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丹+朱喆
摘要:基于调查数据,根据性别、年级、学科三个最基本的因素分析了大学生受朋辈影响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三因素中,“学科”因素对于大学生受朋辈影响产生了某些显著性差异。学科带来的差异问题,究其原因,应该主要来源于学科个性在大学生教育阶段的培养和形成,这些学科教育中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会产生影响。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朋辈路径的开发需要依据大学生不同的学科个性而区别运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朋辈;学科个性;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各大高校采取一些方法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贴近性”,其中各高校十分重视朋辈对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因而开展了各类朋辈教育的实践活动,形成了思政教育的朋辈路径。然而,在有关大学生受朋辈影响的因素问题研究中,至今未见到相关的量化分析。本文通过量化的实证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受朋辈影响的因素,探讨了如何通过朋辈路径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有关朋辈影响研究述评
在国外,朋辈作用机理在于社会学中的群体间心理通感基础,其能有效通过朋辈的交流,缓解个体或者社会层面中存在的问题。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学者们开展朋辈教育活动,选取了有差别化的“朋辈”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有学者提出,朋辈是指高年级中挑选的一些年龄稍长,经历稍多,思想觉悟较高,工作能力较强,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学生党员或学生干部\[1\]。还有学者认为,朋辈实际上就是“朋友和同辈”的简称,是指年龄相近,职位相当,生活境遇相似的群体,他们之间可以是相互熟悉的,也可以是相互陌生的\[2\]。而具体到贫困生朋辈式管理和教育体系,有学者提出,朋辈含有朋友和同辈的意思,同辈指同年龄或年龄相当,通常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具有年龄相近或者其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3\]。在新生适应性研究领域,有学者提出,朋辈是经过辅导、传授与技巧训练的同学及同事等非专业辅导员。\[4\]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朋辈教育活动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朋辈教育活动已经得到充分重视和广泛运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工作内容,采用了不同范围的朋辈教育活动方式,朋辈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得到了认同。其二,在各类实践形式中,朋辈影响的基础在于大学生对于朋辈的认同,而这种认同的基础又在于:其不存在辈分差异;其社会互动基础相同或相似,如他们之间的相同背景以及相同的经验、价值观、生活方式等;其分享式的社会互动方式。其三,采用了特定化的方式控制朋辈影响。对于大学生而言,朋辈影响是存在正负效应的。而在面对负效应的朋辈影响时,教育者在实践环节中限定只有某类人才可为朋辈,如,提供给大学生的朋辈是经过挑选、培训等环节后的人员或只限定为优秀的学生党员、优秀的学生干部等。其四,对于朋辈教育活动的方法研究较多,并采用各种不同形式开展朋辈教育实践。
目前,学界关于朋辈影响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关于朋辈的概念还不太统一,如根据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不同实践工作内容,给出不太相同的界定,缺乏揭示本质内涵的定义。二是缺乏对朋辈影响因素的分析。教育者虽然认同大学生朋辈的广泛影响,但由于缺乏对大学生朋辈影响控制因素的研究,不能正视大学自发产生的朋辈,从而采用特定化的方式以排除自发产生的朋辈影响,这显然不合时宜。三是有说服力的实证研究不够。
基于目前学界有关朋辈影响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应该正视自发形成的大学生朋辈,因为其是符合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我们不应将其特定化;而一旦我们特定化大学生朋辈,那由此而产生的朋辈影响将是片面的,有局限的,它也与大学生受朋辈影响的认同基础相违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选取的“朋辈”研究对象,是指那些与被教育者心理上无代际差异,有相似经验,能够提供倾听与经验分享的个人或群体。这种自发形成的“朋辈”具有同质性强、知识结构相似、感受相近、经历类似、心理特征和个人发展需求大致相似等特点。正是基于此观点,我们开展了相关的实证调查研究与分析。
二、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因素研究采用之方法——问卷调查
(一)研究目标及问卷设计
本文针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朋辈教育的广泛适用性,积极开展调研,以期实际了解大学生群体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朋辈路径起到何种作用,何种因素会引起朋辈影响的差异,最终构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朋辈路径的理论基础并提出相关可操作性的建议。
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了研究,问卷设计以性别、年级、学科为自变量,通过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大学生受朋辈影响的大小、最先求助对象、吸收朋辈意见的态度以及是否付诸行动等四个方面:
