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林 王贞
[摘要]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协同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未来也必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
本文以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169家高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探索能力对两种企业协同技术创
新模式与企业成长方式的中介作用,指出两种协同技术创新模式均与企业的跳跃式突变成长方式呈正相关关系;探索
能力与企业的跳跃式突变成长方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企业的探索能力在两种协同技术创新模式与企业的跳跃式突
变成长方式之间均有中介作用。
[关键词]协同技术创新模式;探索能力;企业成长;跳跃式突变成长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7—0034—04
一、理论回顾
组织可以决定使用现有的组织能力来实现短期的利益或从长远来看创建新的能力来促进创新发展。Mayeh(1991)使用了探索(exploration)一词来描述组织能力,认为探索活动实验新的替代品,而回报往往是不确定的、遥远的、负面的。Gima(2005)认为探索能力包括投资资源,目的是获取全新的知识、技能和过程,指出探索能力涉及寻找知识并且冒险找到另外一条不同的技术轨迹上去。而Jansen(2006)等认为探索能力是与企业的激进性创新相关联的,并且cho(2005)等认为探索性创新是为了满足新客户和新的市场需求。Garcia(2003)等指出探索能力总是专注于研究开发活动过程中的“研究方面”。Molina(2011)则强调企业追求不同的成长战略,也将会要求不同的能力来达到成长的目的。因此,探索能力涉及搜索新的组织实践,与企业成长战略紧密相关联地发现新技术、新事业、新流程和新的生产方式以及新的技术路径等的能力。
在技术创新模式方面,Fontana(2006)等将合作创新分为合作研发、合同研究、合作教育、技术产业化四类模式。Inzeh(2004)发现正式的合作形式如联合研发、研发外包、技术许可、合资公司对合作双方都更具有吸引力。安慧娟(2009)认为技术合作研发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类:技术转让模式、委托培养模式、联合攻关模式、共建科研基地模式、组建研发实体模式、大学科技园模式、人才联合培养和人才交流模式。
本文将基于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和共建经营实体这两种协同技术创新模式进行研究。
曹利军(2008)提出创新是企业成长的动力源泉,并对企业成长的两种实现方式(增量型成长、跳跃型成长)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赵驰(2011)等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企业的成长方式分为积累式渐变和跳跃式突变,并进行了实证研究。Koberg(1998)根据分析企业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确定了渐进性技术创新成长方式和激進性技术创新成长方式。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跳跃式突变成长是企业跳离原有的经营方向或企业战略方向,运用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技术或经营模式,实现技术的重大创新,以推动企业的成长。这种方式一般来自于价值创新,经常是激进的,并且向传统的策略思维模式提出挑战,显示出与原来经营战略明显分离的跃迁特征。
二、研究假设
(一)两种协同技术创新模式与探索能力的关系
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是一种协同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针对技术创新过程中基础性的科学进行研究和开发,或者对行业中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通过开发创新,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挖掘市场的潜在需求。
研发中心往往是基于合作各方的长期合作意向建成的,需要企业具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支持,合作各方要为研发中心投入大量的资金、先进的试验开发设备和优秀的研究人员。研发中心对所在行业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进行研发,合作双方有较为深入的知识交流,技术资源流动性和共享程度都比较高,通过不断搜索并试验新的知识和技术来提高研发效率,研发过程更多的是探索性活动。由于是合作各方进行的长期合作,这种知识和技术资源的频繁共享,使得企业在长期积累中提升探索能力。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1: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模式有助于企业探索能力的提升。
共建经营实体,即合作各方通过出资共同研制、开发、生产,组成研产销一条龙的高技术经济实体。它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集研究、开发、中间试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是现代企业中一种资本、劳动、科学技术相结合,资本相互渗透的经济组织。
共建经营实体需要资金、人力、资产等方面的投入,尤其是需要对特定的技术创新进行专门的投资,实力雄厚、规模大的企业才能支撑。共建经营实体的本质目的在于与企业原来拥有的技术、产品不同的新市场、新产品的开发相融合,并形成独立的核心技术。在实体持续经营的过程中,双方的技术、知识交流达到了最深入化。又由于是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研究、融合和探索,所以共建经营实体进行得更多的是对新领域的探索性活动。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H2:共建经营实体模式有助于企业探索能力的提升。
(二)探索能力与企业跳跃式突变成长方式的关系
跳跃式突变成长方式是为了满足潜在或新兴市场和顾客的需求,立足于长远的发展。跳跃式突变成长有赖于企业能够产生新的设计、技术、产品,开拓新的市场,是对价值创新的探索,价值创新的不断积累和提升,有助于企业实现跳跃式突变成长。通过组织学习机制,对新领域内的探索会增强组织整合能力,使企业生产大量的新产品。企业开展的探索性活动可以增加企业的新知识,提高生产新产品和服务的可能性。探索能力正是为了满足市场中的新需求和引导潜在需求,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新产品设计、技术创新、新产品运营的一种能力。Yalcinkaya(2007)等的研究表明,探索能力对产品创新的程度和市场表现都有积极的正向影响。而Molina(2011)等的研究也表明,探索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创新产品。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3:探索能力有助于企业的跳跃式突变成长。
