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大学物流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10-25 02:21:04张琦伟
物流技术 2014年8期
关键词:物流业实训物流

张琦伟

(大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全球物流一体化发展趋势也越发明显,在物流业高速发展下,对物流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性技能型物流人才成为时代发展客观要求。“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推动物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物流业高速发展下,我国物流教育体系也亟需改变,通过物流教育体系的改变,实现技能型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承担着重要职责。当前我国高校在物流人才培养中虽取得一定成就,但存在专业设置单一、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物流人才培养与现代物流业发展脱节。高校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许多都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物流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大多数高校物流专业教育还处于探索与经验积累中,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健全,人才定位与市场需求也不相符,导致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滞后。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思考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 我国物流业人才需求现状

从产业结构优化、国际物流业环境变化、物流技术发展等三方面来分析物流业发展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

从产业结构优化角度来看,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现代物流业不仅是一个新兴战略产业,也是一种先进企业组织管理方式,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济活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国家制定《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物流业作为战略性经济新兴行业,对物流业结构不断优化,推动大批物流企业转型升级,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对专业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

从国际物流环境变化角度来看,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是大多数物流企业均从传统运输、仓储行业发展而来,服务手段、服务水平、服务效率都还存在诸多不足,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较低,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内部信息交流都存在很大困难,影响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特别在全球物流环境的影响下,国际大型物流企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高端的物流人才、系统的物流供应链等对我国物流企业形成强烈冲击。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国经济形势也相对严峻,给物流业也带来巨大冲击,物流业有效需求不足,大量物流资源闲置,物流业经营效益下降,物流业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客观要求大量高素质专业物流人才作为保障。

从物流技术发展角度来看,物流技术是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人才和物流业发展是相互依赖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物流人才需求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我国物流业人才需求不断变化下,物流业的内涵也不断扩大,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层次发生着巨大变化,主要包括操作人才、运营管理人才、物流政策研究人才、物流技术研发人员等。

3 大连大学物流人才培养现状

3.1 大连大学物流人才培养目标

大连大学物流专业是国家级示范专业之一。物流专业主要开设物流管理概论、仓储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配送管理等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将物流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物流企业基本业务操作、仓储管理、配送业务、国际贸易业务处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从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物流人才应该具备物流市场营销、物流经营及管理、仓储配送业务处理等能力。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设立了相应的理论课程及实践环节,其中核心理论课程包括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运输管理、仓储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等;实践环节包括仓储配送综合、国际贸易单证业务、条形码综合技术、报关报检、客户关系及商务礼仪等实训。

3.2 大连大学物流人才培养支持措施

在大连大学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从培养理念、发展机制、实训支持等方面进行了优化,为培养现代物流人才提供了支持。

从物流人才培养理念角度来看,大连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过程中树立好公民、好学生、好职员意识,致力于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将物流人才与社会的适应性放在首位。大连大学物流专业2006年被评为辽宁品牌专业,2007年物流专业被评为优秀省级教学团队;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取三等奖以上荣誉达到10多项,为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从大连大学实训支持角度来看,为了给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环境,大连大学建立了校内物流管理实训制度,包括仓储配送、物流配送、物流信息系统等8个校内实训基地,为该校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实训环境。同时大连大学建立了沃尔玛、中远物流等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更多机会积累物流实践经验,对于提升物流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3.3 大连大学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大连大学物流人才培养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实训理念亟需变革,目前大连大学物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所占教学比重还不够大,物流实训程度还较轻,难以满足现代物流人才的需要。二是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现在大连大学物流专业教师大多是由仓储、经济、管理及计算机专业转行而来,缺乏系统的物流知识,对现代物流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就缺乏相应的支持,与物流教学实践性较强、理论与操作结合紧密的现实特征相去甚远。三是专业设置不合理,目前大连大学仅仅设立了一个物流管理专业,下设三个教学方向,并未根据当前物流业发展设计专业性更强的专业,导致物流人才培养中专业性相对不足,特别是在实际操作中,理论基础还相对薄弱,在指导物流实践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如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课程侧重于理论教学及案例分析,适应性相对较差,导致物流专业学生学无所用。四是物流专业人才实训体系建设滞后,虽然目前大连大学不断提升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但由于物流专业的实务性相对较强,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较多,那么通过到企业开展实训教学就成为必然,现在大连大学的财力还相对不足,教学设备投入资金缺乏,物流专业学生还缺乏实训操作培训机会。大连大学教学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实验室建设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场所,导致物流专业知识难以得到实践体验。