其一,大学生对于朋辈影响的主观评价,该评价体现了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朋辈路径的态度和价值观。
其二,根据首效应原则,查看在校大学生面对困难的最先求助对象,最先求助对象的意见会形成大学生的基本认识,并且该认识很难改变。
其三,面对朋辈意见采取的接受态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对于朋辈意见的吸收和接纳效果。
其四,朋辈意见转化为行为的情况是目前朋辈对于具体行为影响的评价。
(二)调查样本的概况
本研究以湖北武汉某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涉及工学、理学、法学、文学、教育、艺术、管理七个学科门类,涵盖大学本科期间的四个年级的大学生。问卷发放的主要形式是:第一种通过学生干部分别下发后收回;第二种进课堂直接随机发放,当场收回。
问卷调查对象的选取是在同一专业学生中采用随机方式产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80份,收回问卷780份。调查对象中,男生453人,占比58%,女生327人,占比42%;就年级样本而言,大一学生261人,大二学生249人,大三学生141人,大四学生129人,各年级分别占比为33.5%、31.9%、18.1%、16.5%;就各学科专业人数样本而言,工学、理学、法学、文学、管理学、艺术学调研人数均为120人,教育学调研人数60人(教育学在该校的学生人数比其他学科专业少),各学科人数比例为2∶2∶2∶2∶2∶2∶1。我们运用的统计分析工具为SPSS18.0软件。
(三)研究假设
根据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朋辈教育的不加区别而广泛适用的现状来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务实的潜在认识使大学生受朋辈影响不存在性别、年级、学科背景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出以下3个假设:
针对以上三个假设,笔者拟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分析验证假设1;使用单因素检验以分析验证假设2和假设3。
三、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差异因素分析
(一)性别因素分析
首先,我们假定男女两组受朋辈影响的均值在总体上是相等的,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后,结果见表1。
(二)年级因素分析
(三)学科因素分析
1.学科因素对于大学生受朋辈影响的自我评价差异。
2.学科因素对于大学生遇见问题的最先求助对象的差异。
3.学科因素对于大学生吸收朋辈意见的态度差异。
4. 学科因素对于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后的行为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统计及分析,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性别因素、年级因素对于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均不会产生显著性差异;而学科因素对大学生接受朋辈影响出现了显著性差异。那么,学科因素引起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差异的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究其原因,学科因素引起的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学科个性之差异。
所谓学科个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的学科学习及学科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学科学习或学科活动者的个性心理特点的总和,它表现为一定的学科个性意识倾向性以及学科能力特征。
有学者指出\[5\],学科个性是客观存在的,它一经形成具有稳固性,由此带来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学科化等。例如,艺术学科的学生,其思维表现出更多的形象性,数学和哲学学科的学生,其思维则表现出更多的抽象性。这些学科教育中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不论大学生是否意识到,学科个性成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思考模式。各学科的大学生在面对朋辈的影响时表现的特点不同,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科学生开展有差别的朋辈教育形式。
(二)建议
第一,应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朋辈路径及其影响。
根据调查表明,各学科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遇见困难最先求助的是朋辈,而根据首因效应,往往第一接触者给予的意见产生的原始印象很难改变。调查表明,64.6%的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最先向朋辈求助,且一旦在互动中形成消极的第一印象,将会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留下巨大的隐患。虽然根据“首因效应”而产生的第一印象并不总是正确的,但确实是鲜明牢固的。朋辈群体作为本科生第一求助的对象,朋辈解决困难的模式和方法会产生重要的效应,并很难改变。一旦这种第一印象是消极的否定性评价的话,便会加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或叛逆心理,从而无法开展或者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见,正视朋辈群体对于受教育者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朋辈路径及其影响,朋辈影响应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考虑的因素。
