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育人模式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实践研究

2014-10-21 20:15张海英陈子珍
继续教育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双主体育人模式高职教育

张海英 陈子珍

摘要: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天集团校企全面合作的大背景下,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双主体”育人模式,提出了“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基本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了“双师资”下的课程教学目标、开发了“双资源”和“双师资”下的课程教学项目,引入了三方考核体系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践行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

关键词:双主体;育人模式;校企合作;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5-114-03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是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2010年高职校长论坛上,学者们明确提出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即高职教育实施的主体一个是学校,一个是企业。面对高职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研究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对策成为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必然课题。另外,每年的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显示企业需要大量“素质好、技能强、会干活”的职业人。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依靠课改,而课改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途径是教学。

一、实施“双主体”育人模式的背景

高职教育不仅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而且要自觉把握人才市场规律。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否实行校企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程度如何,是高职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根本特征。纵观世界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加拿大的“CBE”、澳大利亚的“TAFE”、德国的“双元制”等,凡是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大多是校企合作的成功教育范例,企业和学校在其中都发挥着“双主体”的作用。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主体关系是随着制度变革而发展演变的。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我国出台的多项宏观发展高职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中,校企主体关系问题只是零星散落在部分条文中,提法笼统,主体指向多为学校,而且政府主体行为浓厚。改革开放初期,高职教育是在指令、计划下进行的,中央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实现资源整合,而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没有独立的资源基础,不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在不同的场合中“主體”会有不同解读,在教育领域中,“主体”通常理解为教师和学生,本文所探讨的“双主体”育人模式,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教师、学生双主体概念。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从2009年开始与海天集团全面深入合作办学,建立第一届“海天班”,学院与企业共同规划该班的课程体系和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但是这样的模式对于校企合作来说,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企业虽然参与了课程体系和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规划,但是还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2011年,学院与海天集团的合作进一步深入,组建了第二届“海天班”,企业不仅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划,而且还派企业人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2013年,学院继续和海天集团合作,组建第三届“海天班”,“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柜制作”课程将在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中实施教学。

二、高职教育实施“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增强与专业之间的联系,体现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进行“双主体”育人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双资源”、“双师资”充分体现了“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始终”的指导思想。在校内教师合理使用理论性教学方法,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企业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实践中升华理论。

(二)实际意义

1.发挥校企“双主体”各自优势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由“双师资”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既能做到任何一个学生完成校内的基础理论学习与基础实训的操作,到合作企业后,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相关岗位的针对性实践操作,达到企业的考核要求;又能做到学生在合作企业完成一个阶段的针对性训练回到学校后,能够适应下一工序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训的要求。

2.“双师资”优化“双师”结构队伍

一方面,校内教师主要负责理论指导,企业教师主要负责实践指导,可以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中双师结构相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与企业合作,将企业专家聘任为兼职教师,指导机电专业学生的具体实践,这样采取专兼结合、合作指导、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切磋经验、互相配合,把学校的优势和企业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校内教师也可以从中学习企业专家的实践经验,取长补短,有利于更好地教学。

3.“双资源”拓展课程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下的“双主体”育人模式有利于整合实验实训资源,降低基地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共享,解决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的实训设备相对缺乏问题。

三、实施“双主体”育人模式需解决的问题分析

(一)“双主体”的融合问题

“双主体”的融合问题包含学校与企业的融合、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的融合两个主要方面。在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的过程中,如果企业利益得不到保障,例如,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得不到国家任何财政优惠或补贴,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反而会给企业增加麻烦和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加强学院和企业的融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两者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的组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分歧和差距,导致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的融合问题成为课程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双资源”的共享问题

“双资源”的共享一方面是师资的共享,另一方面是实训设备和场地的共享。师资的共享是让企业教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相对来说容易解决。但是设备和场地的共享必须要考虑双方的实际情况,例如.学生到企业实践的前提是不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企业有足够的场地来容纳实践的学生。