4 大连大学物流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4.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大连大学物流专业设置

现代物流业对物流专业人才要求主要是操作性、管理型、技术型、物流经济型等四类人才,因此大连大学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导向,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工程专业、物流技术专业、物流经济专业等四个专业(如图1),其中物流管理专业主要致力于物流专业人才的现代物流理论培养,包括现代物流技术政策法规、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资规划及营销、外语能力等,促使学生有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理念,并能运用物流管理理念指导实践工作,建立多层次教学模式,提升物流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物流工程专业主要对物流业硬件、软件资源进行科学规划、研发的能力,主要完成现代物流系统的硬件安装、调试及维护的能力,并利用计算机对物流企业内部信息系统进行优化,但是对师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可以在计算机系下设该专业;物流技术专业主要指基于供应链条件下,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物流业中,形成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运用及开发能力;物流经济专业具有对产业政策、制度、物流项目评价及财务结算、物流市场需求分析、物流信息把握等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图1 大连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设置

4.2 以新型物流人才培养为前提,优化大连大学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大连大学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应该从培养定位、教学规划、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优化,制定专业性个性化物流人才培养方案,以物流业生产服务及管理第一线为培养基础,安排大连大学物流专业学生到物流企业实践,突出操作能力的培养,提升物流专业学生自主动手能力。结合物流业发展趋势,大连大学教师应更新知识体系,实现教学与物流业发展新趋势的结合,适时根据物流企业需求调整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建设,形成岗位需求与培养供给相一致的培养体系。应该以物流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从物流行业调查研究入手,深入把握市场需求,推行职业化教育模式,制定符合物流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如图2。

图2 大连大学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4.3 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合作共赢的大连大学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表明物流专业毕业生要成长为对物流业运营比较了解的人才需要三年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专业人才的发展,而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所以应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参与度,建立校企实训基地,物流专业就业培训基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合作企业的岗位要求及业务流程等知识,并聘请合作企业专家到大连大学参与教学,对物流企业文化、物流企业经营哲学、物流企业业务具体操作等向学生进行讲解,为物流专业学生尽快融入企业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让合作企业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实施、开发及评价,根据企业需求设计物流专业培养课程,对课程内容、结构等进行不断优化,使物流专业学生可以较早的了解物流企业需求,形成良好的物流操作素养。

除此之外,大连大学应该做好物流专业学生实训环节,不断提升物流专业学生操作技能。一是建立大连大学内部模拟实验室,主要包括物流部、港口部、物流软件、仓储中心等,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信息操作实训学习平台,提升物流专业学习基本职业素养(如图3)。

图3 大连大学内部模拟实验室构成

二是与企业合作建设大连大学外部实训基地,使学生有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优质的外部学习机会,从实践中不断提升物流操作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吴朝华.学习领域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优化与评价[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榴红.围绕工作重点结合学会规划服务职教大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9年工作会议在皖举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0).

[5]陶广华,丁冬,武立波.中部地区物流人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企业经济,2011,(1).

[6]唐细语.“两型社会”视角下高职物流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11).

[7]李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刍议[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7).

猜你喜欢
物流业实训物流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物 流 业
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8-02-12 04:22:17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制笔(2016年1期)2016-12-01 06:47:30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决战“最后一公里”
商界(2014年12期)2014-04-29 00:44:03
物流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