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
【摘要】 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对于响应新课程标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入手,结合课堂实践分析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方法,提出了课程导入、概念形成、强化记忆、温故知新的概念教学的思路,与广大教育界同行探讨和交流.
【关键词】 课堂实例;新课标;小学;概念数学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也给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赋予了新的内涵. 新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强调数学教学应该在反映学科特征的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概念是小学数学的知识核心,也是培养小学生的推理与论证能力的重要途径,下文将结合教学实例对概念数学的教学展开讨论.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概念教学是指以数学概念为基础,根据数学学科逻辑思维要求高的特点,通过数学概念为切入点,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比较、抽象和概况的过程,完成对数学中的数量关系的认知. 在小学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数学概念约有500多个. 对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来说,主要是体现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个领域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倡导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而,目前小学概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1)情境单一化
小学还处于智力发育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在认识和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时,多注重直观形象和感性刺激,抽象思维较差. 所以,考虑到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纳特点,应该用丰富的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包括图片、音乐、活动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概念教学内涵认识不足,同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重视解题,轻视概念,使得数学课多是一种机械式的训练,概念教学在实际中成为一种“伪探索”. 例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多依靠教师的讲述和板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率相对较低,创设手法的缺少也间接造成了情境单一化,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2)活动形式化
数学概念的教学应该融入学生探索活动,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从日常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索意识,最终形成数学化的思维方式,提升为数学概念.
通过成功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像数学家一样“创造”数学概念,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对概念教学的教学定位还存在偏差,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在概念教学中,难以真正实现提高学生探索意识的目的. 例如,在很多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在课后也组织了一些教学活动,但在这些活动要么时间过短,难以完全展开教学,要么教师不注重学生的思维规律,依然以教师讲解为主,没有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3)过程仓促化
在概念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知识的不断建构和解构,才能强化学生的记忆,最终形成清晰的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学生对材料不断解析、概况、比较,最终形成对概念的认识,这个认识的过程是无法简略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受到课堂教育时间的限制,为了形成完整的闭环教育,有些课堂教学在学生形成清晰的概念理解之前,就已经开始归纳和总结,过程的仓促可能导致学生似懂非懂.
二、新课标下的概念教学
从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出发,针对我国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为了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以情境导入法、多媒体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活动强化法为辅助,探索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全过程.
如下图1所示,为概念教学的教学流程分析图:
图1 概念教学的教学流程分析图
(1)课程导入
基于小学生认知知识的特点和思维方式,以直观的形式导入. 小学生还处于智力发育的初级阶段,应该以新鲜、直观、趣味性的知识导入方式,如:生活实例导入、旧知迁移导入、情境设疑导入等,来进入新课的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利用情境导入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先通过动画方式,连续播放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奥运会开幕、神舟飞天……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使用多媒体播放出这些事件的具体时间,让学生对年、月、日形成直观形象. 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日历以及读取日历的方式,进而导入“年、月、日”的学习,获得对时间的初步概念. 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够对新课导入 进行直观形象又自然的过渡,还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概念教学的效率.
(2)概念建立
概念的建立过程是进行概念教学的核心环节,应以丰富多彩的、符合小学生特点的形式进行概念导入,并按照“直观感受——建立表象——认识概念——本质属性”的思维规律来进行. 例如,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章《年月日》的教学,在通过情境导入,使得學生们获得直观感受后,再通过对日历的认识,来建立对年月日的表象,此后,针对课本知识点展开实际教学.
在对平年、闰年知识点的教学上,可以通过幻灯片来展示相关概念的规律. 选择二月份为示例,以连续四年的二月份天数为例,帮助学生们认出每四年一闰,抽象出闰年的规律. 再通过计算1980 ÷ 4和1986 ÷ 4,得出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在对大月和小月的教学上,让学生有目的观察2014年的年历,并让学生观察: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是多少?每个月各有多少天?看看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哪几个月是29天?教师的提问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鼓励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2014年有12个月,每个月份的天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其中,31天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这几个月,30天的有四、六、九、十一这几个月,二月有28天. 在黑板上列出上述月份后,再给学生讲授大小月的概念:有31天的月份称大月,有30天的月份称小月.
(3)强化记忆
在学生对概念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后,还需要进行强化记忆,针对小学生的记忆特点,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互动合作,进行概念的应用和拓展,反思概念形成的过程.
仍以“年月日”的教学为例,在形成了平年闰年、大月小月等时间概念后,根据学生对时间的直接经验和想象力,通过一系列事例进行提问,强化学生的记忆. 可以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和身边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2014年的儿童节是星期几?端午节是几月几号?你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你能使用铅笔将这些日期在日历上圈出来吗?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与练习,巩固了基础知识.
(4)温故知新
完成了课堂教学的情境导入——例子呈现——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强化记忆后,为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可以通过组织小游戏或数学活动等方法,来实现对概念的回顾.
在“年月日”课程的教学中,为了起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教师设计了唱歌诀的环节. 设计的记忆大月的歌诀如下:“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不用查. ”告诉学生“腊月”指的是十二月. 通过这个歌诀,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提升了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更好地记忆大月的天数.
结语:
教无定法,要使得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更加高效,帮助学生正确、清晰、完整地形成数学概念,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有效地引领与指导.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新课程理念入手,浅谈了对概念教学的课堂实践和认识,展开了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期与广大教育同行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段君丽,刑艳春.农村小学数学概念课的情境—归纳教学模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8).
[2]闫小颜.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育人价值及其过程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3]尹春晓.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