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
【摘要】《幼儿歌曲弹唱》是当今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它更是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随着我国各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幼儿园对学前教育的师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文章通过掌握基本的声乐演唱方法和声乐的技巧训练,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弹唱学习中所遇到的学习时间紧、零基础等情况,来提高学生的弹唱能力,为以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技巧;幼儿歌曲弹唱
众所周知,幼儿歌曲的旋律起伏不大、歌曲的篇幅也不大、歌曲的情绪表达也非常的单一,但是对于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把一首儿歌弹好并唱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拥有过硬的弹唱能力。不管是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T作中,还是在与幼儿进行的日常游戏活动中,教师的弹与唱都是不可缺少的。幼儿歌曲弹唱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它是把手、脚、眼、口、耳并用的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学科。如果想要提高弹唱的能力,必然离不开声乐演唱的技巧。
一.“唱”是红花,“弹”是绿叶,实现弹唱的统一
儿歌弹唱最终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整体。它不仅仅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演唱和弹奏的叠加,而是有機地让弹与唱结合起来。这种整体必须要在较好的弹唱能力与弹唱技巧的保障下才能得以实现。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没能很好地解决弹唱整体性的问题。比如,在弹唱时我们需要坐着唱,而在声乐的发生训练和以往的声乐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站立式歌唱姿势,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习惯于站着唱,在这一习惯上很多学生就要调整一段时间才能习惯坐着并自如地进行歌唱。再比如,有很多学生在单独弹奏和单独演唱时都没有问题,但是二者配合在一起时,就出现伴奏与演唱配合失衡的问题,要么是会弹不会唱,要么是会唱弹不好。归根结底,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都是没有解决好弹唱的整体性问题。
要想解决好弹唱的整体性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清在弹唱过程中的“主”和“辅”。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学生“弹”的声音很大,而“唱”的声音反而很小,这样就颠倒了弹唱中“弹”和“唱”的地位和分工。弹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是如果把弹唱做一比喻,就如同红花与绿叶,那么,“唱”就是红花,占有主导地位,它始终是展示的主体和关注的焦点。而“弹”就如同绿叶,只有在它的映衬下红花才能更加炫目和耀眼,当然,如果没有绿叶的衬托,红花也会失去很多色彩,但是,绿叶却始终不能成为主体和焦点。所以,在儿歌弹唱中最终的表现主体是“唱”,而不是“弹”。因此,只有将唱为主弹为辅,才能实现弹唱的整体性、统一性。想要“唱”好,只有切实地提高声乐演唱的水平,从而实现弹唱能力的提升。
二.声乐演唱能力在幼儿歌曲弹唱中占主导作用
所谓的声乐演唱能力就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来演唱不同风格声乐作品的能力,它包含声音状态、呼吸状态、情感表达等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发声训练和演唱艺术歌曲时都会用在我们声乐课上所学的近似于美声的发声方法,但是一旦转换到儿歌部分,学生会把声乐演唱状态下的声音位置、呼吸状态等全部都放下,转变成了白声的演唱。他们会认为儿歌就是这种音色。然而,唱儿歌时的音色并不是白声或叫喊,它是有气息支托的声音,是悦耳的、明亮的、柔和的声音。幼儿教师的弹唱对幼儿来说更多的时范唱,使得幼儿能够更有兴趣的欣赏和学习。所以,让幼儿喜欢你的音色是很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应该起到示范性的作用。演唱幼儿歌曲时,声音位置要尽量向前靠一些,喉头状态要一如既往地保持稳定,使共鸣往前额靠,这样发出的声音会比较明亮。而且,气息要采用胸腹式呼吸,要保持胸向下部肋骨的扩张状态和后背脊柱的挺立的感觉。对于那些愿意用力大声喊唱的学生,要引导教学并加以控制。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发声状态,才能保证弹唱的质量并得到更好的提高。
三.弹唱能力的培养
弹唱能力主要指学前教育学生弹唱幼儿歌曲的能力。能够声情并茂地自弹自唱,在对幼儿的启蒙音乐教育是非常有影响的,它可以启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最佳表现形式。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幼儿教师在给幼儿范唱时自如大方,并通过伴奏的编配,使得歌曲弹唱统一、浑然一体,幼儿会情不自禁地伴随着歌声与琴声开始律动,并且还能够伴随着音乐节奏和风格的变化去变换动作,这种自然的音乐表现是幼儿音乐天性的自然流露,所以显得格外珍贵。相反,如果幼儿教师因为个人的能力的不过关,而不能激发出幼儿的音乐天性,甚至还扼杀了幼儿的这种天性,那么,这将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也是作为一个幼儿教师的失职,是我们培养学生的失误。因此,为了能够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更加完善,我们应该培养具备弹唱能力、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并且能够胜任幼儿教学工作的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