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明清时期扬琴的发展脉络

2014-10-22 06:51袁丽珠
艺术评鉴 2014年17期
关键词:明清时期民间音乐扬琴

袁丽珠

摘要:扬琴自明末时期从欧洲传入中国,先是流传于广东一带,后逐渐传入内地各个地方,所以明末后期至清代末年是这件外来乐器在中国流传、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主要是梳理、探究明清时期扬琴发展的状况,旨在阐释其产生发展及变化的规律,进而为以后扬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明清时期 民间音乐 扬琴 扬琴音乐

明朝初期,统治者在经历了元末激烈的农民战争后休养生息,鼓励农业发展,促进商业繁荣,此时资本主义显露出萌芽状态,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城市不断扩展。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与西方来往的海上通道,这一举动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这或许为日后“洋琴”这件欧洲乐器传入中国埋下了伏笔。

明朝中后期,“土木政变”、“宦官专权”,农民揭竿而起,四处战争不断,百姓更是颠沛流离,为了寻找生躲避战乱计各处迁移,这在某种程度上却促进了不同民间、地方文化的相互交流。此外,明代在经历了宋、元音乐的世俗化基础上,音乐也朝着多种形式发展, 各种形式的民间音乐形一步兴旺发展,并已逐渐划分出自身特有的体系,形成了民歌、说唱、戏曲、歌舞音乐、器乐五大类别,并沿用至今。“洋琴”这件海外乐器正是在经历了上述不同历史过程后,于明末传入中国。

据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辑《中国音乐史考图片》一书中记载:“洋琴,亦名扬琴,打弦乐器。它在十四世纪已在欧洲流行(Dulcimer)。明代自国外传至中国,初流行广东一带,后在全国流行”。因洋琴是国外传入的,所以起初便叫洋琴,后随着这件外来乐器逐渐本土化,便因其弹方法是敲击,故名扬琴。据可查找到最早的资料清代《清稗类钞》中文字记载和康熙时期唐再丰《中外戏法大观图说》卷十二中的图显示,明清时期的扬琴有两排琴码,也就是有两组音律,手持两支竹制的琴捶用来敲击琴弦,以此推断,明末时期扬琴的形制、演奏方法大致于此是相近似的。

16世纪末到17世纪这一阶段,中西经济、文化交往频繁,所以扬琴这件欧洲乐器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由于广东是沿海地带,又是中国与欧洲通商、交流的首站,扬琴起初便流行在广东沿海一带,后逐渐流传至内地很多地方。此时我国的音乐文化已从宫廷、文人的宏大、清雅逐渐转向于市民真实与生活化,并愈来越趋于世俗,扬琴当时被视作“世俗洋琴”流传在市民中间,与当时文人雅士所爱好的古琴形成鲜明对比。宋代以后民歌、俗曲儿、说唱、戏曲艺术在民间深受喜爱并广泛流传,扬琴这件乐器自明代传入中国后便作为伴奏乐器加入到了民歌、说唱、戏曲等音乐形式当中。值得一提的是流传于明清时期的“琴书”,“琴书”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如:北京、山西、山东、安徽、四川、江苏、河南、云南,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以“洋琴”为主要的乐器出现,“琴书”也是因此而得名的。此外,在一些地方戏曲中也采用“洋琴”来作为伴奏乐器,诸如:粤剧、潮剧、闽剧、汉剧、沪剧、黔剧等,“洋琴”这件乐器也就随着民间音乐的传播向全国各地广泛流传开来,康熙至乾隆年董伟业的《竹枝词》中描述扬州地区“成群三五少年狂,抱得洋琴只一床,但借闲游寻夜乐,声声‘网调唱吾乡”;清代李声振《百戏竹枝词》也记载了当时北京弹奏洋琴的情景,“四宜轩子半吴音,茗战何妨听夜深。近日平湖弦索冷,丝铜争唱打洋琴”这些记载也说明了明清时期的扬琴在全国很多地方流传,深受欢迎。

明清时期民间音乐经历了长时间的流传与发展,形式愈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清末时期,扬琴这件乐器伴随着民间音乐的发展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流派与地方风格特点,此时形成的主要流派有“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此外还有“潮州弦诗”、“山东琴书”、“新疆木卡姆”、“内蒙二人台”这些地方音乐中演奏的扬琴也是各具浓郁的地方特色。

“广东音乐扬琴”是从粤剧过场音乐;烘托表演气氛的小曲儿;传统的民歌、小调、戏曲曲牌、古典乐曲中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音乐曲调清新明朗、流畅优美;节奏明快、活泼,并善于描绘生活、自然中小的事物和情景,具有浓郁的岭南音乐特点。早期的代表人物有严老烈、丘鹤俦、吕成文;作品有《旱天雷》、《倒垂莲》、《到春来》、《连环扣》《狮子滚球》、《双龙戏珠》、《相见欢》、《声声慢》《平湖秋月》《蕉石鸣琴》、《步步高》、《银河会》等。

“江南丝竹扬琴”是受江南丝竹音乐影响而形成的,江南丝竹音乐历史久远,形式内容丰富,音乐特点以细腻、清雅、优美、婉转而闻名,体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瑰丽,曲调多以五声音阶为主。扬琴这件打击乐器的音色特是点状颗粒的,敲击出的声音犹如珠落玉盘般的清脆,因而更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江南丝竹音乐清新与秀丽。清末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任悔初,其代表作有《三六》、《花六》。

“四川扬琴”其实是四川的地方曲艺之一,也叫“四川琴书”或“四川戏”,因为是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的,普遍流行于成都及重庆地区。四川方言特点是高、直、平、快,四川人的性格更是慷慨阳刚,对生活富于激情,因此四川音乐多了几分高亢与明快。清末时期四川扬琴的代表人物有谢兆松、刘惠廷、李连生、李德才等人,代表曲目有《闹台》、《将军令》

总之,明代除了商品经济发达,文化上是传统、保守与开放创新并存;清初中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这是扬琴得以在这个时期广发流传,扬琴音乐深受欢迎,广泛传播的基础。研究明清时期扬琴音乐的发展状况,对未来扬琴音乐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有效的保存、传承传统才能更好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光祈.中国音乐史[M].北京:团结出版社,2013.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3]项祖华.扬琴弹奏技艺[M].香港:繁荣出版社有限公司,1992.

[4]代梓又.四川扬琴史稿[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明清时期民间音乐扬琴
应用于合重奏的扬琴音域介绍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
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明清室内陈设艺术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