第二,应结合各学科个性和依托朋辈路径,有区别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由上文的统计分析可知,管理学大学生受到朋辈群体影响相对较大,并且易于认同朋辈群体意见并积极付诸行动。根据管理学大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应在管理学大学生中多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朋辈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培养管理学学生需要的闯劲、勇于尝试并敢于尝试的精神,培养其敢于创新的精神。
艺术学大学生接受朋辈意见相对积极,但一定程度上缺乏甄别意识,如果听取朋辈意见过多,有时就会存在一定的迷茫,反而不利于将朋辈意见付诸行动。根据这一特点,应该有选择地提供朋辈教育活动,控制朋辈教育的“质”与“量”。开展朋辈教育活动后,应鼓励大学生采取一定的行动,积极实践,以期增加对于朋辈的认同感并强化朋辈辅导的效果。
教育学大学生受朋辈群体影响较弱,对于朋辈群体给予的意见也相对保守,因而,最终对于朋辈意见一般难以付诸行动。教育学大学生本身对于师者的认同感较为强烈,传统教育作用对他们的影响较为深厚,对于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具有归纳推演的能力。朋辈辅导员在将教育学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时,可以略少于其他学科,在适用中可以邀请教师的陪伴参与,在提供朋辈教育的过程中提前作出一些选择,这些选择应着重考虑具有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朋辈,这样就会更有帮助。
工学类大学生受朋辈影响较大,但只是相对保守地吸收朋辈群体意见,理性的思考和分析相对他们的作用而言更为突出一些,在积极听取意见后,能够理性分析推导,最终保守地采用其中一些意见。因而,对于工科大学生而言,多开展朋辈活动即可,在活动中多分析问题,并作出选择。
文学类大学生受朋辈群体的影响相对不太明显,究其原因,可能是文学类学生往往倾向于对事物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立的评价,呈现一定的独立性。文学类学生对于朋辈的影响往往会独立地运用自己的价值体系评价分析,那么,其受朋辈的影响必定呈现相对较弱的态势。因此,对于文学学科的学生来说,在早期就应多开展相关朋辈活动,在其形成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后,与朋辈相关的教育活动就要相对减少,建议后期教育多用深层次的朋辈交流来实现,因为涉及价值体系、评价标准的朋辈交流探讨比教师的具体指导来得更有帮助。
在调查中,法学、理学学科大学生的朋辈影响特性表现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两个学科的学生表现出感性和理性交织的特点——其学科学习和实践的方式多需逻辑推理和演算,并作出理性选择和判断;学科的社会责任需要培养其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等。因而,对于在这两个学科的大学生中开展朋辈教育的方式而言,差别化不宜太明显,应多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即可。
\[参考文献\]
\[1\]潘爱华.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0):4546.
\[2\]左凯旋,单亚.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大学生朋辈教育\[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3):101105.
\[3\]鲍金勇,李敏,吴善添,等.高校贫困生朋辈式日常管理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176179.
\[4\]李旭新,冯尚飞. 朋辈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辅导中的应用性研究\[J\].青少年研究,2000(3):3839.
\[5\]张治库. 大学生专业个性的形成和塑造\[J\].上海高教研究,1992(4):4549.
(三)研究假设
根据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朋辈教育的不加区别而广泛适用的现状来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务实的潜在认识使大学生受朋辈影响不存在性别、年级、学科背景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出以下3个假设:
针对以上三个假设,笔者拟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分析验证假设1;使用单因素检验以分析验证假设2和假设3。
三、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差异因素分析
(一)性别因素分析
首先,我们假定男女两组受朋辈影响的均值在总体上是相等的,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后,结果见表1。
(二)年级因素分析
(三)学科因素分析
1.学科因素对于大学生受朋辈影响的自我评价差异。
2.学科因素对于大学生遇见问题的最先求助对象的差异。
3.学科因素对于大学生吸收朋辈意见的态度差异。
4. 学科因素对于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后的行为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统计及分析,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性别因素、年级因素对于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均不会产生显著性差异;而学科因素对大学生接受朋辈影响出现了显著性差异。那么,学科因素引起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差异的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究其原因,学科因素引起的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学科个性之差异。
所谓学科个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的学科学习及学科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学科学习或学科活动者的个性心理特点的总和,它表现为一定的学科个性意识倾向性以及学科能力特征。
