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
摘要:在当前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高校教育理念以及方法持续发生变化,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慕课”等都一定程度地冲击着以“教师教”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带给广大高校教师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分析应对挑战的方法与措施,使教师能够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中抓住机遇,以期发挥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慕课;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4-0261-03
一、引言
在互联网时代里,信息技术已渗入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政策陆续出台,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2011年起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是指将传统教学模式,即将学生在教室上课,课余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学生事先在家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PPT,自主学习新知识,而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深入的科学实验,完成知识内化,真正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模式。2013年5月份以来,国际众多报刊纷纷介绍了美国在线课程(MOOCs)的来临与影响,一瞬间,“慕课”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潮冲击着高等学校,冲击着学生,也冲击着教师。在新形势下产生的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是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新兴起来的。高等院校要想切实提升教育质量,必须着眼于时代需求,与时俱进,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开展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变革,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复合型、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老师想要继续站稳脚跟,就必须抓住机遇,迎接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更大的价值。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教师带来的挑战
面对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出现都让社会重新审视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同世界一流大学优秀教师竞争、如何体现教师的价值都是困扰高校教师的问题。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应对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
1.对教师的综合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毫无疑问,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必然是教师综合知识水平的具体体现。当我们借鉴“慕课”建设经验的时候,不能只见物不见人,既要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强大推动作用,也要注意关注教师的知识结构对提高教学能力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近几年博士学位的比例逐年提高,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因具有博士学位可以在短期内评上高级职称的职称评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年轻教师完善知识结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高校教师没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广泛的知识结构,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大学的地位将可能被虚弱,一些学生将会通过互联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老师的远程教育课程。因此,没有特色的高校教师将面临着被淘汰或被替换的危险。
2.对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教师而言,具有良好的综合知识水平还是不够的,要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还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可以预见,当“慕课”建设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将不能满足学生的更高需求,而竞争的焦点必然会由教学模式转变为新的教学内容,这是科技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学生面对社会发展的强烈愿望。如何提升教师个人的知识创新能力,也是当前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知识的创新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融合和贯通,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挖掘:一方面是教师个体的知识挖掘,教师利用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断进行总结和提高,可以是教学方面的知识加工和提炼,也可以是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另一方面是教师群体的知识挖掘,具有不同年龄结构、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群体具有更加广泛的创新基础和条件,是实现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
3.对教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没有自学动力,那么课程将无法继续进行。所以,如何激发学生内在的自学动力是关键,这就要求老师除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获取知识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老师的需要外,制作适合学生需要、能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是关键。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以帮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发展最大潜力为目标,倡导“范例教学”、“交互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三种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当高等教育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后,其教学模式也随即发生了转变,“慕课”、“翻转课堂”等冲击着传统的教师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现代教学方式重视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开展教学。许多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校教师带来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当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而出现的各种新的教育模式横行在高校教育中时,也给当今高校教师提供了更多展现的平台。新一轮教学改革,也是高校教师创新精神的竞争。当代高校的教育改革,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国际化趋势加深以及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大学教改的成功,不仅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提升和就业能力的增强,更关系着整个社会高效、有序的运作,学术公平、自由的开展,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甚至于文化多元、健康的发展等方方面面。教师在充分发展自身的同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自己的课传授给更多的学生,甚至是世界各地。因此,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更多展现自己特色和水平的机会。若是能在这教学改革中,抓住机遇,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模式,那么必将在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高校教师面临挑战应采取的措施
信息技术的发展冲击着整个高校的教育,那么教师该何去何从,是固步自封还是开拓创新?面临“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该如何保住自己的三尺讲台。目前,包括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中国在内的十几个国家都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都希望在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逐步扩大自己的影响。那么,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从而战胜信息技术的挑战呢?endprint
1.提高教学质量。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想让学生进入大学教室,那么教师就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应首先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多学习,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另外,在授课内容上教师可以自主选定、编写教材及教辅资料;自主决定教学内容;自主确定授课及考核形式。最后,对教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有正确或创新的授课方式。教师即使具有丰富的知识,但能否有效地传播给学生,还有一个“会教”的问题。例举“慕课”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发现“慕课”的授课形式不同于传统的45分钟授课:第一是对授课有效时间进一步细化。慕课的视频课程往往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这是基于对大脑的认知研究而确定的,考虑到人的认知活动在最初l0分钟是高效的,超过10分钟的认知效率往往会逐渐衰减,因此,具有讲述一个主题、指向一个目标、解决一个问题、时问在10分钟以内的“微课程”形式受到普遍欢迎。第二是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慕课”不再是教师低头对着计算机屏幕讲而根本不顾学生听还是不听。第三是注重知识传授过程的信息反馈。“慕课”能够及时提供给学生答疑解惑的服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疑问,不仅有“课下见面会”,也可以在平台上直接提出,5分钟左右就会有师生提供解答。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任课教师通过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进一步改进授课内容和方式。从“慕课”的教学模式可以看出,时间的缩短、师生的互动、信息的反馈……,这一切均取决于教师的巧妙设计。教师不仅要合理控制时间,还要精心设计问题与答案,更要及时通过信息反馈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这就需要高校教师不仅要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而且要潜心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以不断提高传授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2.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虽然在我国许多高校都可以看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宣传口号,但真正表现在教学上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成绩诸方面占主导地位,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感受。这些现象的产生既来源于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观念,也起因于部分教师的价值观、利益观发生了变化。是处处为学生利益着想还是处处为个人利益着想,考验着每个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影响着教师的职业水平。因此,我们希望教师可以增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也有权就课程选择、目标规划以及教学形式制定等多种问题与教师探讨、交流,也有其监督教学管理秩序,表达学术观点、思想的自由。
3.建立或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一门好的课程应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受到师生的广泛称赞。教师要更好地投入教学工作,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导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的评价由过去的定性评价逐渐转到定量评价为主,虽然目前的评价体系对于高校每年完成的各项工作指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着眼于高校的长远发展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的标准。目前许多容易量化的标准可以在各种表格中看到清晰的数据,如奖项、文章、经费、课时等。而一些难以量化的标准逐渐被淡化,如道德标准、服务意识、协作观念、创新能力等。定量标准与定性标准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如果忽视了定性评价,很多定量标准就会失去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二是评价方法。目前对高校教师的评价缺少来自社会、同行、学生的广泛参与。特别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形同虚设,学生评价能够直接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信息反馈,具有不可替代性,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五、结语
2006年,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对话时称:互联网民用发展20年来,几乎冲击了所有领域,而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而如今“慕课”、“翻转课堂”冲击着大学校园,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的风暴,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信息技术下,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该如何适应这场教学改革。总而言之,高等院校应对其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问题予以正视和关注,高校教师应通过科学手段和方法针对信息利用、题库以及课件制作等方面展开应用策略探索,通过运用各类信息技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校教学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霞.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分析[J].高教探索,2013,(12).
[2]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2).
[3]苟胜难.翻转课堂教育模式在高校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的运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4,(3).
[4]赵敏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美国高校课堂模式发展动向[J].宁波大学学报,2003,25(3).
[5]白菊花.推进高校教育改革 大力培养创新人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9).
[6]许伶军,曾青云.我国高校远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应答[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