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聋生工艺美术课程改革初探

2014-10-21 19:44李玲
素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工艺美术特教聋生

李玲

摘要:聋生的工艺美术教学应该以聋生自身特点为基础,充分发挥聋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以及排除干扰的优势。文章对特教聋生的生理和心理进行分析,从他们的需求入手,探究工艺美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动力,并提出改进、完善教學体系的方向,以促进聋生持续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特教 聋生 工艺美术 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特教即特殊教育,简单的说,就是为了满足特殊群体的需要,而设计的教育。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学生的教育需要,来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指出,要满足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对于符合条件的残疾考生要积极招收。“加强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1]但是,我国的特殊教育起步毕竟较晚,整体办学时间也比较短,特殊教育整体水平仍然不高,发展还不平衡。残疾学生群体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和健康群体拉开了较大的差异,到了高职教育阶段,更应该给予良好的教育以弥补,保证这一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特教聋生由于听力的丧失或者减退的缺陷,导致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窄,从而造成立即的片面性,对待特教聋生的教学,应该有别于健听生,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理解他们的思想、分析他们的心理,进行教学改革,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特教聋生学习、生活、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改革的动力

(一)聋生自身的特点和需求。

聋生自身的特点和需要是推动改革的内部驱动。特殊教育聋生因为自身特点、地区、受教育基础等方面的不同,不像一般健全学生班级那样处在相当的年龄阶段,聋生一个班里的同学年龄差别较大,高职一般在17-26岁之间,他们获取信息的通道狭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薄弱,所学的专业也受限,工艺美术专业是接收聋生学习的主要专业之一。他们看待世界不同的角度、他们独特的思维、他们不受外界声音干扰的特点以及他们动手能力的深刻培养都可以在美术工艺作品的创作中充分体现。

(二)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培养人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教学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就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这也是改革的动力。原来的专业设置存在知识技能的片面性,学生形成的职业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技能缺少必要的延展性,对于职业能力的发展缺少延续性。因此,为了聋生具有继续学习、创新发展得能力,因此,要推进课程改革,这也是必要的选择。

(三)专业建设的需求。

工艺美术是物质生产和美的创造相结合的造型艺术,既有适用性又具有审美价值。工艺美术从古到今不断演变发展,到今天已经是艺术与技术的科学结合,要适应社会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在这个技能体系中,要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培养想适应的技术与工艺人才,以适应社会所需职业能力的要求。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课程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发现问题,进行经验教训的积累和总结,取得的成果与评价也是课程改革的推动力。

三、聋生工艺美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培养目标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出发点,针对聋生的职业教育来说,培养目标仅仅是维持生存,找到一份工作;还是可以促进聋生适应多岗位迁移的职业发展。如果只是前者,那培养能够的学生没有发展后劲,特别对于聋生来说,离开了学校,能否找到长久生存的岗位,或者就只能是首岗适应,没有发展空间。所以课程改革在考虑就业目标的同时,在课程设置和结构上要按照培养目标来满足聋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二)学生总体基础薄弱,适应性不强。

聋生虽然都考入了高职院校,但是由于地区、学校的差异,他们在入学考试时不可能设定太难得考试题目,因为考试的科目要有普适性,要照顾到不同区域不同基础的不同学生,所以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对于考试涉及的专业基础课,普遍较好,但是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特别是涉及设计领域的专业课程,学生差别较大。当然不排除有基础相当好的学生,但是就总体来说,基础较为薄弱,聋生的学习适应性不强。

(三)传统教学存在缺陷,缺乏有效性。

1、教学内容上,没有紧密联系市场需求;教学内容与能力训练结合有待加强。

2、教学方法上,哪一种,或者哪几种,或者怎样组合更能适合聋生接受,还有很多值得探究的地方。

3、教学评价,聋生美术教学评价要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根据聋生自身的特点和潜能进行,从而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达到更高层面的美术学习,这也体现了“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思想。实际中主要存在的不足有:评价的标准过于单一,没有充分重视聋生能力差异;评价的主体天平失衡,没有充分展现教学民主性;评价的方式不够多元,没有充分体现评价的积极意义,不利于聋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作为特教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既要有专业素养,又要具有对聋生的分析和管理能力,还要具有职业规划的眼光和技能,以便帮助聋生在离开学校后可以持续的发展,特教的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诚心,这就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现在整体的情况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的教师,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这种针对性的师资力量需要加强。

