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历史逻辑与当代价值

2014-10-21 20:12田猛洪秘密
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历史逻辑当代价值中国梦

田猛 洪秘密

摘要:中国梦的提出既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又彰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就要深刻了解和把握其历史逻辑,懂得中国梦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心目中的愿望追求,并理解其当代价值。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的回答并初步建立了理论架构。

关键词:中国梦;历史逻辑;当代价值;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4)03009304

2012年11月29日,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中国梦”。他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

一、中国梦的内涵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深刻全面地阐述了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2]

中国梦的涵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同志用这样简单明了的词语来解释中国梦,实际上是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的更深一步概括和提升,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梦的内涵。因为这一概括将“人民幸福”作为核心概念纳入了中国梦,首先是将中国梦提升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度。把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不再仅仅以增长速度、人均GDP作为衡量标准,这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趋势。同时,以“人民幸福”作为宗旨,这切实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充分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在中国梦的内涵中,“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具有统一严谨的内在逻辑。第一,国家富强。国家是一个享有法定权利的治理单元,是一个民族独立的标志。民族是通过国家机器来实现内部和外部治理的,国家富强是和国家贫弱相对的。富强是一个比较级,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的。“富”是指国家的财富状况,人民的生活水平;“强”从历史上看是指国防力量,“强”是以“富”为基础的,正所谓“富国强兵”,这是硬实力。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还应包括软实力,即文化的力量。

第二,民族振兴。民族是和国家不同的一个概念,它表示族群的概念。相对于国家而言,民族振兴是从各个角度、多个层面上阐述的。民族振兴是与国家强盛相联系的。从历史上看,对于一个民族国家而言,国家贫弱了,民族也就衰落了。1840年以前,清政府自我感觉良好,狂妄自大。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用他们的“船坚炮利”打开清政府的大门,使这个古老、独立的国家一步一步地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深渊。中华民族承受了巨大的耻辱,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差,和他国有着巨大的差距,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国家的积贫积弱也就意味着民族的衰落。这里所说的民族是指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此之外,民族的振兴还有另外一种特指的内涵,就是民族文化的振兴。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是民族振兴的基础,也是民族振兴的最终实现标志。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足够强大的文化基础,那么这个民族就不可能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也就不可能立足于世界的大舞台,更不可能获得其他国家的尊重。没有强大文化的国家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第三,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从最广大的人民层面来说的。中国夢,既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国人心中的梦,因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坚实保障,而人民幸福正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出发点和归宿。

中国梦的性质是,中国梦不但是华夏民族的梦想,而且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想。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1]中国梦的实现标志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3]

二、中国梦的历史逻辑中国梦不是一时的政治口号或政治标榜,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开篇的主题。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曾经一直以领先的态势傲视于世界民族之林,直到明朝的中后期,特别是在清朝的晚期,曾经强盛的清朝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国家贫弱、民族衰落。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压和民族屈辱,“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即成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开始的主题,并且一直贯穿于今后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中,从而成为衡量中华大地上一切阶级、政党、组织是否先进,所选择的道路正确与否的永恒标准。在中国各个阶级、阶层和群体寻找救国救民出路的过程中,比较典型的代表有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模仿、学习西方工业化的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其目的是在封建皇权下维护和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大量引进了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大量译入了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在甲午中日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梦最终以失败告终。

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对甲午战争后对“中国向何处去”的实践与回答。其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通过这些措施来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但是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同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帝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海外。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103天的变法最终失败。这是中国近代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由资产阶级发起的改良运动,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1911年通过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一直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并提到:“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的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普遍和平必将随中国的新生接踵而至,一个从来也梦想不到的宏伟场所,将要向文明世界的社会经济活动而敞开。”[4]他还主张发展交通事业、矿产和工业,并对此作了深入具体的研究,提出了一个建设中国的宏伟蓝图,即《实业计划》。遗憾的是,辛亥革命最终也未能使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广大人民群众也未能摆脱悲惨凄凉的境遇。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共和梦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事实证明,地主阶级的自强求富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和革命派的共和运动都未从根本上触及到封建体制,他们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有了可以信赖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此,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了改变人民被剥削、被压迫的状况,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艰巨而又神圣的历史使命,并开始了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斗争历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战,中国共产党终于建立了新中国,中华民族真正地站了起来,千万中华儿女通过艰苦的社会革命、改造和社会建设实践,使“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和历史任务真正进入到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1954年,毛泽东、周恩来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1975年,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那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重创,重申“四个现代化”目标具有深刻意义。1978年,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地总结和概括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而确保和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的起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1987年党的十三大对“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作出了明确的阐述,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一九八零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5]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國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6]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宏伟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挥广大人民的聪明才智,依靠全国人民的集体力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在实现中国梦的旅途中坚持不懈,努力拼搏奋斗。

三、中国梦的当代价值 (一)进一步呈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

(二)进一步团结社会力量,达成一致的社会共识

中国梦不仅是历史的诉求,更是现实的呼唤,也是未来的目标。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领袖、知识分子以及普通群众,都以不同的形式描绘和表达自己心中的中国梦、民族梦,并付诸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之中。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即将实现的现实下,回首历史,提出中国梦,可以更加凝聚社会力量。

(三)进一步发挥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5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即将实现这二百多年的时间路途漫长。但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的历史与现实,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使人们看到实现中国梦就在眼前。中国梦即将唤起人们内心的诉求,激发人们继续艰苦奋斗的勇气和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个人的梦不仅相关,而且实现的路径相同。只有脚踏实地、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实干兴邦,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四)进一步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世界意义

夢与追求相通,与理想相伴。梦是人类面向未来的精神指向。因而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梦。尽管发展的路径有所不同,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全世界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共同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都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国梦同美国梦、俄罗斯梦、非洲梦一样,都是世界的梦”[7]。

(五)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众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基础。那么既然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什么还要提出中国梦?笔者认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众化的一个需要就是实现中国梦。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话语表述方式是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为了让老百姓在思想、情感上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实现理论大众化,而理论大众化又要求话语表示方式通俗化、生活化。这就是说要用老百姓喜欢听、听得习惯、听得懂的方式来表达深奥的理论。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大众化“应是新鲜活泼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中国梦的提出,以及相应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一系列大众话语的表述,受到了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国际社会也给予了热烈回应,从而使理论的魅力在话语转换中得到彰显。

四、结语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国情实际,顺应人民期待的重大的治国理政战略思想。它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包含依法治国、改革开放、执政根基、从严治党、意识形态建设等诸多内容。它实际上是要回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怎样实现理想”、“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怎么实现目标”这一关乎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理论与实践问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到新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1).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4]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习近平.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6(2).

Historical logic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Chinese DreamTIAN Meng, HONG Mimi

(School of Marxism,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Shaanxi, China)Abstract: The propose of Chinese Dream not only reveals the development state of Chinas society since modern times but also manifests the common desires of the mass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reat Chinese Dream, we should profoundly know and grasp its historical logic, and understand peoples desire and pursuit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Chinese Dream is the answer to several major issue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sets up the preliminary theoretical system.

Key words: Chinese Dream; historical logic; contemporary valu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猜你喜欢
历史逻辑当代价值中国梦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政府雇员制历史与理论逻辑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