(三)教学效果的保障问题

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何,需要有一个好的评价考核体系,所以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同于普通的课程,必须考虑实际情况,采用多主体考核方式,尽量把考核过程细化,以保证整个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四、实施“双主体”育人模式的基本思路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特色,以高职机电类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柜制作”为切入点,引入“双主体”育人模式,建立“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双师资”、“双资源”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和具体的课程教学,探索研究高职机电类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方法、内涵及相应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以实际项目为主线,学生按照实际项目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完成某个具体工作任务,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强化职业技能素养的培养,实现学生从校园经历、社会实践经历的深度融合,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五、实施“双主体”育人模式的主要内容

以“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柜制作”课程为例,引入了全新的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课程以企业的实际项目为平台,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进行课程教学。

(一)确定“双师资”下的课程教学目标

与合作企业进行讨论,结合专业核心能力和企业需求,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解决校内教学内容与企业针对性实践的相互衔接问题,以“数控机床电气控制柜制作”课程为例,确定了该课程的岗位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

(二)开发“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课程实践教学项目

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考虑到学生到企业实践时不能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在实施企业实际项目时,学生分组到各个不同的岗位,然后定期轮岗。同时为了使学生能系统整体地掌握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将企业其中一个实际的电气控制柜电气线路装调项目引入校内课堂教学中。

(三)实施“双资源”下的课程教学

一方面,校企共同拓展课程资源建设空间,校内教师與企业技术骨干共同设计实训内容与训练项目;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实习场地,把一些实践项目的场地直接搬到企业,在合理统一安排学生校内实训内容与企业有针对性的实训项目下,由企业教师进行专职指导,来解决课程教学中的实践难点问题,以便学生能够在两个场所实现无缝对接,具体见表1。

(四)建立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主体包含学校、企业和学生,以提高“双导师”保障下的教学效果。

1.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价

本课程专业能力考核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个方面。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核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的综合考试。专业知识的考核为期末命题考试,命题考核为综合性测试。专业技能考核为技能训练和项目报告,即在每项任务完成后需上交的项目报告。

专业知识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主要考核基本理论学习,培养职业人的理论素养;专业技能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主要考核电路装接、调试,训练基本操作技能及相关理论考核。

2.对学生素质养成状况进行评价

职业素质部分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主要考核学生平时的到课率、单元作业,技能训练中的安全操作和5S管理、在项目实施中的团队贡献等内容组成。这部分分数针对学生来源和学生特点进行合理设计,以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六、实施“双主体”育人模式的成效

第一,实施了“双主体”育人模式。对已有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再设计,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生产过程。同时更新教学理念,变传统的“单主体”育人模式为“双主体”育人模式。第二,提出了“双主体”下的“双师资”融合和“双资源”共享问题,并在具体课程中进行实施。第三,具有真实性、针对性。校内、校外教学均以生产型数控机床的电气控制柜为解剖对象,以数控设备电气控制柜的实际生产过程为基础,建立真实的教学、试验、实训环境。第四,将“双主体”育人模式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进行实施,校企合作开发针对性教学项目3个,在海天合作教学班中实施该课程,受益学生人数约40人,80%以上的学生能在海天集团进行顶岗实习。

参考文献:

[1]张荣香,张玉强.高职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继续教育研究,2012(5):130-133.

[2]李忠华.“双主体”模式下校企深度融合的运行及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8):52-54.

[3]刘惠坚,李桂霞.对高职教育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100-101.

[4]严霄蕙,马骏,王荣.校企双主体教学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2(11):461-464.

[5]令红艳,封家福,黄泓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瓶颈成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55-156.

[6]刘春颖.高职院校聋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双主体”教学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7):109-111.

[7]王振洪.基于校企利益共同体的高职育人机制探索[J].教育研究,2011(10):59-63.

[8]赵秋兰.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4):57-58.

[9]于吉花.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课程教学设计——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档案管理》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3(5):44-45.

[10]刘虔铖,李震.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以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与检测专业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239-241.

[11]邱建新.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3(9):130-131.

猜你喜欢
双主体育人模式高职教育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