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课程建设与改革

2014-10-21 20:08赵星海刘洪宪周振起胡鹏飞
中国电力教育 2014年32期
关键词:集控运行卓越工程师课程建设

赵星海 刘洪宪 周振起 胡鹏飞

摘要:现代大型火电机组均采用单元机组集控运行方式,要求现场运行人员专业知识面广、运行技术水平高,且要求达到全能值班员的标准。紧密结合国家能源发展规划和电力工业技术发展方向,并结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课程的教学管理、教学检查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集控运行;教学检查;课程建设;卓越工程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2-0104-01

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的不断提高,电力企业对工科高校毕业生的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即电力企业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真正达到学而会用、服务企业的标准。因此,工科高等学校在教学环节上,应转变传统的教育培养模式,顺应时代和行业发展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踐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同时,结合东北电力大学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在“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达到“学知识、会知识、用知识”为根本要求,对课程的教学管理、教学检查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一、课程教学管理方面

1.健全课程教学管理制度

“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课程要求授课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日常教学检查记录等相关教学文件要健全和齐备,并且课程历年的相关资料应保存完整。同时,课程组还制订了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对人才培养方案、授课计划、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效果等多方面作出明确细致的规定。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组还补充制订了教学工作会议制度、定期和不定期教研活动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和授课教师互评制度等,从制度上确保了课程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平稳的开展。

2.完善课程教学管理体系

在课程教学管理过程中,坚持对课程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精心组织和高效管理,保证教学工作始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有条不紊地进行。坚持新进教师的导师负责制度、课程组教师相互观摩(或同行专家)听课制度、督导专家听课制度等。通过对课程教学过程进行科学、高效、规范化的管理,确保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始终处于高质量的运行状态。

同时,课程组将继续在人才培养方案、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积极的实践,努力建成一套适应培养具有“一实两创”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本专业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

3.教学质量保证措施

课程组在多年的教学和实践中,一直本着从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建设教学队伍、营造满足教学需求的环境。充分利用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加强教学督导及学生学风建设,以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

(1)教学内容保证措施:近年来课程组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的变化,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多次的修改和更新,且编写了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同时修改了课程的教学大纲,增加了课程实践环节部分(如仿真机培训、电厂生产实习)。

(2)教学队伍保证措施:课程组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与职称结构,从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出发严格管理教师队伍,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鼓励课程组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继续“二次”学习深造,以便不断提高自身的层次和业务水平。[2]同时,课程组还建立了每学期业务培训和调研制度,不断用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法来武装课程组的教师队伍,要建立定期教师业务素质考评及激励制度。

(3)新技术保证措施:课程组教师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对本课程进行多媒体和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开发。同时为满足课程采用开放式教学的要求,课程组建立了“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课程教学资源网站,同时还提供给学生与授课教师实时在线答疑与交流讨论的渠道。

二、课程教学检查方面

1.教学质量管理和监督

课程组运用听、评、考、查等形式和手段对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动态监控。课程组坚持对教师和学生的到课率、学生自习情况、教师的辅导答疑情况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如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反馈并协调解决和处理,采用该种方式有效地促进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制定了授课教师课堂随机问卷调查制度,将学生的意见、建议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各位授课教师。根据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建立教案、课件、辅导答疑的检查评估制度,建立并完善学生对授课教师教学效果的指标评价体系。同时,要大力鼓励中青年教师举办教学基本功竞赛和相互授课观摩活动,这样有利于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2.实行教学激励机制

充分利用学校、学院对教学方面的相关奖励和激励政策,激发课程组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的热情,充分调动每位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并建立体现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岗位津贴制度,调动授课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一套完善的优胜劣汰用人制度及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

3.实行教师考评制度

(1)教学工作“量”的考评:根据授课教师的岗位和职称差异,规定其每学年必须完成的最低教学工作量。同时,对教学人员发表的论文、参与的教学改革项目、参与的科研工作、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等也要进行相应的工作量考核制度。每位教师的考核情况要记入个人档案,并作为教师在职称评定时的一项重要依据。

(2)教学工作“质”的考评:为了考核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坏,应采用多级考核的方法(包括授课教师的自评、课程组教师的互评等),每位教师的考评结果同样要求记入个人档案。

三、人才培养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培养人才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从事火力发电厂的运行、设计、安装、调试及检修等工作。

2.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1)系统掌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工程制图、工程计算、实验测试、文献检索及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文字表達能力。

(3)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及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备工程力学、机械制图、金属材料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应具备锅炉、汽轮机、热力发电厂、单元机组集控运行、热工自动控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培养能独立承担或担负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6)应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相关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人才培养特点

要充分利用我院目前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上的办学优势,积极推进和深化教学改革,确立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培养适应我国电力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坚实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创业精神,具有分析和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在火力发电以及新能源发电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安装、系统分析与运行、研究与开发、决策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

四、结束语

通过对“单元机组集控运行”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本文分别从课程的教学管理、教学检查、人才培养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应加强教师培养、加强教学管理、加强教学监督及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进而使我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达到“学知识、会知识、用知识”的目标,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星海,周振起,魏春明,等.在“集控运行”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19-120.

[2]赵星海,周振起,张炳文.实践能力培养在“热力发电厂”课程教学中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57-58.

(责任编辑:王祝萍)

猜你喜欢
集控运行卓越工程师课程建设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发电厂电机组集控运行技术探析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电厂集控运行控制模式及应用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