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如下图表示。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来源与测度
对于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和共建经营实体的测量,在参考Neyens(2010)和Wu及John(2005)m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文对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和共建经营实体特点的阐述,我们设计了7个题项测量这两种模式。在综合Gima(2005)、Yal—cinkaya(2007)和Molina(2011)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7个题项对企业的探索能力进行测量。在赵驰(2011)、Gi—ma(2005)、Brush(2009)和Lee(2010)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4个题项测量企业跳跃式突变成长。调研问卷以Likert5级量表的形式询问受访对象对于每个测量题项所认同的程度。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分析对象是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深圳等地的高技术企业,共发放问卷230份,最终回收问卷213份。在剔除有明显错误和回答不完整的问卷后,有效问卷共计169份,有效回收率为79.3%。
(三)信度和效度檢验
我们采用Cronbachcs alpha系数来判别问卷的内部一致性。通过SPSS信度检验,结果显示本研究各个量表的Cron-bachcs alpha系数值均大于0.900,表明问卷整体具有较高的信度水平(详见表1)。
表1表明,所有题项在对其对应的因子上的载荷值均大于0.5,AVE值均大于0.5,由此可以判定,正式问卷的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敛效度。问卷中各个变量的AVE值均大于该变量与其他测量变量间最高相关系数的平方,即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别效度。
(四)假设检验
1.两种模式与探索能力关系的检验
本研究采用回归的方法对两种协同技术创新模式与探索能力的关系进行检验,通过残差图可知,3个回归模型均不存在异方差性问题;另外,3个回归模型的方差扩大化因子(vIF)均为1.711,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结果表明,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和共建经营实体模式,对探索能力都有显著的正
2.探索能力和企业成长关系的检验
采用回归模型检验探索能力和企业跳跃式突变成长之间的关系,通过残差图可知回归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问题。回归模型的F检验值为251.269(P=0.000<0.01),说明整个回归方程是显著的,即探索能力和企业跳跃式突变成长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探索能力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775(P=0.000<0.01),说明探索能力对企业跳跃式突变成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假设3通过检验(详见表3)。
3.探索能力中介作用的检验
本文采用刘竞哲(2008)等提出的检验中介作用的程序和方法,现将探索能力在两种协同技术创新模式和企业跳跃式突变成长之间的中介作用检验分析结果汇总于表4。
表4的检验结果表明,步骤1中,两种共建模式对跳跃式突变成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步骤2中,两种共建模式对探索能力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步骤3中,探索能力的回归系数显著(β=0.467,P=O.000<.01),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的回归系数仍显著(β=0.364,P=0.000<0.01),共建经营实体模式的回归系数不显著(β=0.069,P>0.01)。由此可以认为,一方面,探索能力对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跳跃式突变成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不仅能够通过探索能力对企业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其本身对企业的成长也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探索能力对共建经营实体和企业跳跃式突变成长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即共建经营实体完全通过探索能力对企业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结论及启示
(一)共建模式引导企业跳跃式发展
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和能力情况,可以与合作方采用共建技术研发中心或共建经营实体的模式,进而培养和提升企业的探索能力,获得跳跃式突变成长,使得企业在探索新的市场以及成长道路中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认为,两种共建模式通过探索能力对企业的跳跃式突变成长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即在这两种共建模式下,企业选择跳跃式突变成长战略是有利的。
(二)共建模式提升企业探索能力
两种共建模式所需的财力、物力、人力需要合作双方有较大的投入,并且通过这两种共建模式对企业本身的探索能力的培育以及提升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企业在维持本身的良好成长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对共建模式进行投入和获取新的创新资源和能力,内化为企业自身持续的优势,不断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探索能力,从而加速企业成长。
(三)形成良好的探索能力路径依赖
探索能力对于企业的跳跃式突变成长的正向影响,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验证。由此,企业应该格外重视探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企业在培养探索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自身探索能力的现状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这对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要达到怎样的能力目标有很大的标杆作用;其次,明确企业探索能力的目标,分析将要投入的资源、技术等条件,避免技术研发的盲目性;最后,采取有力的措施和制度来鼓励探索能力的培育和提升,形成良好的问题一发现一解决一提升一能力即良性循环路径依赖。
[责任编辑:陈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