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值耗散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在收费公路行业应用展望

2014-10-21 20:12徐海成贾锐宁白鹏锐
长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收费公路文献综述

徐海成 贾锐宁 白鹏锐

摘要: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租值耗散理论的发展轨迹及核心内容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租值耗散理论已有的应用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评析,分析和借鉴该理论在准公共物品、政府管制、产权残缺3个方面的应用优势。采取逆向思维的研究方法,以收费公路行业的经济特性为导向,论证租值耗散理论应用于收费公路行业相关问题研究的可行性,得出租值耗散理论在收费公路研究领域具有理想的应用前景的结论。

关键词:收费公路;行政垄断;产权残缺;租值耗散理论;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5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4)03002506

自1984年“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确立以来,中国的收费公路得到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是,时至今日,也产生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以往的研究更多借助新古典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规制经济学等理论,对收费公路收费权转让、收费标准确定、收费公路产业化经营、政府与市场职能边界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证。但是不可否认,这些研究成果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同时,随着收费公路行业的发展,现实问题暴露出的主要矛盾也在变化,如收费公路行业整体经济绩效不理想已成为困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而已有的理论研究与方法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遇到诸多障碍。现实要求我们拓展研究思路,在收费公路领域引入一些新的理论与方法,以便开拓视野,寻找突破。

租值耗散或租值消散理论是产权学派的重要贡献。它的主要内涵是,由于产权安排不当,资源的价值下降,使经济效率低下。这个概念自提出以来就活跃在新制度经济学内,使经济学家加深了对制度与经济效率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在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过程中,其理论自身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笔者通过追述租值耗散理论产生与发展的文献轨迹,归纳租值耗散理论以往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逻辑思路,总结出它在解释现实问题上的比较优势;针对收费公路行业经济绩效低下的现状,预期该理论应用于收费公路相关问题研究的前景。

一、租值耗散产生与发展的

历史轨迹对租值耗散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因此,本文主要对西方租值耗散理论发展的文献轨迹予以简述,并给租值耗散理论内涵以规范的界定。

(一)租值耗散理论的产生

最早对租值耗散现象进行观察的是庇古(Pigou),在分析社会成本问题时他提出了两条竞争性公路,而路况较好的存在堵塞,车辆相互妨碍,而路况较坏的没有拥挤,因此两条公路通行时间相当[1]。面对这种因为人们相互影响而导致的无效率状态,庇古给出的解释是好路发生了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的分离,也就是我们说的外部性,而解决办法是政府向好路的使用者征税。之后,奈特(Knight)对此进行了反驳,认为庇古并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如果好路界定为私产,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攻自破,因此,导致无效率的原因在于產权的安排[2]。这也是最早隐含租值耗散思想的观点。

首次正式使用“租值耗散”概念的是戈登(Gordon)。戈登其实是延续了奈特的思路,他把人们相互影响而使公共渔场价值下降的现象称为租值耗散,给出的解释是:有限的渔场自然资源在公共产权下,由于捕鱼者只注重自己产量而忽视对他人产量所造成的成本,从而导致捕鱼业过度捕捞的问题。这是就特定的经济现象给出的一个定义性的解释[3]。此后,经济学家们利用租值耗散理论对类似问题的考察层出不穷,希望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析相关经济现象的成因及解决问题的出路。例如,博腾利(Bottomley)发现,虽然的黎波里草原极宜种植杏仁树,但因为草原公有,于是用来作为低价值的畜牧用地[4]。哈丁(Hardin)考察了公共牧场的价值下降问题[5]。德姆塞茨(Demsetz)解释了18世纪初加拿大东部印第安人过度捕杀海狸的现象[6]。

庇古、奈特、戈登等人从对“人们相互影响,导致无效率”的现象出发,到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探讨,最后到正式提出租值耗散概念的这一过程,共同构成了租值耗散理论的孕育阶段。这一阶段的租值耗散理论研究的对象多是共有产权的公共物品与准公共物品。由于共有产权本身的非排他性,导致对资源过度竞争使用,最终导致价值下降,这也形成这一时期租值耗散的思想核心。

(二)租值耗散理论的发展

传统的经济学观点认为政府价格管制会造成短缺或者过剩的不均衡状态,这导致对于管制的问题不能给出一个有解释力的假说。直到张五常研究得出非专有资产和价格管制理论[78],以及巴泽尔(Barzel Y)对价格管制下排队分配问题进行的分析[9],才破译了价格管制的经济学密码,与此同时,他们也丰富了租值耗散理论。

