨叹息……真是句句动人心弦、声声让人浮想联翩,这无穷无尽的美妙幻想和这入情入境的深情悟读,怎能不让人不爱上夹竹桃啊!

当然,语文课堂还可以有多种形式的阅读,比如说:默读,于无声处欢歌,在静心默读中与文、与景、与作者进行了心灵的对话;悟读,于言简处升华,无字处更拓展思维,提升情感体验,但不管哪一种读法,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者只有时刻关注效率,设计有效读的环节,让学生乐读、善读、读到位,才能引导学生一起学习、咀嚼文本内容,积累优美语言,体会文章的美妙,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不同时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得。学生精彩生成的丰厚之韵自然释放,超越了课前的预设,闪现着个性化的领悟、多元性的智慧、丰富多彩的感受。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2.

[2] 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对话教学阅读有效性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