四、课程改革原则和方向

(一)基于聋生特点,制定课程标准。

1、要充分考虑聋生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特殊性。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对聋生入学前的情况进行摸底,充分了解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的教育背景下的聋生在学习上的可接受性。

2、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需要。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在制定前深入实习点和用人单位进行需求调查,了解相关专业对于职业人员的能力要求。

(二)尊重学生差异,加强师生互动。

1、尊重聋生和健听声之间的差异。聋生和健听生的显在差异显而易见,另外在心理预期、自尊心、耐受性、分辨能力与理解力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

2、尊重聋生与聋生之间的差异。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即使都是聋生,也会因为自身或者生存环境等复杂的因素导致差异的存在,并且这种差异是比健听生与健听生之间的差异更大。

3、 教师要理解这种差异,分析这种差异,加强与聋生的交流沟通,打破聋生对于健全人的排斥感和信任的障碍性,和聋生交心,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真正的朋友,建立良好的互动氛围,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三)实行多元化教学,多维度评价。

1、教学上,教、学、做融为一体。

教,要教聋生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知识、人文知识缺一不可,专业知识是自立基础,技能知识是自强之本,人文知识可厚德立身。

学,要学适合于自己发挥优势的。工艺美术包含的门类较多,从作品的创意到手工体现都可以发挥聋生优势,是特殊教育院校现在招收聋生较多专业。

做,要做所教所学,学以致用。不只是把所教所学停留在理论层面、停留在纸上谈兵层面,而是要实实在在的落实到具体的任务、项目中去实施,加强实习、实训,这样才能够从职业发展的角度不断拓展攀升。

2、评价上,自评、他评、师评结合运用。

聋生美术课堂评价要尊重聾生生理及心理特点,不能忽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要使不同聋障程度的学生都接受客观、准确的评价,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自评,让学生自己代言。让学生在发自内心、真情实感的自评的过程中学会自我认知、自我判断、自我反思,以实现主动建构、主动发展。

他评,互助、分享的过程。充分的运用聋生间的群体性观念,让他们互相评说,比如在小组协作环节中,是否发挥了做为小组成员的力量?是否有自己的见解?是否对集体任务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是否与小组成员之间齐心协力、团结互助?这不仅是对学习的评价,更是一种聋生之间的互助与分享。

师评,整体管理与把握。学习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生是否完成了对课程所学知识信息的意义建构?是否有了令人愉快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具有自主能动性的个体。师评要表达鼓励,提出希望,引导聋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有一个多维的全局性把握。

(四)针对职业发展,制定专业教材。

1、直观化。

尊重聋生生理特点,针对他们的听力障碍和理解力缺乏,语言上运用简单、容易理解的词汇和句子;加大图片量,多运用直观、鲜明的图片或事物照片来说明理论性的观点。

2、任务化。

设置所学专业的典型任务,编排多种多样的技能训练,增加实训内容,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需求。

3、生活化。

聋生的教材应当以贴近生活为依据,要运用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话题或实例作为引导。一些高深难的教材忽略了聋生实际情况,既难以掌握,又不贴近他们的生活,这样的教材对于聋生的生活和发展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五、结束语

课程改革特别是聋生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它也是与时俱进的,是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更新,以解决新问题过程,这个过程也就促进了我们的教学不断推进、提升。探索聋生课程改革,提升教学效果,促进每一位聋生修技立身,是每一位特教教师应时刻考虑的问题,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 国办发〔2014〕1号.

猜你喜欢
工艺美术特教聋生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中职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