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先,育人先育德

2014-10-21 20:19司晓娟
现代企业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育德育人

司晓娟

摘 要:本文分别从德育的含义、范围、价值角度,阐述了德育的重要性及意义。分析在对人的教育中,德育所起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要重视德育教育,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首先做到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育人 育德 以德为先

一、德育的内涵及对德育的正确理解

“德”是什么?历史上,人们对“德”的理解是有分歧的。有人把“德”等同于道德,以为德就是道德的缩略语,所以把德育理解为就是道德教育;其实大多数人是不赞同这个说法的,认为德不仅仅指道德,德育不只是道德教育。德育到底指什么呢?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的两个概念:德与道德的区别在哪里。德是用来调整国家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是由统治者提出的;而道德不是统治者提出的,它来自于社会和世俗,是用来调节个人和个人以及社会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准则。“道德在逻辑上先于政府和法律,没有道德不可能有社会生活,没有政府却可以有社会生活“。有社会生活,就必须有道德,道德先于德,道德是德的一部分,德包含道德。弄清了德与道德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理解德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它是思想、政治、品德等教育的总和,德育就是培养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的教育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做人的教育。

二、德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社会的飞速发展,国外各种思想的入侵,青年学生在了解国外、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行为、意识也悄然蔓生。新思想、新观念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但如果不能辨明是非,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会使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道德所背离,拜金主义、享受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会无限蔓延,特别是在网络时代,许多学生沉湎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自我为中心,极端自我,我行我素,这些负面消极的因素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减少青少年犯罪。

学校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育人要先育德,衡量一个人的成功,首先看他做人是否成功。要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对家庭负责任的人。如果一个对家庭都不负责任的人,怎能相信他会为工作、为社会负责任,怎能担当大任呢?有德才有才,有才必有德。《礼记》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朱熹说:“学,本以修德。古之学者,维务善德,其他则不当。”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都强调了德在学习中的首要地位,以德为先,学习必先学德。当然,强调德育为先不是说德育可大于一切、冲击一切和代替一切,是指德育在各育中最为重要,在各种素质教育中最重要。

三、育人先育德,实现德育教育的条件

人的需要是多样的,人既有对物质价值的需要,又有对精神价值的需要。人对自身的需要通过自我改造和实践来满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是通过教育获得的。社会、家庭、学校都要重视德育教育,育人先从育德开始,德育才能育德,德育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培养德育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要实现德育的价值,实现德育教育,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①教育主体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②有具体的讲授内容,而且易于讲授;③易于接受并能内化为自身的德性品行。也就是说,德育作为一种教育,有了教育主体、受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德育才能实施。

学校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是最主要的教育主体,是教育发展的根基。教育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如何是关键,我们党的历代领导人都对教师提高德育素养,做好德育工作提出过要求。作为德育工作者,必须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不仅要具备国家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而且要具备从事德育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即思想道德、文化业务、身心和能力等。基本能力包括:教育、教学、管理、协调和科研能力,以及学习和表达能力。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曾提出,“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沃德(Word,1971)曾说过:“教育正转向价值观。教育是为了价值观而存在……它必须是这样。一旦我们除去了价值观,我们也会同时除去了教育。没有价值观,就没有教育。哪里有真正的教育,必定会有真正的人类价值观。”就是说德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内容,必须有具体的内容,有推崇和倡导的价值观,它必须明确告诉受教育者,应当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从政治、思想、品德、法律等各个方面和角度去讲授德育,而不仅仅只停留在道德教育层面上,我们国家对德育一直很重视,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社会政治形势和社会特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德育所强调的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德育思想教育方面,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政思想奠定了儒家德育规范的基本框架,是中国德育思想的一个源头,它确定了中国德育思想的基本形态和发展方向。有了具体的教育内容,也就是我们有了德育教材,教育者讲授起来就容易多了。下一步就是如何教的问题,怎样使受教育者接受德育教育并把它渐化为自身的德性品行,成为一种自身具备的素质素养。教育者如何去讲授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德育的教材相对来说,理论性强,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授者不注意方法和技巧,照本宣科、满堂灌,不结合实际事例去讲,学生会对课堂没兴趣,对这门课没兴趣。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的方式,在学生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加以引导,由学生自己思考接受,而不是强迫式的灌输,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同情心、爱心,这样我们的德育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四、德育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有些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比如说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统一、呆板;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和引导还不够;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所以我认为:①德育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引用名人名语,旁征博引,结合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主动去思考,适时加以引導,使德育教育从课堂到生活,从生活到课堂,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达到思想和行动的一致,转化为一种内在素质。②“学文化没用、学知识没用”、“学得好,不如生得好”、“拼学习不如拼爹”,社会上经常流行这些话语;个别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家长过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德育教育。学校、社会、家庭必须共同配合,重视并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及意义,对未成年人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③教师不能只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优秀与否,应全面衡量,以德为先,综合测评。教师自身品行要端,热爱教育、爱护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行为中。

参考文献:

[1]王立仁.德育价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7.12.

[2]赵志军.德育管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8.08.

[3]郭凤志.德育文化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8.08.

猜你喜欢
育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探求中考毕业班级足球的育德路径
班主任:坚守课堂育德的教学初心
细究如皋育德堂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