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连菊
摘 要: 学案教学是教师以学案为媒介,引领组织学生进行建构知识体系的活动,是教学行为的创新,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 学案教学 新课标 同行
学案教学是教师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以学定教”的原理出发,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精心编制的学生学习方案,以过程为导向,引领组织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体现了“师生互动”、“师生平等”的新理念,突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组织与能力并重、过程与方法兼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洽,成为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一、学案教学的原则
1.主体性: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
2.层次性:个体的差异要求都是因材施教、辅优补差并重。
3.探究性:都是应尽可能地设计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4.创新性:培养学生怀疑态度、激励求新求异意识。
5.合作性:立促师生在“平等的对话中”形成“学习共同体”一起成长。
二、学案编制的人格体例、要求与准则
1.学习目标:新课标下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人文的关爱,教师应熟读教学内容,比照纲目,扫清知识障碍,弄清知识间内在的联系,梳理出知识线索,并找出重、难点,再查阅相关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具体的学习方案,给学生以明确的思维导向,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
2.预习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生成是教师依据新课标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的问题材料,亦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环节,要求学生课前独立完成预习,可以参照教材、教辅、网络等资源,按照题目要求认真落实到行动上。
3.合作展示:本环节分三部分:
(1)分组讨论
课前教师以成绩、能力、性格等诸多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ABCD四个层次,分别代表较差的学生、一般的学生、较好的学生及很好的学生,每四人为一小组,每个小组ABCD四层学生各一人,分别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学生讨论“预设案”。由于学生带着各自疑问讨论探究,加上“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现象的存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小组归纳
经过小组成员讨论,在CD层学生的指导下,AB层学生某些疑难可能在小组内化解,有些则不能解决,因此资料员及时将其收集归纳,以备后续学习之用,供全班讨论解决。
(3)精炼概括
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点名将某小组问题展示出来,然后让其他小组补充,待全班补充完毕后,教师点名让提问较少的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展示。待上述问题解决了,只剩下全班同学学习中带有共性的問题,教师再进一步补充。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讨论,在讨论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这是合作展示环节成为学案精髓原因之所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更是整体活动过程中的调解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既要“主动撤离”,又要“适时登场”,做到“五让”、“四精”,即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提出,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对反馈的疑难做到精选、精练、精批、精讲。还要注意学生学习形成的丰富性、随机性、个性展示的多样性,以及小组合作学习中团结和竞争意识的培养。
4.检测反馈:教与学是一个互动过程,检测反馈对教学活动具有调整改进等功能。教师依据该环节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方式,积极地适应学生,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使得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与时俱进。学生依据该环节,顺利实现自身的评价,并依据人文文化铸造自尊自爱的品格,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在体验中走向成功,在点滴成功的积累中铸造辉煌。
三、学案教学的基本流程
学案是教与学相结合的有机载体,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那么学案教学必然要以学案的动态生成加以分析与完善。
教师:(1)个体首先备案,然后集体研讨;(2)集体制定学案,个体课堂组织实施;(3)课后反思,补充学案。
学生:(1)课前预习,初步认识学案;课内自主探究合作,完成学案;(2)课内自主探究合作,完成学案;(3)周结月清,强化学案。
四、学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备课入手,严把基础关。教师备课,应首先明确三个问题:(1)学生学什么?怎样学?(2)教师教什么?怎样教?(3)学生练什么?怎样练?对这三个问题的合理解决构成学案教学的存在与特色。其次,要落实四个定位:定时、定点、定人和定内容,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分工合作。最后做好“五案”:(1)个人初备形成个案;(2)集体讨论形成初案;(3)完善整理形成定案;(4)跟踪听课形成复案;(5)教后反思形成补案。
2.教学的各环节是一个有机整体。每个环节的教学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有保证每个环节的质量,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只有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有效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活动,就其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核心地位而言,应当是互动的、开放的。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积极开展校际间的沟通与合作,走得出去,请得进来,以豁达的心态博采众家之长,加速自身专业化进程。
4.教育以承认差异、尊重个性为特征,以培养人全面健康发展为内容。通过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相关教育,推动他们在其优势领域表现出应有的成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学生、新课程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重视学生新知的生成、愉悦的体验,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引导和呵护,走进学生的精神生活,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