有学者指出\[5\],学科个性是客观存在的,它一经形成具有稳固性,由此带来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学科化等。例如,艺术学科的学生,其思维表现出更多的形象性,数学和哲学学科的学生,其思维则表现出更多的抽象性。这些学科教育中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不论大学生是否意识到,学科个性成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思考模式。各学科的大学生在面对朋辈的影响时表现的特点不同,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科学生开展有差别的朋辈教育形式。
(二)建议
第一,应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朋辈路径及其影响。
根据调查表明,各学科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遇见困难最先求助的是朋辈,而根据首因效应,往往第一接触者给予的意见产生的原始印象很难改变。调查表明,64.6%的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最先向朋辈求助,且一旦在互动中形成消极的第一印象,将会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留下巨大的隐患。虽然根据“首因效应”而产生的第一印象并不总是正确的,但确实是鲜明牢固的。朋辈群体作为本科生第一求助的对象,朋辈解决困难的模式和方法会产生重要的效应,并很难改变。一旦这种第一印象是消极的否定性评价的话,便会加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或叛逆心理,从而无法开展或者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见,正视朋辈群体对于受教育者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朋辈路径及其影响,朋辈影响应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考虑的因素。
第二,应结合各学科个性和依托朋辈路径,有区别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由上文的统计分析可知,管理学大学生受到朋辈群体影响相对较大,并且易于认同朋辈群体意见并积极付诸行动。根据管理学大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应在管理学大学生中多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朋辈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培养管理学学生需要的闯劲、勇于尝试并敢于尝试的精神,培养其敢于创新的精神。
艺术学大学生接受朋辈意见相对积极,但一定程度上缺乏甄别意识,如果听取朋辈意见过多,有时就会存在一定的迷茫,反而不利于将朋辈意见付诸行动。根据这一特点,应该有选择地提供朋辈教育活动,控制朋辈教育的“质”与“量”。开展朋辈教育活动后,应鼓励大学生采取一定的行动,积极实践,以期增加对于朋辈的认同感并强化朋辈辅导的效果。
教育学大学生受朋辈群体影响较弱,对于朋辈群体给予的意见也相对保守,因而,最终对于朋辈意见一般难以付诸行动。教育学大学生本身对于师者的认同感较为强烈,传统教育作用对他们的影响较为深厚,对于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具有归纳推演的能力。朋辈辅导员在将教育学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时,可以略少于其他学科,在适用中可以邀请教师的陪伴参与,在提供朋辈教育的过程中提前作出一些选择,这些选择应着重考虑具有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朋辈,这样就会更有帮助。
工学类大学生受朋辈影响较大,但只是相对保守地吸收朋辈群体意见,理性的思考和分析相对他们的作用而言更为突出一些,在积极听取意见后,能够理性分析推导,最终保守地采用其中一些意见。因而,对于工科大学生而言,多开展朋辈活动即可,在活动中多分析问题,并作出选择。
文学类大学生受朋辈群体的影响相对不太明显,究其原因,可能是文学类学生往往倾向于对事物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立的评价,呈现一定的独立性。文学类学生对于朋辈的影响往往会独立地运用自己的价值体系评价分析,那么,其受朋辈的影响必定呈现相对较弱的态势。因此,对于文学学科的学生来说,在早期就应多开展相关朋辈活动,在其形成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后,与朋辈相关的教育活动就要相对减少,建议后期教育多用深层次的朋辈交流来实现,因为涉及价值体系、评价标准的朋辈交流探讨比教师的具体指导来得更有帮助。
在调查中,法学、理学学科大学生的朋辈影响特性表现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两个学科的学生表现出感性和理性交织的特点——其学科学习和实践的方式多需逻辑推理和演算,并作出理性选择和判断;学科的社会责任需要培养其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等。因而,对于在这两个学科的大学生中开展朋辈教育的方式而言,差别化不宜太明显,应多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即可。
\[参考文献\]
\[1\]潘爱华.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0):4546.
\[2\]左凯旋,单亚.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大学生朋辈教育\[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3):101105.
\[3\]鲍金勇,李敏,吴善添,等.高校贫困生朋辈式日常管理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176179.
\[4\]李旭新,冯尚飞. 朋辈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辅导中的应用性研究\[J\].青少年研究,2000(3):3839.
\[5\]张治库. 大学生专业个性的形成和塑造\[J\].上海高教研究,1992(4):4549.