其中,巴泽尔指出,攫取财富就相当于在公共领域中寻找财产,每一次交换都会导致财富溢出,形成公共领域,这必然导致大家进行攫取[10]。巴泽尔是从财富攫取的角度对租值耗散理论进行研究的。

张五常则通过对香港的房屋租金管制进行考察,给出了租值耗散理论的两个一般性命题[8]:第一,当合约一方的收入索取权被全部或部分的剥夺时,除非该权利被完全授予另一个人,否则转移的收入将趋于消散。究其原因,要么是因为使用或生产该物品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导致其价值下降;要么是因为合约行为发生了变化,导致形成和执行合约的成本上升,或者是这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给定非专有收入的存在及其消散趋势,涉及的各方都会努力在约束条件下使租金的消散极小化。这或者通过寻求生产或使用物品的替代办法,使资源价值下降至最低限度来实现,或者通过形成另外的决定物品使用或生产的合约安排,使交易成本增加最少来实现,或者通过这两种方法的最低成本组合来实现。之后,张五常对租值耗散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认为租值耗散理论就是所谓的交易费用、制度费用的一部分[11]。

值得一提的是,塔洛克(Tullock)基于哈伯格三角和X非效率提出为获得垄断租金而花费的资源也是社会成本,即塔洛克四边形[12]。由此引发学者对寻租与租值耗散关系的研究。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对租值耗散理论的认识不断加深,租值耗散理论也趋于成熟,不再拘泥于公共资源产权非排他性所导致的竞争性使用,而是触及了租值耗散理论产生的根本原因——产权被全部或者部分地置于公共领域,导致这部分产权对应的价值下降。具体来说,耗散的形式有3种:第一,参与者过度竞争使用资源,导致成本抵消收益,如戈登的公海渔场的例子;第二,参与者在考量收益与成本后,将资产用于非最优用途,如的黎波里草原的例子;第三,合约的安排或行为发生了改变,如排队配给的例子[11]。同时,租值的耗散程度问题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大家的重视,研究取得的普遍性结论是:在既定制度环境下,由于理性经济人的逐利性,租值总是趋于耗散最小化。

综合上述租值耗散理论发展路径的文献回顾,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租值耗散理论框架,以此也可對租值耗散概念给予一般性、系统性的解释:由于没有排他性使用权,人人争相使用某项共有财产,会把其租金的价值降为零。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人对该共有财产的价值拥有排他性权利,那么人们的相互竞争使用所导致的结果是,每一个竞争使用者所获得的,只不过是利用该共有财产所需的他自己的资源的可选择的收益,即他的机会成本。换言之,在互相竞争的情况下,由于没有人享有特别的优势,不具有排他性权利所有者的“奖金”,将会被用来赢得这种奖金的其他资源的成本所消散或吸收。因而,所赢得的奖金净值等于零。张五常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共有产权”撰写的词条,见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在这个定义中,至少有4点需要强调与补充:第一,使用排他性使用权这个概念似乎使租值耗散概念的应用范围变窄,如果没有排他性的收入权,租值一样会产生耗散。第二,租值耗散总是趋于最小化的,因而租值很难被稀释殆尽。第三,产权界定不明晰并不是简单地指“法权没有被清晰指定主人”,而是指没有效率的产权安排,像巴泽尔[10]所说的那样“只有与收入最大化相一致的权利转让,才能完全清晰地界定产权”。第四,人们在预期到租值会被攫取收入时所付出的资源成本稀释,很可能做出放弃资源既定用途的决定,显然租值耗散的方式不止一种。

二、租值耗散理论的应用租值耗散理论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察交易费用,也就是说,它是帮助人们更有洞见地研究广义的制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作用机理的桥梁,它的主要生命力在于应用。因此,对租值耗散理论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借鉴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成果按其研究对象的性质可分为以下3类。

(一)租值耗散理论应用于准公共物品的研究

前文对租值耗散理论渊源的论述显示,最初的研究都集中在公共资源与俱乐部产品上,而这二者合称为准公共物品。庇古和奈特对两条公路的使用效率的讨论,可以得出公路私人收费与政府收税效率相等的结论。这里涉及的收费公路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13]。而之后戈登、博腾利以及哈丁也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公共资源的租值耗散问题。李贝卡(Gary D.Libecap)和约翰逊(Ronald N. Johnson)也应用租值耗散分别对Navajo保留的过度放牧现象和石油开采成本过大的现象进行了分析[14]。除了上述成果之外,国外对准公共物品租值耗散的分析还有很多,内容涉及了土地、海洋、矿产等诸多领域,但其核心理念都是相同的,所以在此不一一进行列举。

