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衰、流变、去从

2014-10-22 06:50覃勤
艺术评鉴 2014年17期
关键词:格拉斯

覃勤

摘要:先锋派,是指那些拥有最激进、最新奇创作思想的流派。二战以后,超现实主义绘画、意识流文学和荒诞派戏剧的兴起也为西方音乐界的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而先锋派作曲家们在钢琴创作上,他们的崭新的作曲技法和音乐概念则淋漓尽致地展现在钢琴练习曲这一体裁上。

关键词:钢琴练习曲 梅西安 格拉斯 利盖蒂

20世纪初,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斯克里亚宾的神秘主义和弦、德彪西的非功能和声、勋伯格的调性反叛接踵而至,猛烈冲击着传统音乐。但是直到“十二音技法”被找到以后,其中蕴含的潜在含义才开始被人们理解接受。传统音乐慢慢走向消亡,二战后,西方各种创作新潮流的涌起,加速传统音乐的破裂、解体,加之,具体音乐和电声音乐仅仅追求探索的是纯粹声音艺术,完全丧失了在正规音乐中所获得的丰富联想。在此情况下,人们开始积极寻求突破,追求一种的新的自由。而经过二战洗礼的作曲家们,则有极强的与传统决裂的精神,同时受到当时文学戏剧等的影响,使得他们大胆的尝试新的创作技法,凭借现代科学技术开创新的音乐天地。

一、天使的低吟与歌唱

梅西安是20世纪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而且他是最具独特风格的作曲家。他不光是作曲家,还是一位鸟类学家,他曾说:“鸟类是伟大的音乐家。”而他在20世纪50年代所创作的《群鸟集》中记录了77种鸟类的声音,充分的证实了这一点。

梅西安的代表作品是他于1950年发表的实验性钢琴小品《4首节奏练习曲》,其中分为四个独立的篇章:《火之岛Ⅰ》、《火之岛Ⅱ》,(这两首是题献给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的,梅西安解释说:“主题有那个国家武术迷信的强烈和狂热。”);《时值与力度的模式》;《纽姆节奏》(这首是考虑到宗教音乐中无伴奏齐唱所用的不同形状记谱符号时创作的);而第三首《时值与力度的模式》是20世纪钢琴序列音乐中的里程碑作品。

梅西安在1949年创作的《时值与力度的模式》,它是整体序列的首创作品(尽管其中利用了综合体、排列、音列、但不是有一定次序的序列,所以不能算是一首序列作品),在写作上,梅西安在乐谱中注明了如下特点:

1.用到了由不同触键法带来的十二种不同的发声方法,有十一种带标记的音和一种无任何标记的音构成。

2.采用了一种不同的力度模式。

3.在三个八度上,使用了三十六个不同的音高,每个八度上有十二个声音。

4.在音高中,有二十四个不同的时值并在三十二分音符倍数的基础上形成了三组序列,它们在其中完全自由的被使用,所有相同高度的音符,同紧跟它联系在一起的时值、力度和契约的发声法始终保持不变,只有这一点是同序列相似,并且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此外,受序列主义影响创作的练习曲还有德国作曲家卡尔海因茨·斯托克豪森创作的四首练习曲作品第二号(该曲集于1954年由Universal Edition Ltd.出版)。

二、时空的延续与交错

1950年以后,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它带来的复制技术和庞大的信息量(也称信息爆炸)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人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欣赏以前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可以轻易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同样,在音乐领域,也更加注重对“重复”手段的强调。在这个时代,神秘不再神秘,深奥不再深奥。但是,信息爆炸也让人们的精神承受能力处于崩溃的边缘。人们更加追求简单明了,由此,“简约派”音乐应运而生。

简约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国的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1993,他出版了10首练习曲,这些练习曲即简约主义音乐风格的代表作。在这些练习曲中,他采用小型固定音型,各声部多采用齐奏的形式,作品中素材多次重复。

下面我们以第一首为例,第一首练习曲主要素材是A、B两段,A段由双手齐奏的分解和弦式的三连音构成,并通过踏板的运用使每组三连音的最高音构成旋律。

B段先由右手奏出一条单音旋律,同时左手分解式的双音作为伴奏,后半段则左右手互换。

此曲最大的特点是重复性,三连音和伴奏音型不断重复,整首曲子也是由A、B两个乐段不断重复构成。同时看似单调的乐曲通过速度的变化(A段每小节都是渐快的过程,B段每个乐句均是先渐快再渐慢的过程)表达出一种激动的情绪。和声的倾向性在曲中则几乎没有。

三、“唯音”的迷雾与彩虹

求新是20世纪的主旋律。求新,意味着对现状的不满足,对更高层次的追求,表达了对“超越”的渴望。不论因何种原因而去求新,新,已经成为时代的需求,历史的必然。心智崇拜构成了时代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因为求新,让西方现代音乐史灿烂了整个历史星空。从斯特拉文斯基到勋伯格,再到约翰·凯奇,现代音乐艺术就像模特儿身上的时装快速更替、新新不已,其中利盖蒂和他特立独行的作曲观念就是现代创新浪潮中浮现的一朵洁白的浪花。

