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情感教育,促进班级有效管理

2014-10-21 19:53张艳华
中学时代 2014年3期
关键词:尊重沟通情感教育

张艳华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老师、学生之间的联络者。班级管理,是一门需要倾注情感的艺术。班主任要讲究方法,善用情感教育艺术。笔者结合自己真实的德育案例,对于如何善用情感教育促进班级有效管理做了分析与探讨,以促使班集体健康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 班级管理 尊重 沟通

经常听到班主任们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我付出这么多,为什么学生还是那么不喜欢我?”现在的学生接触面较广,个性张扬,自我意识较强,因此,教育的难度,尤其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如果班主任以传统的管理方法,以压制的方式管理班级,往往会适得其反,管理出来的班级会纪律涣散或毫无生气。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情感的交流只能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情感教育是以心理感应为载体,直接亲近学生,以感情交流为主要手段的一种开放式的有效的教育。作为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要学会用爱心去温暖和感化学生,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从而建设优秀班集体。

一、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情感教育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切身体会,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和动力系统,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对于学生来说,一旦具有内在的动机,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有浓厚的兴趣,对于班级各种活动,都会主动积极参与,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会事半功倍。

2.情感教育是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情感教育是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班级管理经验表明,班级开展的教育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师生间应搭起情感的桥梁,经常保持愉快活泼和融洽的气氛,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团结合作、教育的内容能在情感的传送带上顺利通行。如果师生间的情感疏远、心理距离大,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回避心理,那么,这个教师首先就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不愿你来分享他的快乐,也不愿你来分担他的痛苦,对于老师,他的情感之门是紧闭的,这样老师的教育恐怕很难被学生接受。班主任只有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注入情感,平等地與学生相处,尊重其人格,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才能促使班级有效管理。

3.进行情感教育有助于开展班集体各项活动。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当具有正确的信念,坚强的凝聚力,正确的舆论,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的好风气。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从培养情感入手,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去发展和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步使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控制自己。他说过,“在少年的心灵中激发这种精神活动是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因此,积极投入情感教育,不仅能组织好班集体各项活动,又能班级班级进行有效管理。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尊重每一个学生,赏识学生的独特性,做好“情感”榜样。

德育案例分析:

班级的袁同学,因为小学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的最后一名。一次主题班会,主题是“欣赏自己”。班长说:“今天,大家写写自身的闪光点,看看自己有哪些长处,学会自己欣赏自己。”过了许久,我发现只有一个同学只字未写,那就是袁同学。肯定是学习上的劣势让他饱尝了失败的痛苦,让他失去了自信。当轮到发言的时候,他一直保持沉默,不敢抬头。此刻,我发现鼓励他树立自信的机会来了,我走到讲台前,让全班同学们一起帮他找优点。有的说:“他热爱班集体,主动出钱买圣诞晚会道具。”有的说:“作为劳动委员,他经常与值日生一起打扫卫生。”还有的说:“他经常放学后帮助同学排桌椅。”听到同学这么多热情的赞扬,看到老师赞许的眼光,袁同学感动极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第一次沉浸在受人尊重的气氛中,体会到了受人尊重的喜悦。从那以后,他变得更加自信了,对我也更加信任了,现在上课不管会不会,他总能够大胆地回答问题,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好。

在后来的学习当中,袁同学改变了很多,经常找任课老师聊天,他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主题班会、班级联谊会上表现都很积极。同学们选举他为体育课代表,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他的转变让我感觉到作为班主任,要真心去爱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始终将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每一位学生的性格、能力、资质、心态等都是不同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去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发展方向。

2.真诚有效沟通,深入学生内心世界。

德育案例分析:徐某,生性倔强,性格较为内向,从不愿向外人透露他内心的想法。作为寄宿生,每周日回校,心情都非常糟,从不主动上交作业,甚至还在班上对身边的同学发脾气。每次我打电话问他的父母,他们却说孩子4点就回校了。我深知肯定有内因,于是先耐心教育一番,但是好像效果不明显,一直迟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周末,一次偶然上QQ,徐某竟然加我为好友,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去看看他的空间,不看也罢,一看我开始慌了,他的空间里发表了很多对现实很绝望的日志,尤其是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讨厌周日回校上晚自习的文章。我当时知道,如果从正面说服肯定是激化矛盾,于是避开谈这些事情,和他只是聊些生活琐事,开始他说的少,我说的多,关于自己的人生体验经历,兴趣爱好他聊起他的家庭,说父母整天忙公司的事情,甚至还吵架,对他不闻不问。周末难得回家,就看着他父母吵架,而且。这样的时间持续了几年之久,他说自己很怕父母离婚,心里十分难过孤独。当他说到这个时,我就知道问题所在了。一到周末,我经常在网上以朋友的身份与他聊天,各抒己见,平等交流。另外,我用各种方式与他的父母多次沟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给小孩带来的痛苦,孩子才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他的父母恍然大悟,不知道自己竟然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痛苦,表示定会一起努力,并改正自己的这个毛病。我又慢慢把话题引到学习上来,他说出了自己对一些科目的困惑,小学6年一直没有好好学习,尤其是数学和英语的基础不是很好,我书面写出了很多建议,并放在他桌上,他欣然接受了。现在每当他走进教室时,已是满脸欢快,他不断努力提高着自己的学习成绩。

学生的情感时时处处都在表现着,班主任要善于了解他们的情感表现,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处理好情感危機。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谈心活动,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我想以上案例就是班主任走入学生内心世界,真心做学生朋友自然产生的教育效果。

3.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对学生的教育和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制定班级目标、公约、精心布置教室环境、注重书香文化的熏陶并形成班级文化特色。通过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创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为班主任实施情感教育奠定基础。

4.体现民主平等,为人师表,做到严慈相济。德育案例分析: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这则案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爱与严格要求。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打架后,立即严厉制止是一种严格要求。但是他并没有责骂与批评,而是运用发糖果的方法巧妙地让学生自己逐步认识与发现自己的错误,从本质上改变学生打架的不良行为。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包容学生、感化学生,用为人师表的行为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三、情感教育中班主任应该注意的问题

1.班主任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做到“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的性格、个性、气质、能力等诸因素,构成了班主任完整的特定的人格。教师的人格时时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有时甚至可以左右学生的行为。高尚、严肃且能突出个性的人格,对学生正面感染的力度较强,反之则弱。爱心是班主任人格魅力得以升华的保证。关爱学生,关爱一切的学生,这正是班主任人格魅力的体现。当班主任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时,实施情感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是情感教育取得成效的保证。做学生最喜欢的班主任,应该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浇灌他们。因为平时的无私关爱,因为平时的循循善诱,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们最爱戴的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生活中,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经常与学生谈心,询问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让孩子们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爱。对于班级的后进生,贫困生,以及家庭复杂的孩子,应该学会采取用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用心去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的方法。

四、结束语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情感教育是塑造完美人格的桥梁,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心理都逐渐发育,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而在情感上他们敏感,有点叛逆。因此,情感教育是学生时期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如同他们成长需要钙质一样。班主任应该学会合理有效实施情感教育,班主任老师只要本着一颗爱心,关心并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么,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有幸福感。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情感,让学生感到温馨和亲情,让我们大家彼此幸福。

参考文献:

[1]赵国忠.班主任最需要什么[M].南方出版社.2008.

[2]赵国忠.班主任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平.什么是最好的教育[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刘京海.成功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6]陶继新.做一个幸福的老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尊重沟通情感教育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