国内最早涉及租值耗散的研究是周其仁的《公有制企业的性质》,他通过私人对公共过道(是一种公共资源)攫取问题的分析,认为公有制企业正如公共过道,会导致租值耗散,从而在法权与事实产权不一致的框架下对公有制企业中国家租金体制造成的无效率进行了研究[15]。值得一提的是,这和前文提及的国外租值耗散理论发展路径相一致:最早涉及租值耗散理论的研究都针对准公共物品。此外,孙明山也通过揭示环境资源的经济属性,指出其模糊的产权设置是造成租值耗散的根本原因[16]。

之所以把这些研究归为一类,主要是因为研究对象的公共产品属性。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使用租值耗散理论对准公共物品进行分析时所用思维都大同小异,无外乎准公共物品产权没有明确归属,造成参与者对其过度竞争使用而导致资源价值下降。可以看出,租值耗散理论能够帮助研究者更直观地对这一过程进行观察分析。

(二)租值耗散理论应用于政府管制的研究

张五常与巴泽尔对政府管制下租值耗散理论的研究开辟了该理论在管制领域的应用先河,他们主要针对的研究对象是政府价格管制。

国内也不乏价格管制方面的租值耗散分析。张辉等的研究得出,劳动合同法会引起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双重”租值耗散[17]。杜明义认为价格管制必然形成公共领域,公共领域导致租值耗散。中国农地产权模糊,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流转、征用存在价格管制,形成了较多的公共领域,引发了广泛的农地租值耗散[18]。翁舟杰认为诊疗服务的非市场化定价会导致诊疗服务产权界定的不完全,使部分租值置入公共领域,市场各参与主体会采用非价格机制和隐性价格机制以攫取公共领域的租值[19]。韩江波在深入探讨了土地租值耗散的两大基础——市场体制和政府机制的基础上,对土地租值分割及其耗散的逻辑进行理论探索,并尝试了数理测算[20]。从这些研究可知,政府价格管制下租值耗散产生的机理已经十分明确:对价格的管制会导致非专有收入落入公共领域,买卖双方都有对其攫取的动机,最终会使租值耗散。

除了价格管制,租值耗散理论还被应用于诸如产权管制、金融管制、进入管制和行政垄断等多种管制干预的研究中。例如,何一鸣等认为产权管制放松是一个产权集合中的全部或部分真子集从被剥夺或删除到被部分或全部地重新赋予并界定的动态过程。若产权束被部分或全部地重新赋予拥有最佳运用资源信息的分散的决策个人,则停留在公共领域里的租金耗散将会相对减少[21]。殷孟波等和翁周杰等使用租值耗散理论对中国银行业中利率向下管制与利率配给造成的信贷问题进行了分析[2223]。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的研究认为,伴随着金融管控的加强,同业业务的发展减少了金融管制产生的租值耗散;通过分析得出信贷规模影响银行资产的使用权,使其自身成为稀缺性资源,银行和管理部门为了贷款规模进行博弈导致银行业租值耗散[24]。李利群借助租值耗散理论,考察出租车数量管制的目的及其实现程度,以检验其存在的有效性[25]。杨骞认为价格机制因受行政干预难以正常运作,这会导致企业竞相借助行政权力获取、维持垄断地位,进而产生企业竞争性的寻租、低效运营、职工高收入及其非正常开支等行为,而行政垄断租值耗散的程度一般取决于寻租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间的关系,进而得出行政垄断特权的界定不清是导致租值耗散的根源[26]。而李月等从交易成本和租值耗散的角度对水权制度选择进行了研究,认为只要水资源是相对短缺的,在水权受到行政管制或者是无法明确归属时,租值耗散就会发生[27],这也是中国第一个从数理角度分析租值耗散理论的研究成果。

以上的研究对象无一不处在管制下。而对管制,尤其是对政府价格管制的已有研究,都认为政府管制会导致短缺或者过剩的不均衡,而租值耗散理论给出了一个新的“均衡”,这说明在对管制进行研究时,租值耗散理论有着独特的分析视角。

(三)租值耗散理论应用于产权残缺方面的研究

产权残缺概念并没有一个很严谨的定义。顾名思义,它是指产权的不完整。张维迎认为产权残缺表现为企业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收益权相分离[28]。这表达的无非是部分产权没有得到清晰界定的含义。

