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英
摘要: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究竟要教给孩子什么?是让孩子学会系统的数学知识,还是培养对数学的积极的态度和浓厚兴趣?是学习运算与推理,还是感受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数学?弄明白这些我们才可以正确的组织与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
关键词:数学活动 主题教学 组织开展
《纲要》《指南》实施以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理念在不断地改革与进步,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仍有部分教师在某些领域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疑惑或者坚持并不正确的观点。比如:有的教师觉得数学活动很难与新课程主题活动有效结合,即使结合也是十分牵强,由此而产生了疑惑;还有的教师认为如今的主题教育中数学知识比较零散,数学领域的内容相对较少,与数学纵向的知识结构很难结合,致使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长此以往是否对孩子入小学接受系统学习产生影响。
怎样让老师们渐渐从谜团中清晰,走出误区,不妨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改变对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认识
《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教育不在于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强调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数学教育,其根本目的重在感受数学和用数学方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
举例:幼儿在建构区为自制的汽车搭建停车场。有的设计成很大的一层,能停许多车;有的设计成3层、4层,说是省地方;有的设计只有一个口,有的是环行停车场,车能从任何一个地方进入。在实际建构过程中,幼儿遇到了很多问题:当他们发现因为车的大小、高矮等不同,一个停车场里放不下时,他们提出分层停放,分层要有汽车上下行驶的道,否则车只能“飞上去”,这可是孩子们设计时没有想到的。于是他们针对教师扮成的司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调整,有的小心翼翼地撤掉一些不影响平衡的圆柱,有的把柱状积木轻轻地挪。这样许多小车可以停进去了。孩子们高兴极了。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得知,经历了若干次不懈努力而搭建的停车场,让孩子们在保持平衡方面认识到:两个圆柱支撑一个正方形,不如3个、4个更稳;在选择材料上运用比较测量的方式选择适宜长短、薄厚、高矮的积木进行搭建,不够要想办法找合适的积木拼接……通过不断调整,幼儿最终了解了汽车的大小、高矮与所用积木和空间的关系。
二、让数学目标与主题目标自然融合
有了明确的主题目标与数学目标,才能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预设主题时,根据主题生成原因,主题价值等制定主题目标,选择各领域内容(包括数学),所以数学与主题是从属关系,数学应为主题服务。怎样实现这一点,在考虑数学知识目标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在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上努力与主题目标结合。
例如:新年快到了,我们进行《新年快乐》的主题活动。主题目标为:用多种方式庆祝新年;感受新年来临欢乐的气氛,喜悦的情感。为此,我们从孩子内心需求出发,选择设计了数学活动《新年礼物》、《穿新衣服了》。其中,《新年礼物》结合6的加减法的内容,通过幼儿在卡片上画合适数量的礼物来开展。该数学活动的目标为:1、在结合6的加减运算,画自己喜欢的礼物。2、体验庆祝新年的快乐 。(与主题目标2相融合)
幼儿园数学知识主要有数,量,形,分类排序,时间空间等内容,每一块内容有自身的结构层次。幼儿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前后联系的特点。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数学知识好比链条,掉了一小环,下面的内容就不懂了……”所以主题根据主题目标选择数学内容时,应把数学的知识体系作为一根纵向坐标,寻找该主题实施阶段,适合幼儿数学的发展水平的内容,加以灵活运用和有机结合。
三、结合主题活动,融数学于区角活动中
(1)创设良好的主题氛围:丰富的主题环境,首先让幼儿从视觉上得到感染,然后在头脑中印下表象,为数学知识的内化提供帮助。
例如:《神奇的数字》主题中,贴挂了幼儿制作的趣味数字,车牌上的数字,年历上的数字,商标上的价格数字。摆放了有数字的实物,如:闹钟、图书、印有生产日期的瓶子,尺子等。让幼儿时时处处能感受到数字。
(2)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数是抽象、概括的。幼儿处在直觉行动思维阶段,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只有在摆弄物体时,才能更好地进行思维。数学知识的巩固有赖于幼儿不断地练习与强化,因此应提供给幼儿丰富和足量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与材料进行交互作用,从而获得大量数学感性经验。
例如:《亲亲小动物》的主题活动中,可以投放丰富的动物卡片进行数学游戏;益智区中给动物分类;玩自制动物拼图(几何图形的组拼);“小动物商店”角色游戏中,给小动物分类摆放,帮小动物制作价格牌(5以内数字),到小银行取5元钱;,买两样小动物(5的加法),买1个小动物还剩几元(5的减法)等……幼儿在自由轻松地游戏氛围中,感受了数学,巩固了知识,体验了快乐。
四、结合主题,融数学于一日生活中
数学教育应遵循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的原则。现实生活是幼儿学数学的源泉,幼儿生活中处处隐含数学,应该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例如:《有趣的图形》主题活动,晨间游戏时,幼儿玩神奇棒,进行图形组拼;活动组织时,可以让幼儿围坐成半圆形,长方形;给小组时,给小组以图形命名,如:圆圆组,长方边,梯形组,三角组等;午后散步,可以带幼儿去找找幼儿园里的图形在哪里?如大型玩具上的,教学楼梯上的,树上的,感应小道上的,操场上的,小朋友身上的;吃饼干或豆腐干时,让幼儿边吃边变出各种几何图形。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获得相关的数学知识。
总之,我们要时时处处关注数学,尽其所能地与主题活动结合,渗透在主题教学中,让数学活动在主题背景下内容更丰满,形式更灵活,力求增强主题活动与数学教育在目标、内容、形式、方法上的有机联系,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的方式、方法来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充分利用数学与主题结合的价值,促进孩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汉萍.《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第14期,第45页。
[2] 吳淑芳.《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研究》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年第24期,第128页。
[3] 吴科岭.《在“幼儿专业数学”教学中领悟幼儿园数学教学》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第2期,第120页。
[3] 徐苗郎.《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思考》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6年第1期,第129-1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