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晓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194-01
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生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是值得我们每位数学教师不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课题。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探索教法,激趣导学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把新概念细细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正迁移,把前面练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的问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激发他们试着解答,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当然,他们不是都能正确地理解,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着种种的疑惑。此时,我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他们讨论,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最后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方法。这样做就会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创设情境,激趣导学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设置适当的问题,创设思维情景,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6的认识"时,我先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师:"今天是金龟子的生日,你们看有几位花仙子前来向他表示祝贺?客人来了,先要请他们坐,金龟子搬来了几把椅子?倒了几杯茶?端来了几只盘子?每只盘子里放1块蛋糕,共有几块蛋糕?"师利用多媒体逐一展示问题情境,让学生逐一回答。师:"你们看到了人、椅子、杯子、盘子和蛋糕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点,你们发现了这个相同点是什么吗?"生:"他们的相同点都是6个。"由于l可题提出有情节、有意境,切合学生的实际,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尝到了探索奥妙的乐趣,从而萌发了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引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3.动手操作,激趣导学
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人的大脑就是思维活动的中枢,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启动大脑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并有效地运用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
例如,在教学"ll一20各数的认识"时,我先让学生数出11根小棒并一根一根地摆好,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摆才能让人们一眼就看出是l 1根。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摆法:左边摆5根,右边摆6根;左边摆5根,中间摆5根,右边摆l根;左边摆10根,右边摆l根;左边摆5个2根,右边摆1根;左边摆2个5根,右边摆1根;左边摆9根,右边摆2根……通过学生讨论,我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第二种到第五种这四种摆法虽然不一样,但实质都相同,都是先摆10根、再摆l根。为了更清楚方便,我们可以把10根捆成一捆,表示一个"十"。由此"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的表象初步进入孩子的头脑,清晰地建立起一捆就是一个"十"。同学们在摆"11-20"中的每个数时,就只要拿出1捆再加上几根,也就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从而突破10个1就是一个"十"这个难点。
这样教学,通过调整教材编排顺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数的概念产生、形成过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开展竞赛, 激趣导学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带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口算竞赛,在每次几分钟的口算训练中,我常以"开火车"、"抢答"……等形式进行比赛练习,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消除了学生学习的疲劳,并能从小训练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为他们适应未来社会错综复杂的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
5.联系生活,激趣导学
数学源于生活,富于生活。实践表明,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与生活有联系的内容,精心設计,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价值,以便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驾驭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知识本身的魅力,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时时注意激发沉睡的兴趣,使学生变得勤学、乐学、善学,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唤醒并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学生而变,因临场实际情况而变,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案,通过对新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深层次、高层次的资源,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成长,生命的活力得到激发,教学过程也会变得更加流畅。
总之,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全面、有效的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