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武,李 莉,谭榜云,陈保锦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甘肃 兰州 730000)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肺癌骨转移率各家报道不一,约22%~81.8%,大多数以溶骨性破坏为主,主要表现为骨痛、脊髓压缩及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骨ECT和MRI等,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各不相同,由于价格昂贵和射线对人体的影响而影响临床检查。近年来,一些新的骨代谢标志物正逐渐显现出在肿瘤骨转移临床应用中,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和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是调节破骨细胞的活性非常关键的一对分子[2~4],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肺癌患者血清中ODF和OCIF浓度及血清钙和碱性磷酸酶,以探讨其在肺癌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09年7月~2012年4月呼吸科及肿瘤科临床资料齐全的18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为原发性肺癌,分为无骨转移82例,合并骨转移104例。在骨转移组中,男63例,女41例,年龄38~73岁;无骨转移组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32~75岁;健康对照组为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人群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2岁;肺部其它疾病组中肺炎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24~67岁;肺气肿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33~69岁;慢性肺心病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38~72岁。
1.2 骨转移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骨ECT扫描检查提示有转移病灶,并经CT或MRI证实为溶骨性骨转移或混合性骨转移,无骨转移患者近1个月内骨扫描检查未发现明确转移病灶。排除标准:①患有影响骨代谢的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改变、控制不良的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病、严重骨质疏松)。②入组前90天内曾接受过双膦酸盐、激素、钙制剂治疗或有外伤性骨折。③入组前4周内曾接受过放射治疗。④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⑤严重的并存疾病。
1.3 仪器及试剂 ①仪器:全自动酶标仪、OLYMPUS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②试剂:ODF和OCIF检测试剂盒购自美国Uscnlife公司。血清钙和碱性磷酸试剂购自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4 方法 所有研究标本清晨空腹抽静脉血5ml,3000转离心10分钟后,分离血清,血清Ca2+、ALP抽血后当日检测,剩余标本分装后-80℃保存。实验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ODF和OCIF的含量;血清钙,采用偶氮砷Ⅲ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采用速率法测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上机测试。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组血清ODF和OCIF的含量 肺部其它疾病组、无骨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转移组与肺部其它疾病组、无骨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见表1。
2.2 ODF和OCIF诊断骨转移灵敏度和特异度 以影像学诊断结果作为参照,血清ODF水平升高诊断骨转移灵敏度为90.38%,特异度为86.59%;血清OCIF水平升高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为86.54%,特异度为84.15%,见表2。
2.3 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血清钙(Ca2+)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检测 104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中,10例血钙升高,发生率为9.62%;38例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发生率为36.54%。82例肺癌非骨转移患者中6例血钙升高,发生率为7.32%;7例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发生率为8.54%。可见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时血清钙变化不大,而血清碱性磷酸酶则升高,对骨转移可能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见表3。
表1 各组血清ODF和OCIF的水平比较(ng/L,)Table 1 Serum ODF and OCIF
表1 各组血清ODF和OCIF的水平比较(ng/L,)Table 1 Serum ODF and OCIF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②P>0.05;③与无骨转移组比较,P<0.01
ODF OCIF对照组 7.22±3.22 9.11±5.73组别肺部其它疾病组 8.66±6.64① 8.13±3.39①无骨转移组 8.35±5.42② 10.15±4.42②骨转移组 32.2±6.22③ 41.23±8.13③
表2 OCIF和ODF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10-2)Table 2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ODF and OCIF in diagnosing lung cancer with bone metastasis
表3 两组患者血钙(Ca2+)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分析Table 3 Analysis of Ca2+and ALP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年发病人数达130万,发病率在我国也位居榜首。约30%~40%的肺癌病人会发生骨转移,并成为预后不良因素之一。肺癌患者一旦发生骨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5]。骨转移引起骨质破坏后一般通过X线、ECT、CT、MRI等检查确诊,但这些检查方法对早期诊断骨转移的敏感性较差。因此,寻找简便、灵敏地反映肺癌骨转移的方法是目前探讨的热点问题。目前研究显示,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factor,ODF)和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hibititory Factor OCIF)在骨代谢中起决定作用,ODF和 OCIF在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的活化、发育、衍变、激活、成熟过程中非常关键。ODF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新成员[6],在体内,ODF能促进体内破骨细胞生成 ,1,25(OH),D 、PTH、PGE,能刺激成骨细胞分泌ODF并激活破骨细胞活性[7]。OCIF属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OCIF抑制骨吸收,负面调节骨成熟、骨分化、骨活性和存活 。
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ODF和OCIF水平在肺部其它疾病组、无骨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骨转移组患者血清ODF和OCIF水平明显高于肺部其它疾病组、无骨转移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显示ODF和OCIF可以作为判断骨转移的指标。
血清碱性磷酸酶几乎存在于机体各个组织中,但以骨骼(成骨细胞)和肝脏含量较高。恶性肿瘤侵犯骨骼后,成骨细胞增殖,新骨质形成,加速骨骼修复引起血清ALP增高[8]。本研究显示,在104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中有38例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发生率为36.54%,对骨转移可能有辅助诊断意义。约10%~20%的恶性肿瘤病人有高钙血症。肺癌病人分泌过多的前列腺素E而使骨吸收增加,致血钙增高。肺癌病人伴溶骨性转移时,大量骨质破坏,其释放出的钙超过肾和肠清除能力,也致血钙增高。我们研究发现82例肺癌无骨转移患者中6例并发高钙,发生率7.32% ,104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中,10例并发高钙,发生率为9.62%。王中玉[9]报道肺癌骨转移患者10.31%并发高钙,国外文献近来认为血清钙值对肺癌骨转移诊断无意义[10],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符。
血清ODF和OCIF水平在诊断肺癌骨转移中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联合监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可作为诊断肺癌骨转移的参考指标,并有利于肺癌骨转移的早期发现。
[1]韩 萍.肺癌骨转移临床资料分析及治疗研究[J].重庆医学2010,4,(7):799-803.
[2]Khosla S.Minirevicw:the OPG/RANKL/hRANK system[J].Endocrinology,2001,142(12):5050-5055.
[3]Lacey DL,Timms E,Tan HL,et al.Osteoprotegerin ligand is a cytokine that regulates osteoclast diffcrentiation and activation[J].cell,1998,93(2):165-176.
[4]Kong YY,Feige U,Sarosi L,et al.Activated T cells regulate bone loss and joim destruction inadjuvant arthritis through osteoprotegcrin ligand[J].Nnture,1999,402(6759):304-309.
[5]周 箴,廖美琳,韩宝惠.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影响复发转移和生存率的原因分析[J].2002,22(2):28-29.
[6]Walsh MC,Choi Y.Bioiogy of the TRANCE axis[J].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w,2003,14(3):251-263.
[7]Hofbauer LC,Khosla S,Dunstan CR,et al.The rols of osteoprotegerin and osteoprotegerin ligand in the paracrine regulation of bone resorption[J].J Bone Miner Res,2000,15(1):2-12.
[8]陈旭芳.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测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12):953-954.
[9]王中玉,史清明.肺癌骨转移发生及诊疗情况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2):1902-1903.
[10]李 平.血清ICTP作为肺癌骨转移标记物的意义[J].国外医学情报,1998,1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