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雨
【摘 要】随着学业水平测试从普通教育延伸到职业教育,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必然会在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中体现,所带来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原有的评价方法间的不协调逐渐显露出来;针对职业学校学生,传统地数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改变,随之而来的新型评价模式及方法也必须跟上改革,提高课堂实际效率成为当前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
【关键词】学业水平测试 评价模式 数学 职业教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75-01
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业水平在各个省份逐渐展开,测试以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教学大纲》及省教育厅2009年印发的《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一至四册为参考,结合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实际,充分体現新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功能价值,着重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适度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数学知识应用,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相应年级的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数学学习水平的程度。
针对职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在江苏省已全面铺开,教材的编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类评价模式也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么,在新课程、新教材的背景下,什么样的评价模式才适合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让教育工作者看到自己的教学实效呢?
一 学业水平测试不能代替全面评价,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评价体系贯穿五年制高职数学教育的整个过程
目前,学业水平测试的对象是低年级学生,虽然强调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引导改善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阶段的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但是,目前还是以笔试的方式来衡量学习情况的好坏,测试完以后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情况如何进行评价将成为问题。
评价非朝令夕改的事,是一个持续、有较强逻辑顺序的工程。要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去做,要考虑到它的可使用年限。课堂教学评价切忌今天这套,明天又换一新招,学生疲于去适应、对付,到最后他们适应不过来,就可能出现学习倦怠,你再三激励他们都无动于衷。
二 学业水平测试的内容与形式不应老套,需与传统评价模式进行融合和调整
目前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考试形式是书面闭卷考试。但是,近年的数学试题题型结构在逐年进行改变,试题立意新颖、结构合理、由易到难,有利于学生的考场发挥。试卷总体上既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评价,也关注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但还仍然不够,还需注意:(1)应当注重建立代数模型、实际代数运算能力的考查,很多学生在多年学习过程中往往歧视基础题目的解答;(2)计算论证题的难度需进一步降低,在严谨严密的训练下,要逐步加大对发现、猜想和探究能力的考查;(3)要逐渐显示出以现实生活情境为背景的题目的巧问巧答;(4)应当关注实际生活,聚焦社会热点问题,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考查等。
考核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是一个学校办学多样性、人才培养多样性、教学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如在省内很多职业院校最近都采用的小组化主题教学模式,在美国就有先例:小组考试或小组答辩。通常是一个班级分3~5个小组,一个小组共同做一套题。首先是小组成员独立做题,小组成员为自己小组内的每个人评定一个成绩,然后是小组共同讨论研究,每一个小组交一份统一的答卷,这份答卷的成绩和每个同学个人成绩的平均分就是这次考试或测验的成绩。
三 学业水平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重视过程性的教育教学,从而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数学学业水平测试的时间是在五年制高职的中期,在过程中间进行。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过程性教学中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这对老师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能否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去,能否让学生跟着你的步骤走,都是新的挑战。(1)教师需要有课程参与的能力。是指教师全程性、主动、批判、合作地介入课程开发、决策、实施、评价等过程的一种活动。(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家到省市对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教学过程的渗透及教学活动现代信息技术化的需求会更加强烈。(3)要具备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要求教师能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必须成为探究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以自身探究性的学习经验和实践能力,更好地指导、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在新学业水平测试的背景下,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生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责任编辑:林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