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群
摘 要:文言文教学历来困扰老师和学生,一个怕教,一个怕学,教学方式陈旧,学习效率低下。旨在寻求一种改变,一种突破,力求改变文言文课堂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状,突破原有的相对陈旧的落后的僵化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以一种相对轻松的合作的竞争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鼓励学生,奖赏学生,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高效课堂;文言文教学;小组合作;激励
文言文作为记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蕴含着几千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散发着深厚浓烈的人文气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源,是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然而,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见“文”头疼,恨不能绕道而行或干脆一跳而过,极度缺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生之中流行着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位居三“怕”之首,可见学生对它的抵触和畏难情绪。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以下几点颇为主要:
一、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僵化,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缺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触发点
教师授课重点基本落在各种文言知识点的讲解落实上,主观上强制性地肢解了文言文作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性,破坏了历史故事的整体性,削弱甚至掩盖了历史人物身上的精彩动人之处,使之成为一篇由艰涩难懂的文言字句堆砌而成的古代天书。
二、遥远的时空距离所带来的巨大的陌生感
文言文的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很难让学生在极短时间内与之形成共同语言。而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忽视了文言文作品的精彩之处和魅力所在,不能让学生在精神上、感情上与古人产生交流。如此,则学生始终只能在文言文大门之外徘徊。
三、不同的语境成了阻隔学生走近文言文的巨大天堑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性、书写习惯以及夹杂其中的数量众多的虚词及其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使用有着很大的区别,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文言文成了在新语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的老大难问题。
四、教师自身对文言文的不重视导致文言文教学日趋弱化
因为高考中涉及课内文言文的内容极少,所以很多教师认为把大量的教学时间和精力花在文言文教学上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淡化、弱化文言文教学的现象就屡见不鲜了。编书者有深意,执教者难领会,学习者自然一团浆糊。于是乎文言文教学就进一步陷入尴尬的境地。
凡此种种,文言文教学似乎走入了一条死胡同。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处境何其不妙。不教吧,高考这关过不了。教吧,问题一箩筐,麻烦一大堆,剪不断,理还乱。但是,文言文如此重要,不剪不理又解决不了问题,怎么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在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下,笔者在日常的文言文教学中做了一点小小的尝试,请略呈固陋。
第一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组实力相当;第二步:设立“语文学业积分银行”,明确奖惩机制;第三步:还课堂于学生,让他们尽情表演。具体做法如下:
教授一篇陌生文言文的前一天,教师精心备好课后暂时按兵不动。先指定某一个学习小组担任下一节课的解答组,负责解答其余学习小组提出的有关本课文言文内容的所有问题。其余学习小组则为发问组,经过自学文本、组内讨论,然后将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供给解答组予以解答,也可以故意出难题来刁难解答组,考验他们的解答能力。
经过一天时间的准备,正式上课。首先给发问组5~10分钟时间将各自的问题写在黑板上(一块黑板往往是不够用的,所以要把教室后面的黑板也利用起来),如果问题题干较长则写在纸上直接交到解答组手里。解答组在发问组书写问题的同时全组开动,分工合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不提倡手机百度)解决黑板上的问题。发问组写完问题后,给解答组5~10分钟时间上台答题。解答组答题完毕后,老师登台,与全体学生一起批改黑板上的答案。若有某个问题答案存在较大争议的,先放一边,留到本节课的第二个环节里继续探讨,共同解决。批改结束后进行统计,计算答题准确率,换算成积分记录到解答组的每位学生名下。
通常“发问—解答—批改”这一环节要花去一节课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兴致高昂,气氛热烈。自告奋勇者上台书写,含蓄腼腆者出谋划策;发问组明枪暗箭四处乱飞,解答组见招拆招游刃有余。而教师呢,可以游走巡视,或给发问组送点子弹,或帮解答组递个盾牌;也可以壁立一旁,静静观看,默默思索,发现问题,归类问题,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纵观整个课堂,一扫过去课堂教学的沉闷枯燥单调乏味的氛围,学生玩得兴高采烈,学得细致认真,想得宽广深远。在一片轻松欢快的气氛里,文言文的实词含义、虚词用法、词类活用、使动意动、特殊句式等知识点不知不觉就落到实处。
以《劝学》为例,文中众多虚词的不同用法历来是学生最感头疼的一样东西,如果老师也像过去一样上课,那么任凭老师在台上讲得声嘶力竭、唾沫横飞,估计学生也是听得一头雾水、昏昏欲睡。笔者在课堂教学的第二个环节里重点对文中的虚词用法进行了归类,非常细致地分析了文言句式的结构特点与文言虚词用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明白了“而”“其”“以”“之”等虚词在不同的文言语境里的不同用法,同时辅以课外文言词句,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解决完这些问题后,再来探讨本文的主题、意义及写作方法等就容易得多,也深刻得多。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也会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够努力、难以持之以恒、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进而改变自己,提高自己。习文而明道,真是善莫大焉。
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大大提高了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互问、互答、互考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质疑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更好地落实了文言文的各个知识点。当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学习小组内部团结合作意识不够,个别学生过于坚持自我;也有个别学生偷懒,不思进取,不出力气,白拿积分等等。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此类学生予以关注,采取适当手段加以教育管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小组、融入课堂,真正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整体效率的提高。endprint
除了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加强文言文朗读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在课堂上,教师要以身作则,大声范读文言文语段,给学生以直接的语言感受,熟悉文言文的朗读节奏。在扫除了字词句的阅读障碍后,流畅的诵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染心灵,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进而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比如,《与朱元思书》开头一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边诵读,一边想象,美好的景色在脑海中自然浮现。再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滕王阁序》等文章,细细品读,妙处无穷。
综上所言,旨在改变。改变陈旧落后僵化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改变学生惧怕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改变沉闷单调的课堂学习氛围,改变文言文课堂教学高成本、低效能的现状。真正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笔者不才,略呈浅薄之见,恭请大方之家斧正。
参考文献:
赵长青.文言文教学初探.华章,2012(08).
The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Efficient Classroom”
Cheng Qun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has always puzzled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a fear,a fear of learning,the teaching method is old,low efficiency of learning.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eek a change,a breakthrough,and strive to change the situation of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high input,low output,breaking the original relatively old backward rigid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 mode,students,with a relatively relaxed cooperation competition teaching methods encourage students,to reward students,to cultivate students learning classical Chinese interest,improve the students self-study ability of classical chinese.
Key words: efficient classroom;the classical Chinese teaching;the group cooperation;excitation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