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产网络的劳动力市场效应

2014-10-23 20:50李骁曹监平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19期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

李骁 曹监平

摘要:全球生产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国际生产关系与全球秩序。作为国际分工中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市场的内部结构、劳动者权益、劳资关系以及劳工组织等方面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只有从全球生产网络内部治理、主权国家治理以及宏观全球治理三个不同的维度着手,充分发挥全球生产网络中多样化权力主体的作用才能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新要求,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从而解决劳动力市场中出现的新问题。

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劳动力市场;国际政治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9018303

国际产品内分工的蓬勃发展为跨国公司将产品生产工序进行跨国性的空间重组和地理扩张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在此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被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生产网络紧紧地捆绑。这种全新生产模式的出现代表着世界范围内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必将影响社会关系与全球秩序的建构。全球生产网络中超国家的多元化权力主体的崛起使主权国家逐渐衰退,并开始塑造一种全新的国际生产关系。劳动力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从一方面来看他们是世界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从另一方面来看劳动力又是一个处于复杂关系中的生产和社会行为主体。如果仅仅从经济层面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将会忽视劳动力作为社会人的基本权利和能力,低估全球生产网络对世界政治关系和秩序的影响,因此从广义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野去认识全球生产网络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将会更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劳动力市场变化的真相并有利于找到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

1全球生产网络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导厂商利用劳动力在性别、地域、年龄、种族等方面的差异,把不同类型的劳动力与技术密集程度不同的工序进行匹配。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及其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相当的差距,因此全球生产网络对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影响将更加的广泛与深刻。

1.1劳动力市场结构

劳动力在世界上的分布并非是均衡的(参见表1),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在总数上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并且劳动力参与率较高,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人口以非熟练劳动为主而且城市化率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正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的特有状况,世界一体化生产模式中生产的片段化与厂商的层级化才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产生相应的变化,核心劳动力群体与边缘劳动力群体的结构分化日益严重,具体表现为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层次化、劳动力社会来源构成的多样化、就业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劳动的分散化。

跨国公司通过外包或者合约制造的方式将一定的生产工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来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则通过这种方式把市场波动的风险转移给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将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变成吸收市场风险的“减震器”。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只有利用工资较低的女性劳动力代替男性劳动力以及雇佣农村劳动力等方法才能降低成本压力继而转嫁市场风险。这些非正规劳动的工资水平、工作条件、福利待遇以及培训学习等都要显著地落后于正规劳动,而且由于长期被锁定在生产价值链的最底层,他们的待遇和条件甚至出现了不断恶化的趋势,所以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群体内部正式劳工与非正式劳工、劳动群体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与分歧日益显现,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潜在的不利影响。

全球生产网络中世界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特征更加显著,其中的一端是发达国家收入较高、工作相对稳定的核心劳动力群体,而另一端则是发展中国家工资较低、从事临时工作的边缘劳动力群体。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人间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现象日益加剧了全球劳动力的内部矛盾。

1.2劳资关系和劳工组织

生产要素市场上强资本、弱劳动的态势决定了资本对劳动的控制能力在全球生产网络中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强化。跨国公司通过全球生产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劳动力资源,这种分散化的生产极大地削弱了主权国家与工会的权力,失去政府和工会保护的工人则很难自发组织和形成联盟。而且,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劳资关系不再单纯的表现为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冲突,而是扩展为劳动力与政府、企业与政府、不同国家政府之间以及不同国家工会之间的矛盾。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导致了核心劳动群体和边缘劳动群体、正式劳动与非正式劳动之间的分化,将劳资矛盾转化为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并加强了资本对核心组织内工人与正式劳动的控制。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往往会通过抑制工人福利、压制工会和工人运动等方法吸引外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恶性竞争加剧了资本与劳动关系的失衡。但是从长期来看,分布于不同国家的劳动力在功能和就业条件上的相互依赖性会不断增强,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都受到了跨国资本的控制,因此一个规模庞大的全球工人阶级的形成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但是相对于全球资本家阶级的强势地位而言全球工人阶级的形成将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2全球生产网络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治理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治理能力还无法适应劳动力市场的新发展和新要求,而且从全球的层面来看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世界劳动力市场的治理机制。因此,只有结合全球生产网络的组织形式和特点,从全球生产网络内部治理、主权国家治理以及宏观全球治理三个不同的维度着手,充分发挥全球生产网络中多样化权力主体的作用才能扭转当前劳动力市场的局面,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并促进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收入水平和地位的提高。

2.1全球生产网络内部治理

全球生产网络中各个节点的企业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单纯依赖传统的企业内部治理或者市场机制已经无法解决劳动力市场出现的新问题,因此必然要求全球生产网络内部的企业实现互相协作、共同治理。尽管强调共同治理,但是企业之间的作用和地位并不平等,全球生产网络中的领导厂商承担着劳动力市场的核心治理者角色。这就要求领导厂商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关注企业的社会道德与责任,通过网络内部治理来协调生产网络中不同类型劳动者之间、不同国家劳动者之间以及劳动者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和利益。从全球生产网络内部治理的层面,把劳动力市场治理纳入企业管理目标对于改善劳资关系、提高劳动者地位和保障劳动者权益将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位于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企业也应该通过集体行动、改进技术等方式积极主动的强化和提升自身在网络中的权力与地位,维护企业员工的利益。