这里引入巴泽尔对产权界定不清的具有洞察力的见解:由于参与者对产权的影响不能没有成本地界定出来,所以产权在实际运行中很少能够界定清晰[10]。当然,前述准公共物品与管制导致租值耗散的根本原因就是产权全部或部分地界定不清,它们强调的是产权的实际无主,但这与产权残缺的含义有所重叠,也说明租值耗散产生原因的一致性,即产权残缺。放在巴泽尔的语境下,这种残缺就是产权未清晰界定。

巴泽尔对因技术原因或者交易费用存在而产生的公共财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站在独特的视角下对佃农理论进行了探讨,提出当一方承担更大部分的变化性时,该方就成为更大的剩余索取者的原则[10]。如果不符合这个原则,那就说明产权没有得到清晰界定。

在中国,遵从这一思路对租值耗散理论进行研究的也不乏其人。周其仁在分析公有制企业中就提到“法权与事实的产权不一致”导致产权弱化的问题,这其实就蕴含了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一致的内涵。曹海霞也提到了在矿产资源开发环节中,由于存在排他性产权残缺和委托代理失效问题,委托代理关系双方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不对等,导致租值耗散,以此比较系统地探讨了产权残缺的租值耗散問题[29]。

这类研究成果虽不如前两大类多,但对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而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式,在中国的经济中,“法权与事实产权不一致”的问题比较多,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在具体经营管理时必然要经过政府代理、市场代理等层层委托代理,会产生委托代理失灵,从而引起产权残缺,导致创租、寻租、过度使用资源等行为,造成租值耗散。

三、租值耗散理论应用于收费

公路研究的前景展望收费公路作为准公共物品,具有自然垄断性、外部性、级差效益性、基础性、公益性、网络性等特点[13]。其中,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产业通常伴随着严重的政府行政干预,樊建强认为,行政垄断是收费公路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30]。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运用租值耗散理论分析或解决收费公路领域的相关问题,其可行性主要基于以下4个方面思考。

(一)公路是准公共物品,在未经干预的情况下,必然会导致租值耗散

正如庇古与奈特的争论所说,政府收税与界定私产都能解决这一问题。中国也有收费公路,而收费的原因并不是减少租值耗散,而是解决资金不足,但是这并不是说中国的收费公路不会因为拥挤而导致租值耗散,从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而形成严重拥堵可见一斑。同时,中国的收费公路经营模式有政府直接管理、国有独资收费公路集团公司经营、特许经营公司经营等形式。这期间涉及到产权结构的分离重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政府与市场间的层层委托代理关系,必然导致产权残缺和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同样会引起租值耗散,造成社会成本增加、社会福利减少、资源浪费等问题。

(二)收费公路自然垄断状态的实现形式为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是收费公路垄断状态的实现形式,又是产生租值耗散问题的根源。于良春等认为,行政垄断的本质是政府机构利用行政权力对竞争进行限制和排斥[31]。温观音则认为行政垄断是一种产权行为,是通过寻租活动影响政府的立法和政策,以达到改变原有产权关系的目的[32]。可以看出,行政垄断的本质也是一种政府管制行为与产权行为,因此也必然会导致产权残缺与产权界定不清,从而增加交易费用。例如,在收费权转让中对公路资产的价值评估往往受到行政的干预,产生类似价格管制的效果,导致公共领域的出现,使这部分价值耗散掉;收费公路行业中寻租、职工高工资、非正常开支等问题泛滥,这也必然与行政垄断有关。通过对租值耗散理论应用的分析可知,租值耗散理论对分析与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颖且有效的途径。

(三)关于收费公路的外部性特点

外部性问题本质上还是产权问题,可以通过产权谈判和产权界定来使外部性问题内部化[33]。产权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激励人们将外部性内在化,而高昂的交易费用是导致大量外部性存在的原因。此外,更有像张五常那样认为外部性问题被经济学者处理得极其混乱,因为真实世界中的大部分外部性已经在广义的合约中得到解决[11]。无论持哪一种观点,外部性显然是一种产权残缺的表现,而这必然形成资源配置扭曲,产生租值耗散。诚然,外部性并不是收费公路行业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但是租值耗散乃至产权的分析方法对收费公路相关问题的研究也确实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四)收费公路行业伴随着诸多产权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在收费公路行业中引入市场机制是大势所趋,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价格机制,价格机制的形成有赖于产权的清晰界定。在产权的重新界定过程中,产权各主体的交叉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这必然会产生许多权、责、利关系,从而引起新的问题。同时,前述3点分析也显示,收费公路技术特性也决定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会因为产权界定的不明晰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借助产权理论,而租值耗散理论又是产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以上4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应用租值耗散理论研究收费公路相关问题(尤其是行政垄断问题)是合理且有意义的,它为研究者分析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并且随之会引入新制度经济学与产权经济学中很多实用的分析工具。总之,租值耗散理论在收费公路领域的应用有值得期盼的前景。

