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兰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质,增强民族自信心,是新形势下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国学经典,利用网络技术,坚持知行合一,是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语文教育;传统文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放眼当今的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日渐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现在的初中生的生活中充满了韩剧、网络游戏;到处可见肯德基、麦当劳等异国餐饮;生活在这样一个浮躁喧嚣的环境中,会让中国传统文化被逐渐淡忘,蕴涵其中的文化精髓也将慢慢流逝。初中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要采用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加入到学习传统文化的行列,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
一、阅读国学经典,品悟传统文化
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培养青少年研读国学经典的良好习惯,有助于他们在字里行间、墨香韵律的反复熏陶中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养成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
千百年来,中华经典著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中国人。古代典籍对于治学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语言十分质朴,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古代典籍关于修身亦有许多精妙的论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古代典籍中的这些名言警句对于中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大有裨益。
国学经典,譬如《诗经》《论语》《孟子》《周易》《左传》《道德经》《资治通鉴》《三字经》等等是中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朽之作。阅读国学经典时要坚持先易后难、先今注后古注的原则。一开始可以读和学过的文言文难度相近的《论语》《孟子》《三字经》,再读《诗经》《左传》《道德经》等,最后再来读《周易》《资治通鉴》等。阅读时还要注意版本的选择,先找有今人做注的本子来读。比较熟悉后,就可以找有古人注疏的本子来读。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必定会有收获。
二、利用网络技术,传承传统文化
在当今现代文化中,传统文化的身影变得模糊,很多学生无法理解其内在含义。而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已悄然渗入学生的生活之中。语文老师应学会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来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培育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一,利用网络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网络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结合起来,创设出动静结合、图文具备、声情并茂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语文教师要根据文章的类别进行课件制作,适当的插入音乐、图片等多种多媒体演示手段,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
第二,利用网络技术,丰富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把自然、生活和时代的丰富资源注入课堂中,让学生获得鲜活的学习材料,增强传统文化学习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经典、民族、优秀的视听材料,让学生在对经典的了解之中把握传统文化的真谛。去年以来,以汉字、成语、诗词为内容的电视节目大量出现,《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多档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轮番登场,使传统文化通过大众传媒,以一种更轻松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学生收看这一类节目,加以点评,并适时讲授相关知识,在学生中掀起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这样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中华文化之树长青不衰。
三、坚持知行合一,弘扬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知行合一。我们要建立起开放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传统文化学习的渠道,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传统文化的影子,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首先,传统节日就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佳机会。比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询问学生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大多数学生会回答赛龙舟、吃粽子、缅怀屈原。这时候,老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在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特有的习俗?学生通过社会调查,问询家中长辈,发现还有吃卷饼、做端午茶在当地家家户户盛行。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感受特有的民风民俗,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其次,还可以开展“参观家乡古迹,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社会调查活动。活动中,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访问群众、考察古迹,收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学生情操得到了陶冶,素养得到了升华。此外还可以与家中长辈交流,翻看家谱、族谱,了解自己家的家风、家训、家规,做到“铭记于心,落实于行”。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体会到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正能量,从而走近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是整个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引领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神营养,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具有更大的凝聚力,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王强.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
(编辑:陈 岑)endprint