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艳琴
摘要: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直接、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课堂教学中的口头评价。综观现今的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在“新课标”引领下,在“平等对话”精神的感召下,教学评价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课堂上洋溢着活力和魅力。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评价;以生为本;开放课堂
语文课堂是灵动的,变化的,而教师的评价就是课堂上最好的调味剂。语文教学中高质量的评价,就是要赋予语文课堂这些新的内涵,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给孩子一个深情的学习催化剂,使学生在课堂上如沐春风。
一、随机评价智慧洋溢
[案例一]
一位学生正在朗读《美丽的小兴安岭》中一段描写春天的小兴安岭生机勃勃的那段话。读得情真意切。突然,教室窗户上飞来一只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学生们骚动起来,为一只小麻雀而兴奋不已。
师(灵机一动):你把《美丽的小兴安岭》中的文字都读活了,读得真美,你看,把小鸟都招到了你描绘的景色中来了。(生大笑)
师:看谁的朗读不但让我们陶醉,也让教室外的小鸟陶醉?
全班沉浸其中,另一生又一次充满感情地朗读起来。
由于教师用“大语文”的智慧,巧妙地开发了生成性的资源,竟把课内发生的意外“枝叶”,通过富有诗心的评价语,巧妙地嫁接到学生学习的“主干”上去,保护了活泼又不失秩序的课堂。这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这种即兴评价,植根于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
二、多向评价思想碰撞
[案例二]
在练习朗读《给予树》中妈妈和金吉娅的对话时,学生对金吉娅话语的朗读总不到位。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可以吗?(生齐答:可以)老师当金吉娅,你们都当妈妈,看老师当得像不像,你们打算给老师打多少分?(师富有语气变化地示范读,加上了动作)
生1:我给老师打95分,老师当得像极了。
师:你觉得哪儿最像,把那个地方学一下好吗?
生1:像模像样地学习老师的朗读也加上了动作。
生2:我给老师打85分,我觉得老师也有不够好的地方。
师(略感惊讶又充满了欣喜):老师谦虚地期待着你的批评。(生笑)
生2:您朗读是为了表达金吉娅的善良与仁爱,但当读到她向妈妈解释那一部分时,本来金吉娅很难过,声音很低。而您的语气好像有点高了(生笑),我觉得不合适,应该也低沉一些,应该这么读:“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生难过地读)
师:为生的不必不如师,你就是老师的老师。(生大笑)
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
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用手段。自我评价是学生根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监控、自我提高的过程。采用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在思想碰撞、情感交流中,形成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发展交往合作的学习能力,开展主动、有效的互动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多元评价异彩纷呈
[案例三]
出示:猫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
师:老舍爷爷用一个“蹭”字是为了表达猫怎样地“摩擦”?
生:是轻轻地摩擦。因为课文中说猫高兴的时候,比谁都温柔可亲。
师:说得真有意思。还有新的发现吗?
生:是温柔、亲热地摩擦。因为老舍爷爷把猫踩在稿纸上的脚印看成是一朵朵小梅花,说明他是多么爱猫,所以他体会到的猫的摩擦肯定是温柔的、亲热的。
师:你能换个角度去想,很会学习。猫这样轻轻地、温柔地、亲热地蹭老舍爷爷的腿,还“蹭”出些什么?
生:(急切说)“蹭”出了笑脸。
师:这是富有想象力的“蹭”。
生:”蹭”出了友谊和感情。
师:这是富有人情味的“蹭”。
生:“蹭”出了一幅“人爱猫,猫亲人”的动人画面。
师:这真是令人心动的“蹭”。
所谓的多元性评价是相对于一元性评价而言的,指的是容纳学生不同的、然而却是合理的认识和思想,允许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建构生成新的知识的一种灵活的评价方式。多元性评价适应了多元解读文本的阅读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重视阅读这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探求能力和独创精神。多元性课堂评价拒绝“唯一标准”,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拒绝“唯一答案”,期待思想的丰富多彩。
驽马自知征途远,不需扬鞭已奋蹄。让我们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实践中,尽情释放教学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和发展。课堂上孩子们的读书声、掌声是对他们由衷的赞赏,这就是我们的课改现状:课改从这里起步,掌声在这儿响起!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
[3]《新課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杨九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