2.2主权国家治理

尽管全球生产网络的出现为主权国家治理的方式和制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家仍然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管理者,各国政府在规范本国劳动力市场管理、保障劳动者权益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积极应对全球生产网络对国内劳动力市场带来的冲击,不断规范本国劳动力市场管理的机制,平衡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与利益,切实维护本国劳动者的权益。

2.3全球治理

全球生产网络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主权国家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也不断加深,单纯依靠全球生产网络的内部治理和主权国家治理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劳动力市场的矛盾与冲突,但是他们治理的范围和能力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全球共同治理才能最大程度的解决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全球治理中要努力争取更多的制度制定权和主导权,改变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中不平等的利益分配格局。此外,各种政府与非政府国际组织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也在不断提高,当前国际劳工组织已为劳动力市场的治理提供了一个社会保障基本框架,并正在积极的致力于扩大与就业密切相关的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近年来,在劳动力市场的治理领域也涌现出了诸多的民间组织标准,尽管这些民间管理方式在内容、范围、执行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的执行效果还差强人意,但是其对于规范劳动力标准、维护劳动者权益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中国劳动力市场治理的政策建议

我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嵌入全球生产网络,在分享国际分工好处的同时,劳动力市场中出现的边缘劳动力群体不断膨胀和劳动者权益地位受损的现象也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诸多的隐患。当前,我国对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和管理能力还明显落后于全球生产网络蓬勃发展的需求,提高我国劳动力市场治理能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3.1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

在全球生产网络条件下,强势跨国公司对全球劳动力的控制更加隐蔽和强势,亟待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本国劳动力市场进行规范与保护。首先,我国政府要结合国情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劳动力市场进行规范和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劳动法律法规,做到劳动力市场治理的动态化与规范化,并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第二,各级政府部门要对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制造企业和合约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加大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劳动者权益企业的惩罚力度。另外,政府要积极地引导和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敦促企业遵守UNGC、GRI、AA1000、SA8000等规范和标准。第三,政府要重点关注农民工和女性劳动力等弱势与边缘劳动群体,加强对弱势劳动群体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就业水平。最后,要积极地加强同其他国家与国际组织在劳动社会保障领域的合作,促进劳动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努力提高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

3.2强化工会组织对工人利益的维权功能

在成熟与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中,工会组织是代表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力量,在劳动力市场运行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工会组织和维权机制不完善的情况,工会组织在劳动力市场中应有的功能尚未得到发挥。我国应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有工会的组成体制和职能,明确工会的定位,改变工会的工作环境,防止资本控制工会,使工会能真正代表和维护工人的权益。从工会组织自身来看,在维护职工的劳动就业权益和工资分配权益时要具有前瞻性,坚持以工人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为重。此外,我国应该积极汲取发达国家工会发展的经验,加强国际交流和与合作,发挥工会组织在劳动力市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3.3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劳动者地位

为了改变我国劳动力在全球生产网络中被动与依附的弱势地位,我国应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通过制定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培训政策来改善人力资源的素质。通过培训,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知识,改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和分配链中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培训也可以使他们具有更好的和雇主谈判的能力,从而可以较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最终改善在劳动关系中的弱势地位。

3.4加快产业结构重组与升级,培育优质企业

在全球生产网络中,主导厂商将产品生产过程中吸纳边缘劳动力的非核心、标准化的生产工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自己则严密控制吸纳核心劳动力群体的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环节。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导厂商不断挤压底层供应商的利润空间,迫使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一步降低劳动力成本。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沿着产品价值链内部的垂直分工实现从加工制造到高附加值环节升级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直接从高端入手,培育和构建以本国的优质企业为核心的自主生产网络,控制整个产业链,形成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源泉。

参考文献

[1]曹德骏.跨国公司与中国劳工权益受损关系初探[J].中国工业经济,2005,(5).

[2]曹监平.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全球生产网络的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13,(6).

[3]任焰,潘毅.跨国劳动过程的空间政治:全球化时代的宿舍劳动体制[J].社会学研究,2006,(4).

[4]岳经纶,庄文嘉.全球化时代下劳资关系网络化与中国劳工团结-来自中国沿海地区的个案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Barrientos.Corporate Purchasing Practices in 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A socially Contested Terrain[J].Geoforum,2013,(44).

[6]Freeman. Labor Regulations and Social Prote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arket Distortions or Efficient Institutions?[J].NBER Working Paper No.14789,2009.

猜你喜欢
劳动力市场
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实践与思考
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工作搜寻的影响分析
不同户籍就业人口在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收入差距分析
城乡劳动力结构变迁影响因素透析
关于盘锦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整合问题研究
浅谈中国劳动力市场结构转型的挑战
探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紧张的简要分析
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和匹配理论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