奥地利作曲家乔治·利盖蒂,他创作了BookⅠ、BookⅡ、BookⅢ三套练习曲,共18首,每首均有标题。其中Book1在1986年获得第二届Grawemeyer作曲比赛大奖。这18首练习曲因此成名。他们就像一束流光照亮沉寂已久的创作领域。无论从音乐术语上的表达还是对于技术的要求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和创新。利盖蒂向我们展示了现代作曲家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和作曲上的伟大才华。

BookⅠ从开始创作到完成历时5年,到1985年才定稿。这个时期利盖蒂的创作方式由传统回归到更富旋律的表达方式,更具有浓重色彩的情感表达——癫狂与宁静、激情与忧郁。这6首作品的创作思想大胆激进,突出运用了新的节奏节拍语言,并巧妙的结合其它音乐要素,形成新的极有个性的表现形式,然而它的结构却又相当传统,写法极为严谨,,充分显示了利盖蒂在创作上的特点。

以下我们就以BookⅠ中前三首为例:

第一首《混乱》——献给皮埃尔·布列兹,全曲采用的主要技法是让不规则的节拍同左右手的节奏分离错位。作曲家在该曲中主要表现无休止的交错的回忆与现实,混乱的思绪与心境。通过独特的节奏和双调性来表现。右手和左手分别弹奏以七个白键和五个黑键所构成的两种不同的音阶,在双手同时演奏时组合成钢琴上除纯一度纯八度以外的所有音程,全部十二个半音进行八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并以八度与和弦重音为间隔。endprint

节奏上的变化也是这首练习曲的突出特点。在构思上,两手始终建立在对立的矛盾之上,在单一主体上制造出种种复杂的矛盾充分体现标题《混乱》所表达的内容。这种分层的写法早在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等人的作品中就已经出现过,但在节拍和节奏上的这种复杂的交错变化却是利盖蒂的独到之处。在不停的跑动中,节奏重音位置的频繁变化与左右手之间节拍的交错变化共同造成了节拍与节奏的不稳定性,同时也成为音乐发展的重要动力,正是这种种独特之处构成了利盖蒂的个人风格。

第二首《空弦》——献给皮埃尔· 布列兹,这首练习曲的创作显然受到了西洋弦乐器按纯五度关系定弦的影响。全曲建立在纯五度音程基础之上,每组音都按五度关系建立,组与组之间又按半音关系发展,两手同时进行时的音程多以协和音程为主,偶尔出现的不协和音程也都出现在弱拍上,所以整首乐曲在音响上极为柔和。另外,音组之间的半音关系也使曲子更添一种模糊、朦胧的感觉。

第三首《哑键》——献给皮埃尔·布列兹,这首是所有练习曲中最具灵感和创意的一首,可以称作“一流,经典之作中的极品”。此曲在演奏时一只手无声地按住琴键的某几个音,另一只手在被按和没被按的琴键上演奏,发音的音被不发音的音阻隔,造成了一种断断续续的效果,是这首作品最为突出的特点。从构思上来说这一写法较为独特,在前人的作品中难得一见。利盖蒂通过节拍的变化使节奏时而处于正拍,时而处于后半拍,将这一阻隔的旋律变得极不稳定,增强了它在节奏上的变化。

根据作曲家的注释,谱例中空心音符为按着不发出声音 黑色小音符因为和按着的空心音符为同音,所以弹时不发出声音。

四、结语

“贯穿大部分历史的艺术实践都服务于人类进化的目的,而不是什么高雅艺术,他们是公共的,实用的。”英国学者凯里这样说。的确,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作曲家也在探索中跟随社会的脚步踽踽前行。或许他们所创作的最后被历史遗忘,但是仍不停歇,即便只是被看做是实验也是必须的,像我们必然要荒废的青春,它的过程有多么疼痛艰难,它的果实也就会有多么成熟壮观,我们总是蹉跎了时光之后,才会真正明白时光的意义。

“练习曲”的创作也在随着时代的流变而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它所受到的影响并不亚于任何题材,作曲家们根本无心计较得失。他们甘于寂寞,即便找不到听众,也要专注一生写这种晦涩难懂的音符,突破法则、一意孤行,这是何等豁达执着的情怀,只因心中始终有一束信仰的光芒照耀。就如梅西安所构建的自然界的死亡与新生、交替与轮回,格拉斯所流露的对理性过剩和意义缺失的焦虑,利盖蒂所体现的音响与表达之间的悖谬……这些,或许代表着一个时代创作的流变、兴衰与去从,叫人感动的不止是作品本身,还有作品背后那双聆听世界的耳朵,纤毫毕现中体现的关怀与感激,这是无法言说的。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课题《二十世纪钢琴练习曲的教学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G201240。endprint

猜你喜欢
格拉斯
打造沉浸式全景声系统 北京通州格拉斯小镇私人影院
绚烂花车(环球360)
对人生诗意的凝望,对世界真挚的告白
寻找那些镜头背后的英雄 手持王Paul Greengrass(保罗·格林格拉斯)
君特·格拉斯逝世
一只叫格拉斯的猫
安格拉斯的世界纪录
一只叫格拉斯的猫
电脑也疯狂
电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