(三)研究假设
根据目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朋辈教育的不加区别而广泛适用的现状来看,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务实的潜在认识使大学生受朋辈影响不存在性别、年级、学科背景的影响。因此我们提出以下3个假设:
针对以上三个假设,笔者拟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分析验证假设1;使用单因素检验以分析验证假设2和假设3。
三、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差异因素分析
(一)性别因素分析
首先,我们假定男女两组受朋辈影响的均值在总体上是相等的,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后,结果见表1。
(二)年级因素分析
(三)学科因素分析
1.学科因素对于大学生受朋辈影响的自我评价差异。
2.学科因素对于大学生遇见问题的最先求助对象的差异。
3.学科因素对于大学生吸收朋辈意见的态度差异。
4. 学科因素对于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后的行为差异。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以上调查统计及分析,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性别因素、年级因素对于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均不会产生显著性差异;而学科因素对大学生接受朋辈影响出现了显著性差异。那么,学科因素引起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差异的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究其原因,学科因素引起的大学生受朋辈影响差异的原因在于各学科个性之差异。
所谓学科个性,是指个体在特定的学科学习及学科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区别于其他学科学习或学科活动者的个性心理特点的总和,它表现为一定的学科个性意识倾向性以及学科能力特征。
有学者指出\[5\],学科个性是客观存在的,它一经形成具有稳固性,由此带来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学科化等。例如,艺术学科的学生,其思维表现出更多的形象性,数学和哲学学科的学生,其思维则表现出更多的抽象性。这些学科教育中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不论大学生是否意识到,学科个性成为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重要的思考模式。各学科的大学生在面对朋辈的影响时表现的特点不同,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学科学生开展有差别的朋辈教育形式。
(二)建议
第一,应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朋辈路径及其影响。
根据调查表明,各学科的大学生在校期间遇见困难最先求助的是朋辈,而根据首因效应,往往第一接触者给予的意见产生的原始印象很难改变。调查表明,64.6%的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最先向朋辈求助,且一旦在互动中形成消极的第一印象,将会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留下巨大的隐患。虽然根据“首因效应”而产生的第一印象并不总是正确的,但确实是鲜明牢固的。朋辈群体作为本科生第一求助的对象,朋辈解决困难的模式和方法会产生重要的效应,并很难改变。一旦这种第一印象是消极的否定性评价的话,便会加重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或叛逆心理,从而无法开展或者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见,正视朋辈群体对于受教育者的影响十分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朋辈路径及其影响,朋辈影响应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考虑的因素。
第二,应结合各学科个性和依托朋辈路径,有区别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由上文的统计分析可知,管理学大学生受到朋辈群体影响相对较大,并且易于认同朋辈群体意见并积极付诸行动。根据管理学大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应在管理学大学生中多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朋辈教育活动,有意识地培养管理学学生需要的闯劲、勇于尝试并敢于尝试的精神,培养其敢于创新的精神。
艺术学大学生接受朋辈意见相对积极,但一定程度上缺乏甄别意识,如果听取朋辈意见过多,有时就会存在一定的迷茫,反而不利于将朋辈意见付诸行动。根据这一特点,应该有选择地提供朋辈教育活动,控制朋辈教育的“质”与“量”。开展朋辈教育活动后,应鼓励大学生采取一定的行动,积极实践,以期增加对于朋辈的认同感并强化朋辈辅导的效果。
教育学大学生受朋辈群体影响较弱,对于朋辈群体给予的意见也相对保守,因而,最终对于朋辈意见一般难以付诸行动。教育学大学生本身对于师者的认同感较为强烈,传统教育作用对他们的影响较为深厚,对于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具有归纳推演的能力。朋辈辅导员在将教育学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时,可以略少于其他学科,在适用中可以邀请教师的陪伴参与,在提供朋辈教育的过程中提前作出一些选择,这些选择应着重考虑具有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朋辈,这样就会更有帮助。
工学类大学生受朋辈影响较大,但只是相对保守地吸收朋辈群体意见,理性的思考和分析相对他们的作用而言更为突出一些,在积极听取意见后,能够理性分析推导,最终保守地采用其中一些意见。因而,对于工科大学生而言,多开展朋辈活动即可,在活动中多分析问题,并作出选择。
文学类大学生受朋辈群体的影响相对不太明显,究其原因,可能是文学类学生往往倾向于对事物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立的评价,呈现一定的独立性。文学类学生对于朋辈的影响往往会独立地运用自己的价值体系评价分析,那么,其受朋辈的影响必定呈现相对较弱的态势。因此,对于文学学科的学生来说,在早期就应多开展相关朋辈活动,在其形成独立的分析判断能力后,与朋辈相关的教育活动就要相对减少,建议后期教育多用深层次的朋辈交流来实现,因为涉及价值体系、评价标准的朋辈交流探讨比教师的具体指导来得更有帮助。
在调查中,法学、理学学科大学生的朋辈影响特性表现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两个学科的学生表现出感性和理性交织的特点——其学科学习和实践的方式多需逻辑推理和演算,并作出理性选择和判断;学科的社会责任需要培养其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等。因而,对于在这两个学科的大学生中开展朋辈教育的方式而言,差别化不宜太明显,应多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即可。
\[参考文献\]
\[1\]潘爱华.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0):4546.
\[2\]左凯旋,单亚.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大学生朋辈教育\[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1(3):101105.
\[3\]鲍金勇,李敏,吴善添,等.高校贫困生朋辈式日常管理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4):176179.
\[4\]李旭新,冯尚飞. 朋辈辅导在大学新生适应辅导中的应用性研究\[J\].青少年研究,2000(3):3839.
\[5\]张治库. 大学生专业个性的形成和塑造\[J\].上海高教研究,1992(4):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