四、结语本文在归纳租值耗散理论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对租值耗散理论的应用研究文献进行梳理。这些文献关注点主要在3个方面:对准公共物品的研究、对政府管制的研究、对产权残缺的研究。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本文界定了租值耗散理论的应用范围: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的物品、在政府管制下的物品、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相分离的物品。本文将租值耗散理论引入收费公路行业可以拓宽研究者的视野。本文从收费公路准公共物品属性、外部性、伴随自然垄断的行政垄断性以及产权特性等经济属性入手,对租值耗散理论在收费公路行业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1]Pigou A C.The economics of welfare[M].London:Macmillan,1920.

[2]Knight F H.Some fallacie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ocial cos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24,38(4):582606.

[3]Gordon H S.The economic theory of a commonproperty resorce:the fisher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4,2(2):124142.

[4]Bottomley A.The effect of the common ownership of land upon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tripolitania[J].Land Economics,1963(2):9195.

[5]Garrett H.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J].Science,1968,162:12431248.

[6]Demsetz,Harold.Toward a theory of property right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7,57(2):347359.

[7]張五常.合约结构和非专有资源理论[C]//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1109.

[8]张五常.价格管制理论[C]//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62186.

[9]Barzel Y.A theory of rationing by waiting[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4,17(1):7396.

[10]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M].费方域,段毅才,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1]张五常.经济解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12]Tullock G.The welfare costs of tariffs,monopolies,and theft[J].Economic Inquiry,1967,5(3):224232.

[13]徐海成.公路经济[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14]崔晓林,张辉.租值消散理论的经济学逻辑[J].山东经济,2009(6):2937.

[15]周其仁.公有制企业的性质[J].经济研究,2000(11):312.

[16]孙明山.探析环境资源消费的“租值耗散”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2(13):34.

[17]张辉,张丽.价格管制与租值消散:以劳动合同法为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22(3):9397.

[18]杜明义.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基于“价格管制”导致租值消散理论的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1(3):5053.

[19]翁舟杰.“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的经济分析:西方租值耗散理论的视角[J].经济学家,2012(10):6570.

[20]韩江波.农地商业化配置租值消散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2.

[21]何一鸣,罗必良.产权管制放松与中国经济转轨绩效[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9):1015.

[22]殷孟波,翁舟杰,梁丹.解读中小企业贷款难理论谜团的新框架:租值耗散与交易费用视角[J].金融研究,2008(5):99106.

[23]翁舟杰,陈和智.隐形合约、租值耗散及我国信贷市场非规范融资行为[J].经济学家,2008(3):99105.

[24]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金融管制下的区域银行同业市场业务发展及功能演进研究:基于租值消散理论的视角[J].西南金融,2013(4):3841.

[25]李利群.出租车业数量管制效应分析:基于租值消散理论的视野[J].交通企业管理,2012(12):3437.

[26]杨骞.行政垄断租值耗散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3):4954.

[27]李月,贾绍凤.水权制度选择理论:基于交易成本、租值消散的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5):692700.

[28]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6(9):315,53.

[29]曹海霞.矿产资源的产权残缺与租值耗散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3.

[30]樊建强.收费公路产业规制制度改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1]于良春,楊骞.行政垄断制度选择的一般分析框架:以我国电信业行政垄断制度的动态变迁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7(12):3845.

[32]温观音.产权与竞争:关于行政垄断的研究[J].现代法学,2006,28(4):174180.

[33]罗纳德·哈里·科斯.社会成本问题[C]//罗纳德·哈里·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盛洪,陈郁,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96152.

Research progress of rent dissip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oll road industryXU Haicheng, JIA Ruining, BAI Pengru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angan University, Xian 710064, Shaanxi, China)Abstract: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combs the development trace and the core content of rent dissipation theory. Based on what are mentioned above, through summarizing and assessing the existing applied literature of rent dissipation theory, the thesis analyses and draws lessons from its advantages in quasipublic goods, government regulation, and incomplete property rights. With converse thinking, oriented towards the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ll road industry, the paper argu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y used in toll road and related problems. It gets a conclusion of the promising application prospect when applying rent dissipation theory to the toll road industry.

Key words: toll road; administrative monopoly; incomplete property rights; rent dissipation theory; literature review

猜你喜欢
收费公路文献综述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2014年我国收费公路亏损1571.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