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叙事研究的出现让中小学教师们发现教育研究距离自己并不要遥远,从而极大地激起了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热情。尽管如此,在现实中中小学教师教育开展叙事研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试图对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中存在的困境做一些反思,并试图提出改进的方法以便更顺利的开展教育叙事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9-0025-01
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是将文学中的叙事学引入到教育学领域,是指研究者將教育生活中的教育实践进行叙述,挖掘其中所隐含的教育规律和本质。教育叙事研究的出现让教师们发现教育研究距离自己并不要遥远,越来越多教师加入到教育研究的行列中来,积极地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结合。尽管如此,在现实中中小学教师教育开展叙事研究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存在的问题
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极大的丰富了教师教育研究的方式,但是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也存在些不足。
1.1 对教育叙事研究认识有些偏颇。基于对教育叙事研究的认识,不少教师将教育叙事和教育叙事研究混为一谈,实际上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1]而教育叙事是"教育故事"的呈现方式,而不是目的,教育叙事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叙事这种方式再现教育实践的真实情境,以便深入的进行诠释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规律。教育叙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表达方式,教育叙事研究是教育叙事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它们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所以教育叙事仅仅是从现场到现场文本,而教育叙事研究是实现现场到研究文本的转换。
1.2 研究过程的方法问题。由于许多教师将教育叙事研究看作是教育叙事,望文生义,所以只是仅仅就事论事,以"讲故事"为作为方法,把叙述者的生活经历、事件用平实的语言清清楚楚的叙述出来,但是对叙事者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缺乏深刻的剖析,而缺乏解释力度和深度,造成结构单一。往往都是"事件+结论"或者"观点+事件",缺少自我的反思。本来叙事的魅力就在对人类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陶冶,[2]所以即便引入教育领域其真谛依然存在,但是实际的中小学教育叙事研究多重视事与理,人文关怀,而且在事与理中有多重视事的叙述,尤其为了应付工作仅仅像在记流水账,缺少自我的情感体验。
1.3 忽视理论的价值。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之所以教育叙事研究在中小学教师中如此兴盛,是因为他们误认为教育叙事研究不需要有什么前期的教育理论积累就可以进行,就是写教学日记、教学反思即可。的确,教育叙事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解决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脱节,实际上如果处理不好理论和实践问题,往往会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教育实践抛弃了教育理论。中小学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资源不足。
首先,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时间不足。安德森指出:"由于缺乏时间,中小学教师很少时间来反省、思考、分析与发展长期的专业计划,在他们的工作中充满了琐碎的事务,形成一种反智的倾向,不愿去追求更高的专业技能,而是依赖于惯性行为来处理教学所衍生的事务。"[3]虽然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色理念,需要从抽象的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在现实中,学校为了完成大量的教学任务,往往教学作为重中之重,追求最后教学结果作为评价一个教师的水平高低,因此,多数教师常常因为教学负担过重,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系统的研究,仅把教育研究作为应付检查而已,教育叙事研究也仅仅是记录教学过程的流水账。其次,缺少教师进行教育叙事研究的平台。一方面,教师自身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承担着繁重且单调的教学任务,很少与他人交流,共享,结果固步自封限制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虽然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短时间内得到推广,但是教育实践者并没有深刻了解到如何做好教育叙事研究,缺少这方面的学习和培训。
2.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的建议
2.1 教师应加强自身教育理论素养培养。通过开展专门的中小学教师教育叙事研究培训,以便了解教育叙事研究的发展过程以及获得研究成果,综合系统地认识教育叙事研究,并清楚认识自身作为中小学教师在开展叙事研究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条件与存在的不足。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有意识的将理论和教学问题、教学现象结合,培养这种思维方式,因时因地开展有效的教育叙事研究。
2.2 加强叙事研究方法的指导,培养鲜明的问题意识。教育叙事研究具有"经验性"、"人文性"的特征,容易被中小学教师运用。教育叙事研究不能只注重实施的描述,而应该进行深度的描写,只有深度的叙事描述才能提供诠释经验意义的可能,只有通过意义诠释和经验分享才能达到真理的理解。另外,教师拓宽教育研究视野,跨学科的选择研究视角,形成开放的研究视角,防止落入仅仅为叙事而叙事的窠臼。[4]
2.3 建立教育叙事研究共享网络。首先,学校应该统筹安排教师的工作时间,允许教师有研究的时间,与此同时,应该在学校乃至校际建立教师交流叙事研究成果的平台,[5]增强教育叙事研究的活力,使得教育教学工作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其次,中小学教师还应该积极的和教育理论专家进行交流与共同,将自身的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结合在一起,创新,丰富理论,为理论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使自己的教育叙事研究更具有使用价值,更加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吴言.教育叙事:校本研究的可行性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
[2] 朱德全.论教育叙事[D].华东师范大学,2005(4).
[3] 丁钢.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追求[J].教育发展研究.2004(9).
[4] 徐勤玲.教育叙事研究的理性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7(4).
作者简介:
刘龙珍,(1985-)女,汉族,河北沧州人,西南学教育学部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