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施

2014-10-21 20:06朱晨华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39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物理教学分层教学

朱晨华

摘 要:分层次教学,就是针对班内全体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身心特点进行因材施教,面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课外辅导、教学评价分层次进行,提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物理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难点在如何面对一个由个体差异悬殊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在班级授课,用同一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的尴尬局面,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分层现象促使我们努力探索一种能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着眼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发展的课堂教学方式—分层教学。

二、对高中物理进行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的教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他肯定人的尊严、价值,主张发挥人性,追求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应该以个人的主观意识与经验为研究的主题,认为决定个人行为的动力是内在的意识经验与动机,而非外在的刺激或潜意识本能。分层教学正是基于学生有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前提,充分的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策略,引导、协助、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三、高中物理教学分层的具体实施策略

学校根据学生实际分层分班后,在各班的教学中也应做到分层教学,在学生分层方面有几种策略:

1.多元分层:参照学生学科成绩和中段考前的总体表现,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次是物理基础薄弱,学习成绩较差,对物理学习兴趣不浓、意志品质不够刻苦的学生,B层次是物理学习成绩在中游左右,学习兴趣不稳定,时好时坏的学生,C层次是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毅力强的学生。A、B、C层学生的比例在25%、50%、25%左右。

2.动态分层:对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调节,使学生能处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

3.隐性分层:学生的分层的具体情况教师应清楚地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但又不向学生公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减少分层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

4.课堂分层教学:(1)教学目标分层:确定各层次学生实际可能协调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制订要满足适度性、层次性和阶段性,即目标的难易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既能实现又不是轻松实现,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层次性是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次目标,以分别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階段性是指各个阶段应具有目标,通过具体目标的依次,不断调整目标的适度性,动态管理各类目标,促进目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2)课堂设问分层:在课堂上,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提问要求,对于A层次的学生提出较基础的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较灵活的问题,以锻炼他们的思维巩固基础知识,对于C层次的学生可以提出要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

(3)作业分层:教学过程中的堂上和课外作业分成三个层次,A层次的同学做基础训练题,B层次以基础训练题为主,同时配以少量提高题,C层次的同学完成基础、灵活性和综合性题目。作业的分层使每个学生感到完成作业轻松愉快,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辅导分层:对于A层次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鼓动他们大胆思考和提出问题,努力去解决问题。对于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适当点拨,让其思考和讨论,而对于C层次的学生鼓励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探究。

(5)测试分层: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平时阶段性和期中考试,分别设计适合各层次学生的试题,将一份试卷分为必做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是全体学生都做,而选做题对应同一知识点,按不同能力要求分ABC三个小题,分别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选做。

(6)教学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注意差异性、及时性和激励性,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目标的具体情况,并及时加以鼓励,更强调纵向对比。分层评价,能明显地使学生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和发展,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做法是以个体评价为主,宜粗不宜细,多鼓励、表扬,并扩大评价的范围、内容(口答、概括、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不仅仅只是书面测验),帮助学生在失误、失败时正确归因(个人努力程度、完成的策略方法、身体和环境因素),重树成功的信心。

四、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效果

近年来,在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得到大力推广和实践,已成为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趋势。大量教学研究证实,分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行之有效的教法。分层教学使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班级教学中得到有效地落实和充分体现,全面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阶段考试成绩、物理基础及对物理的学习兴趣等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每个学生的物理成绩,减轻其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使其在各自的认知水平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发展的个性化,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2] 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3] 毛景焕.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班内分组分层教学的优化策略[J].教育理论和实践,2000(9):45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物理教学分层教学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农村学校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